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东部海陆风与季风的主要异同
1.风向频率的差异 东亚地区,1月、7月盛行风向平均频率为30%左右,季风角大都在120°以上。而北美东部地区,1月、7月盛行风向频率的平均值在20%左右,季风角大都在90°以下。从风向频率来看,东亚的季风特征是很显著的,北美东部的季风特征则不很明显。
2.气温差异 位于东亚地区的上海,气温年较差达25℃,比30°N的纬度平均值高12.4℃,其最冷月温度比纬度平均值低11.6℃,最热月温度只高0.8℃,可见该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主要是冬温低造成的。相对而言,北美东部的这一特征则不甚明显。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杰克森维尔,其纬度和海陆位置都与上海相当,其气温年较差则比同纬度平均值高2.2℃,夏温与上海相同,冬温却比上海高10.2℃。从气温特征看,亚洲东部气温年较差大,而北美东部气温年较差较小。
2. 海陆位置和季风区别
一、海陆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指两地距离海洋的远近程度不同,体现在东西方向上,如我国的东部和西部;
二、地形因素:
同一纬度,我国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而东部平原地区是季风气候。体现在两地的南北位置差异上,如北京和海南;
三、纬度因素:
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和极地附近的寒带气候,一般指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如盆地、高原、迎风坡、背风坡等。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带。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是第一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
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阶梯。这种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
3.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吗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属于海陆间循环,海洋水蒸发到空中经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降水到地表,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到大海。
4. 比较季风与海陆风的异同
信风是因为起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生成的,北半球有东北信风,南半球有东南信风;季风受季节变化影响,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而产生的。
信风和季风的区别有哪些
1区别
信风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这是在中文中被翻译成“信风”的原因。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2信风
信风是副热带高压流向热带低压的气流。根本原因全球太阳辐射不均匀(大体上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对流雨,因此地表气压低,即赤道低气压带。而上升气流在高空堆积,形成高压,高空气流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在副热带区域与来自副极地低气压高空的气流相遇,被迫下沉,地表气压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受气压梯度力作用,地表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向热带低压流动,即信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偏转成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带,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带。
3季风
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比热小,大洋比热大,造成海洋与陆地之间高低气压差,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气流。
夏季,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地表形成低压。大洋增温慢,地表形成高压。风向由海洋吹响陆地(如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风向由大陆吹响海洋(东亚冬季的西北风)。
5. 海陆风冬夏差异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盛行风,叫季风。
一般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由于风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为强盛,范围最大。以我国为例,冬季,亚洲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与它邻近的太平洋、印度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压梯度自大陆指向海洋,因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
夏季,亚洲大陆辐射增温强烈,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吸热散热慢,辐射增温缓和,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海洋指向陆地,因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季风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风盛行时,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从形成原理上讲,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基本相同,但又有明显的区别。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风向转变以一日为周期,影响范围仅在滨海地区,一般10千米左右。而季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盛行风随季节的转变,以一年为周期,规模大,影响地区广。
6. 海陆风与季节有关吗
在夏冬季节里,有规律地发生相反风向变化的气候现象是季风。季风的风向变化是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在我国沿海一带有以一天为一个周期的海陆风。白天海边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形成上升气流,海洋上的冷空气就会吹过来,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很快冷却,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陆地上的冷空气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我还想知道]我国暴风最大的地方是位于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一年中有138天刮8极大风。南极洲的风暴更多、更盛行,被称为“暴风王国”。
7. 冬季和夏季海陆风
答案,冬季海陆温差大还是夏季海陆温差大?
冬季海陆温差大。例如我国,东临太平洋,亚洲大陆的东部。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热容量大增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冬季的时候海陆温差大。夏季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海洋和陆地都在正温,温差很小。
8. 海陆分布对季风形成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两种柔刚性质迥然不同物质, 它们强烈影响大气的性质,以致在地球出现两大气候类型和季风环流。
陆地属刚性物质,透明度很小,一切宇宙影响,包括太阳辐射无法深入到内层,只能影响到深度约在1毫米内的表面薄层。因此太阳辐射在地面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而内层几乎不受日夜与季节温度的变化的影响,使内外层因热胀冷缩的差别,产生强大拉力,是岩石爆裂,并导致土壤生成的初始原因。
相反,海洋的柔性十分突出,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约大一倍,所以在同样辐射变化的情况下海水比湿度适中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约小一半。更何况,海洋的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约为5-14%,而大陆却高达10-30%,这就使得陆地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要远少于海洋。
更重要的是,太阳辐射能够穿透几十米的深层海水,在10米的海水深度处,太阳辐射能仍有18%。这就是说,太阳辐射能分散在厚层海水中,所以热量分散,升温很不显著。加上海水可以流动,高温或低温的水很自然会同邻近海水交流混合,也就进一步减少了温度的升降幅度与空间差异。
因此,大陆的热敏感性与海洋热惰性,海洋的多水与大陆的少水都恰成鲜明的对比。是导致两种气候与季风环流的出现的原因。
大陆性气候不但比较干燥,而且冬冷夏热,温度变化剧烈。海洋性气候比较潮湿,冬夏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因此,夏季热源在大陆,热汇在海洋,在大气低层盛行由热带海洋流向大陆的夏季风。冬季恰好反过来,热源在海洋,热汇在大陆。其结果,在大气低层盛行由高纬大陆流向低纬度海洋的冬季风。前苏科学家舒列金称季风是地球上的第二类热机与热力环流。
所谓热机是热力差别推动的运动系统,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的热源,从大气吸取热量的热汇,热源热汇间的流体的热力环流系统。
第一类热机是天文因素形成的。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行星条件的天文参数,如日地距离,纬度间温度差别,自转与公转的速度,地轴倾斜度与纬度等多种参数,所以叫做行星气流。
行星气流与季风气流都是热力与地球旋转所产生的偏向力相互平衡的产物。无可置疑的是,这两套环流系统互相影响,两者的波动间产生共振或互消,构成天气与季节变化的特点。
冬季风主要是以冷空气爆发式的出现,夏季风也有台风等形式,都是受到两个环流的波动影响而发展的强烈天气现象。体现了两套环流与波动系统之间的共震影响。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太平洋与亚欧大陆间,所以季风的影响更加突出。
例如,在我国春季升温的春季,印度是升温最敏感的地区。它的大部分国土是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在我国的春季时,这里已是阳光直射,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我国正处于西风南支的上游。印度形成的热中心常顺流而下,就能使我国很多地方温度急升,甚至有入夏的感觉。
秋季降温最敏感的地区是亚洲的北冰洋沿岸。这里的极昼结束后,太阳很快向地平线接近,气候开始冷却,大西洋进入欧洲北面海洋的暖洋流开始发挥作用,影响乌拉尔高压形成,为冷气流南下与我国秋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9. 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冬季风特点:风向为偏北风,控制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甚至形成寒潮.
夏季风特点:风向为偏南风,控制时间短,影响范围小,带来丰富降水.
10. 我国东部季风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的原因
地理位置、地形的影响 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海洋东南风吹向大陆形成季风。
亚欧大陆为最大大陆,其东部的太平洋为最大大洋,所以季风气候最典型,加之亚洲东部平原低平广阔,季风直入腹地,影响范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