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的海洋文化
欧洲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奴隶主民主政治, 以及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人类的古代社会大多以农业为主, 古希腊、罗马社会, 商品生产较发达, 这在整个古代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与其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有关。
商品经济的发达, 造就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商业阶层, 他们推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 建立了民主政治。这一传统的建立, 使历史的发展一开始就有着较强的运转机制, 使国家机体充满活力。商品经济发达, 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样,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易于形成。
社会生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这又促使人们开阔视野, 向外探求, 把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获取自由的主要途径。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繁荣, 于是, 西方人渴求知识,把知识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高价值范畴, 从而不固步自封。
他们有“爱知”的传统, 对知识从来是孜孜以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 使西方人产生了外向好动、冒险的性格。他们有独立不羁的人格, 开拓精神和变异观念。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哲理, 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变动和开拓观念, 使他们思想活跃, 锐意进取, 创立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的领域, 如理性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西方文化产生了民主传统和科学精神。他们提倡人权, 讲平等。这种对个性自由的肯定, 发展为民主与法制的整体。
西方人在人生态度上锐意进取, 也易趋绝望, 好走极端等等。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极不相同。西方文化从纵的方面看源远流长,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横的方面看,它广阔多姿, 丰富灿烂, 有着瞬息万变的面貌。
下面只能就其最具普遍性的特征概括如下, 这就是它的个体激进性, 开放吸收性。西方文化个体激进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西方经济的发展, 从古希腊开始, 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很快, 尤其是资产阶级产生以后, 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的急剧发展给文化带来的是急剧的冲击和突破。从文艺复兴起, 西方的文化观念不断地更新, 而且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在哲学上, 理念、理性、超理性、人的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等, 相继迭起; 在文学上, 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随着文化观念的交替涌现, 新学派、高流派、思潮风起云涌, 构成了西方文化日新月异的奇观。在文化心理上, 突出表现为对个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等多方面的肯定, 对人的个体独立性的尊重和倡导。
从文艺复兴至今, 西方文化的个体性问题, 在思想上集中体现在它的人道主义传统上, 在行动上集中体现在自由竞争上, 在文学上主要体现在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人格价值的肯定上。在后来的西方文化特征上, 个体性不是抗衡自然力而出现的, 而是以“个性解放”为口号的。
提倡个性合理发展, 反对摧残人的禁欲主义。用恢复个人的天性, 求知欲和理性来反对宗教的蒙昧主义等。文艺复兴不仅是西方, 而且是人类的一场巨大革命。它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是人类解放的一道曙光, 标志着人已具有了不依赖自然而依赖于自身的巨大历史转变。
对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标志着人已完全超出了由群居来对付自然环境与天敌的落后状态, 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林。西方文化中的这种个体性的体现, 标志着西方文明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其次, 西方民族的特殊性格, 也是形成西方文化个体激进性的重要因素。
西方人有尚武精神, 崇拜力量之美。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起源于古希腊, 希腊人自古就具有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到罗马帝国时期, 转变为风行各地的奴隶角斗。罗马的角斗精神到中世纪转变为“骑士精神”。所谓“骑士精神”, 就是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
