1. 重视海洋的碳汇作用的原因
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水域,29%的面积是陆地,而且在地球的热带地区,绝大部分的面积都是海洋,因此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起到的总体作用要比陆地更大。
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汽大部分来自于海洋,陆地上的降雨也大部分是海洋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水的温度在升高和降低时吸收和释放的热量较多,因此当地球的温度升高的时候,海洋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热量,维持地球的温度均衡,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学家联合印度这方面的科学家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声称,印度洋和太平洋正在变暖,其海水暖池规模已经增大了一倍,这一变化正在改变全球降雨模式。横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部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洋最暖的部分,其中包含着“马登-朱利安涛动”,它是由地球热带赤道地区海水对流区块引起的,在北半球的冬季,其动向主要以周期约30-90天的速度向东行进,表现为雨云在热带海洋上空移动,通常是从非洲东部向东移动到印度,再绕过印度尼西亚进入太平洋,并一直行进到美洲,它可以影响季风气候区,引发大范围的热浪和洪水。
如今,两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海水暖池每年都在扩大面积,并且正在改变已有的地球表面的降雨规则。它能促使我国长江流域、美国、东非地区、印度北部的降雨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的降雨量增加。该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迈克尔·麦克法登表示:“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水温都在变暖,不过最温暖的水域仍在西太平洋上空,印度洋水汽会被西风带吹到太平洋西部,使得这里云量增多,台风更容易出现。
海洋除了会吸收热量给地球降温,并且海洋水汽能增加降雨之外,海洋也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才能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地球的物质效应,但是海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避免地球温室效应化,不过这一过程也会增加海水的酸度。
总之,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表面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现象,在调节和稳定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左右着地球的气候模式。另外,海洋中长距离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能量、温度和养分的平衡,维持了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一门大学问啊!
2. 海洋碳汇方法学
珊瑚礁是生产力水平最高,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珊瑚礁全球衰退,已经影响到珊瑚礁的钙化和碳循环过程,也加大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珊瑚礁二氧化碳“源-汇”争议。尽管珊瑚礁的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但考虑到珊瑚礁生态系统内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造礁珊瑚特殊的混合营养特性,其作为碳汇功能的属性也不容忽视。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预计每年可固定 9 亿吨碳。海洋中来自珊瑚礁的初级生产力高达 300—5 000 g C·m-2·a-1,而非珊瑚礁系统只贡献 50—600 g C·m-2·a-1。虽然珊瑚礁潜在的碳汇功能早已被发现,但由于其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珊瑚礁在很长时间一直被定义为碳源属性。
目前,珊瑚礁的碳源/碳汇属性仍然存在争议,还没有被纳入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为代表的海岸带蓝碳收支中。因此,厘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源-汇”机制、探索将珊瑚礁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生态调控方式和途径,是当前最为紧迫的珊瑚礁生态修复之举,也是服务好国家碳中和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3. 海洋碳汇方式
蓝色碳汇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型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
4. 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海洋循环主要指海洋中的物质和热量的循环流动,其主要形态可分为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指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海陆间循环则包括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5. 重视海洋的碳汇作用的原因是
我国林业碳汇的开发、交易分为三类:国际机制下的林业碳汇(清洁发展机制)、独立机制下的林业碳汇(国际核证减排标准、黄金标准)、国内机制下的林业碳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他)。
6.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与哪种气体的关联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碳汇,每年吸收全球约一半的碳排放量。如能提升碳汇功能,固定更多的碳,将会分担部分减排的压力。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开展的科学研究较多,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早在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允许各国通过人工造林、森林和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导致的“碳汇”用于抵消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在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幅增加了森林碳汇,也是不争的事实。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固碳能力毫不逊色。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就指出,海洋生物具有固碳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的独特优势。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上,加强海洋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望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的又一重要措施。尽管海洋碳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理念到行动还面临不少挑战。
和陆地碳汇相比,我们对海洋碳汇的储量、速率、过程机制和功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尚未建立起专门的观测和评估体系,难以做到“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建立健全海洋碳汇的核算体系,形成系统的海洋碳汇核查理论、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通过科学进步,凝聚更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我国海洋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几十年来,受到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沿海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红树林面积丧失了60%,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海草床绝大部分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碳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增加海洋碳汇首先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海洋就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近年来,渔业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原理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达到负排放的功效。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现代立体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广阔海域具有了巨大的空间潜力。通过筛选高效良种,构建增汇模式,蓝碳产业未来可期。
海洋碳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取决于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撑。我国前期探索值得称道,后续应加强群策群力,尽早形成中国方案,充分激发海洋碳汇的价值和潜力,为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不断努力实践,从而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7. 重视海洋的碳汇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碳汇量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它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
8. 重视海洋的碳汇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重视海岸带开发的原因如下:
海岸带是洋-海-陆-气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具有界面过程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频繁的特点。其以全球海洋7%的面积,提供了25%的海洋初级生产力、86%的海洋渔获量、50%的蓝色碳汇,是生产力集中的焦点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主要储库。而在社会经济的视角下,海岸带是过去数十年来全球、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带,全球有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沿海60km以内,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海岸带河口附近。
随着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近海生态危机也开始频繁涌现,并成为一个发生频、规模大、影响广、修复慢的全球性问题,存在向不可逆转状态演进的趋势。而我国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全国约1.8万km的大陆岸线当中已有60%被改造为人工岸线;近20年来,年均填海造陆面积在100km2以上,相当于每年建造万余个海上足球场。这些举措都大幅度改变了海岸带的既有格局。与此同时,水产养殖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滨海湿地损失、水质恶化等严重的环境影响。
9. 海洋碳汇是什么意思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作用】: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碳汇分类】分别有以下几种:【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草地碳汇】:国内仍没有学者对草地碳汇进行界定,因为大多学者认为草地的固碳具有非持久性,很容易泄漏。尽管草地固碳容易泄露,但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土壤的固碳量在增加,因此从增量角度看草地还是起到了固碳的作用。
【耕地碳汇】:耕地固碳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
【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捕获的, 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 是草原的290倍。
10. 海洋碳汇是最常见的碳汇
所谓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它包含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这里第二碳汇是二期的碳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