启蒙运动以后, 在德国出现的“狂飚突进”运动, 所显示出的个体激进性, 使欧洲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尖锐思想、巴黎公社起义的枪声, 都反映了西方人有着奋激和猛进的文化心理。他们无论是大刀阔斧地摧毁, 还是大张旗鼓的建设,都有着足够的勇气和魄力。
西方人的民族性格, 除具有尚武精神之外, 还具有感情奔放、激进、大胆坦露为特征的性格, 他们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是十分执著的。罗曼·罗兰的“不自由勿宁死”的格言很有概括性和典型性, 集中反映了西方人的刚直性格, 它与中国以忍耐而求大全的大谋略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人打仗, 常以勇相见, 以力服人; 而中国则是“先礼后兵”,“功心为上, 破国次之”, 东西方用兵之道也是大相径庭。在艺术上, 西方人率直写实, 重墨挥洒, 推崇雕刻、油画等直观感强烈的艺术, 推崇直接表现力量美和赤裸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传统上多以直抒胸怀和感情的坦露为主流。
这与中国的淡远、含蓄、味之无穷的艺术美学标准也相去甚远。从古希腊、罗马时起, 在西方的文学作品里, 歌颂英雄, 尤其是歌颂爱情的作品, 都显示出某种狂热的精神。不管是赤裸地宣泄内心的情感, 还是放荡不羁对爱情的追求, 都有着一种狂热劲。这成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 西方人还偏爱具有激荡气氛的悲剧和强烈冲突色彩的喜剧情节。古希腊悲剧成就, 拉辛和高仍依古典主义悲剧, 以及莫里哀的喜剧等, 就是西方民族性格的反映。西方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开放吸收性。这个特点突出表现为宽容、更新和增宏自己等几个方面。
扩展资料:
西方人有一句格言: “假如你能从最坏的东西中学到最好的东西, 那世界将更美好。”这是西方人普遍的一种文化心理。开放吸收性这一特征也是与西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等条件分不开的。
希腊半岛海岸线较长, 岛屿较多, 航海业和商业贸易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 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欧洲诸国的特殊历史, 也造成了西方文化的开放吸收精神。欧洲诸国,在远古的历史发展中, 由于国界的变迁, 民族的频繁迁徙, 使它们对异族文化的接受和吸收成为家常便饭。
欧洲诸国国土也较窄小,不像中国幅员辽阔, 自给自足, 闭关锁国。所以它们之间的往来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它们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另外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本身就充满着频繁的商品交换, 充满着资本的输出和原料的输入。
这种商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和科学的发展, 又为人类的交往创造了优越条件。西方文化的这种开放吸收精神, 有两根强大的支柱: 一是自由的精神, 一是理智的态度。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他把自由看得与生命同等价值, 甚至更甚于生命。
这种自由观, 反映在文化心理上是自由地、理智地择善而从。因此, 西方人无论是对本民族、本地区的, 还是外来的学说、理论、思想、传统、习俗等等, 都是比较自然地、和谐地进行合理吸收, 即使是信仰也是如此。
基督教本来是来自东方的一种宗教,几经改革之后, 很快在西方的精神土地上扎下了根。宗教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灵魂尚且如此, 对其他理论和学说的吸收就可想而知了。西方的学者、哲人和文士们对东方文化的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都采取了大胆吸收的态度。
启蒙运动时, 曾形成了向东方文化学习的高潮。印度佛学、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等, 在很大程度上同西方文化合流, 产生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 我们在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时, 如果不了解印度佛学、中国的道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就很难理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头绪。
如果不了解印度佛学和中国的禅宗理论, 以及古典诗词理论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就很难理解西方文学艺术的巨大飞跃。西方文化的吸收性, 还表现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互相吸收上。文学从神话开始就跑到了科学的前面, 但科学的发现又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雄厚基础和跳板。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 没有达尔文的进化论, 没有瓦特的蒸汽机, 没有牛顿的力学定律, 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那今日的西方文学、哲学等等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带来的新气象, 不研究文学和哲学问题如何促进了科学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又如何研究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因素呢?
根本的原因是西方的学者、思想家和作家, 思想比较解放, 他们在吸收营养时, 把自己的根须尽量地延伸到一切可以吸收到有益营养的地方去。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活泼、开放的学说体系, 借鉴西方的长处, 发展我们的文化。
2. 西方的海洋文化有哪些
不仅西方古代文明是海洋文明,西方的近代文明更是海洋文明,包括现在全世界都属于海洋文明的范畴。在古代,全世界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并存,甚至说是两者结合的,特别是欧洲国家历来就是如此。
当然首先要解释一下,这个海洋文明并不只有海岛国才属于海洋文明,比如英国和日本这样的岛国,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海洋。海洋文明是指依靠着海洋生存,并依托着海洋产生了人口的聚集,从而逐步产生了村庄,之后再发展到了城镇,最后到了围绕着海洋贸易而发展出来的城市,当然这样的城市就是一些繁华的港口城市。
而且能够称得上“文明的”,通常来说历史都非常之长,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更是早期孕育人类文明摇篮之一。
西方古代的海洋文明,最典型的就是古希腊,他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就是依托着海洋发展起来的,持续了650年左右,大约的时间线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
当然古希腊这个地方能够孕育出海洋文明,这也是和他的地理结构有关。古希腊是一个文明的泛指区域,而并不是一个国家。古希腊的区域主要在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以及土耳其沿岸地区和意大利东部以及西西里里岛的东部一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孕育出了独特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海上贸易也非常发达。
学过这段历史的都知道,古希腊是一个城邦组合,最典型的两个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达,一个经济繁荣,一个武力强悍。这些古希腊城邦竟然能够对抗波斯帝国这样的庞大帝国的入侵,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也很发达,也产生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这一时期的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建筑,诗歌,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等多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果。
虽然后来希腊城邦被灭,但是希腊文化却被罗马人继承发扬,之后就成为整个西方国家的精神和文化财富。而欧洲在14~16世纪的发生的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也正是由于西方国家有这种文化渊源,所以海洋文明一直根植于西方人的基因中,虽然也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但西方人一直没有放弃对海洋的探索。
特别是进入近代,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资助了很多航海家的,开辟了新航路。之后大航海时代彻底到来,荷兰、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等西方国家迅速跟进,开启了近代数百年里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殖民帝国时代。
水有源,树有根,正是由于海洋文明根植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基因之中,所以才能诞生一批又一批的强大的海洋国家。特别是意大利,法国,荷兰,丹麦这样的国家,虽然不是海岛国家,但也是海洋沿岸国家,海洋贸易的历史也超过1000年以上。
当然海洋文明天然具有比较清晰的冒险精神,这是西方人能够在近代超脱东方文明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个人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搞海洋贸易,还是因为本身生产力不足,农耕文明不发达,加上自己的土地贫瘠,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所以海洋贸易就也是西方人的好生活的方式之一,恰巧海洋贸易又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虽然风险很大,但来钱也很快。更何况所谓的海洋贸易,很多的是半贸易半劫掠,最终归咎起来还是生活所迫。
和我们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发展逻辑完全不一样,最终发展出两种不同的文明状态。
3. 西方的海洋文化是什么
文化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在古代尤其如此,以千里沃野为根基的农耕文化形态和被广袤海洋包围起来的海洋文化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而古希腊、英格兰是典型的海洋文明,两种文明体系之间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
第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生活形态的不同 。在农耕文化中,人们可以依靠农业发展自给自足,这就决定了,农耕文明安土重迁,不倾向于打乱已有的生活秩序,寻求的是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而在海洋文化中,以海洋为基础的文明体不能够自给自足,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向外寻求资源,向外拓展,寻求的是一种崇尚冒险的生活状态。
第二,农耕文明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对于家庭更为重视,所以对于家庭伦理观念强调较多。而海洋文明却是强调外出,对于家庭的依赖并不像农耕文明这么明显,所以对于家的依赖性相对较弱,家庭伦理观念不如中国强烈,这从西方的神话中可以看出。
第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对外策略不同,在农耕文明中,人们可以依靠内生资源维系生存,向外寻求生存资源的欲望并不强烈,所以基本上不会为掠夺资源而爆发对外战争。所以,在中国,很少发生为寻求资源而发生的向外侵略。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发生的战争大部分都是在大一统的理念下,寻求统一的理念,不是为了掠夺资源。而海洋文明则不同,海洋文明难以依靠内生资源维系生存,需要积极向外拓展领地,满足自身的生活基础,所以海洋文明更具侵略性,大家可以看到,在《理想国》中,建立军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资源或者掠夺资源。这在近代欧洲殖民行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四,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对于商业的态度不同,农耕文明既然能自给自足,对于商业的需求自然较弱,而在海洋文明中,生产相对单一,在不进行殖民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商业贸易互通有无,所以在中国,商业长期受到压抑,而在海洋文明中,贸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五,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求新创变需求不同,农耕文明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需要,自然容易滋生惰性,满足于眼前。而海洋文明因生活所迫,经常面临不稳定的环境,所以需要求新求变,这在近代的发明创造中可以看出。
4. 西方的海洋文化特点
海洋文明发源于印度洋,转换于大西洋。
印度洋在前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甚至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都是人类海洋贸易的主要发源地和经营对象。可以说从南海到印度洋整个国际贸易圈的繁荣,促使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也是当时西方极为追求的发财致富的贸易圈。中国曾留下的最伟大的世界贸易壮举,郑和七下西洋,他的目的地无一不是印度洋。而印度洋各国也纷纷到达明朝。中国特有的朝贡贸易,这使得民间海洋贸易迅速发展,西太平洋地区的海外贸易也与环印度洋贸易圈相联系。
西方的海洋文明曾经是非常辉煌而又非常丰富的,因为自始至终,西方文明就是发展与海洋,并繁荣于海洋的文明。但是因为东方帝国文化对其影响过大,以及最终进入中世纪以后的一种文明中间期使得西方人虽然依然收获于依靠海洋的国土上,但是他们的海洋文明并没有真正得以发扬。
5. 西方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
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首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握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重要地是要找准他们中间不合适宜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
其次,要坚持扬弃.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学习、不继承、甚至隔离的态度.
其三,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优长,从东西方文化最容易结合的地方,进行吸收和融合,保证东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相互削弱、相互敌视的局面发生.
总之不管什么文化 都要以真善美作为衡量标准 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自觉抵制腐朽堕落低俗不健康的文化!!!
6. 西方海洋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所凸显的民族性格差别
欧洲没有农耕文化的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封建制度不完善、也不典型,并且存在时间较短,他们的富强主要靠海上掠夺和对邻国土地的兼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农耕文明。
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他们都是半岛国,岛国,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抗争中生存形成典型的西方海洋文化,所以没有农耕文化。
7. 西方海洋文化的历史
现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文明的统治者,它们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提供了解放的旗帜和思想武器.
西方文明,人们常称之为蓝色海洋文明,其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而具备这一特点的海洋文明,最早出现在希腊半岛,因而希腊半岛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因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8. 西方海洋文化的故事
英美法系(Common Law)又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英美法系起源于中世纪之英格兰,主要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与诺曼底封建法的融合,威廉公爵在诺曼底征服后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为了扩大王权,派遣大法官到英格兰各地出巡,处理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并无成文法可供凭借,判案全靠依据当时风俗习惯,基督教道德也对审判结果有很大影响,此为今英美法系之滥觞。随着十七到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主要在英联邦国家流行。
英美法是判例之法,而非制定之法,法官在地方习惯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具有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审判时,更注重采取当事人进行主义和陪审团制度。下级法庭必须遵从上级法庭以往的判例,同级的法官判例没有必然约束力,但一般会互相参考。
在实行英美法系的国家中,法律制度与理论的发展实质上靠的是一个个案例的推动。因此,我们看英美等地的判决,法官—陪审团—律师之间的博弈都极为精彩,而往往一个史无先例的判决产生后,都为后世相同情况之判决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在看美国法制发展过程中,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个个标志性的个案。
举个例子,比如美国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终判定南方省份种族隔离政策违宪。从今往后,所有类似于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案子的判决均须遵循此案中高院的判决。于是南方省份种族隔离政策终成为历史,美利坚迎来了历史上民权运动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所说的大陆法系,大陆法系一般指德国\法国,主要以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代表为判例法,主要国家英美.随便找本外国法律史或法律制度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