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海洋有什么贡献(古代海洋叫什么)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05 19:15   点击:29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古代海洋叫什么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1、石油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

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

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

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

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

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

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

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2. 古代对于海洋的雅称

洋、大洋、汪洋、沧海、碧波、北冥。

古代里,是没有海洋这个词的,在我国古代通常根据水域距离陆地大小形容海洋。

大海”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尽头,所以可成为方向的名称。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空间概念,答案可以从古人对于“海”字的声训中求得:“海者,晦也。

古代对大海的称呼有以下几点:

1、陆地边上的叫做:海、大海;

2、按照水域的大小有 :流、溪、川、河、江、泽、湖、海、洋、沧海、汪洋。

海古代叫溟,江指的是长江,河指的是黄河。庄子《逍遥游》里面有北溟有鱼 就是指的北海。在古代河都叫水,如汉江叫汉水,淮河叫淮水。河水指的是黄河,简称河,江水是长江,简称江。

3. 古代海洋叫什么名字

古代称呼大海为泽,或者溟。

海在古代的别称又为:天牝、天池、溟涨、重溟、巨壑、大壑、 水王、水宗、东洋、朝夕池 。古代里, 是没有海洋这个词的,在我国古代通常根据水域距离陆地大小形容海洋。陆地边上的叫做海、大海,海的纵深叫做洋、汪洋按照水域的大小,有 ::流、 溪、 川 、河 、江 、泽 、湖、 海 洋、 沧海、 汪洋 。

4. 古代海洋别称

大海的别称有:天牝、天池、溟涨、重溟、巨壑、大壑、水王、水宗、东洋、朝夕池、冥和泽,还有渊。地球大部分都是海洋,很早就有了海,于是人们对大海有着很多美丽的称呼。

古时候空气对流激烈,形成雷暴的狂风,暴风雨浊流,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好长时间。浩瀚的洪流,穿越千里,汇入大水,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5. 古代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原来,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海洋绝大多数是蓝色的,如果海水中悬浮物质比较多,或者其他原因的影响,大海的颜色就不再是蓝色的了。如我国的黄海,它是古代黄河的入海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流入海中,把蓝色的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的黄河改向渤海倾泻,但黄海北面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加上它要承受淮河、灌河等河流注入的河水,所以海面仍然呈现浅黄的颜色。

在印度洋西北部,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是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海里生长着一种红褐色的海藻,由于这种海藻终年大量繁生,把海面染成一片红色,红海因此而得名。

太平洋东北部的加利福尼亚湾,南部有血红色的海藻群栖,北部有科罗拉多河在雨季时带来的大量红土,海水呈现一片红褐色,被称为朱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它深人俄罗斯西北部内陆,北极圈穿过白海。白海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终年冰雪茫茫,加之白海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一片白色,故名“白海”。

黑海表面有顿河、第聂伯河、多鹅河等淡水注入,密度较小;黑海的深层是来自地中海的高盐水,密度较大。上下海水之间形成了密度飞跃层,严重阻碍了上下水层的水交换。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进行水交换。由于海峡又窄又浅,大大限制了黑海与地中海的水交换,所以黑海深层缺乏氧气,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死亡后的尸体沉至深处腐烂发臭,大量的污泥浊水,使海洋变黑了。加之黑海地区经常阴雨如晦,风暴逞凶,就更增加了黑的感觉。

赤潮也可使海水颜色出现异常。赤潮是一种由于局部海区的浮游生物突发性地急剧繁殖并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赤潮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看引起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是什么种类。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砖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或褐色,某些硅藻赤潮则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当然,有时候如果海底有别的生物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如珊瑚礁等。

还有就是被污染了的,肯定是脏的颜色。

6. 古代海洋动物有哪些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

2、虎鲨

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

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7. 海洋在古代怎么说

1.珊瑚海

2.阿拉伯海

3.南海

4.威德尔海

5.加勒比海

6.地中海

7.白令海

8.塔斯曼海

9.鄂霍次克海

10.巴伦支海

8. 古代海洋图片

海的别称又为:天牝、天池、溟涨、重溟、巨壑、大壑、 水王、水宗、东洋、朝夕池 。

古代里, 是没有海洋这个词的,在我国古代通常根据水域距离陆地大小形容海洋。

1、陆地边上的叫做海、大海;

2、 海的纵深叫做洋、汪洋;

按照水域的大小,有 ::流、 溪、 川 、河 、江 、泽 、湖、 海 洋、 沧海、 汪洋 。

9. 古代海洋文明有哪些国家?

文明6海战中,挪威是比较强的国家。

原因:挪威在文明6中拥有较强的海上文化,具有良好的航海传统和技术,海战能力较为出色。

同时,挪威的面积较大,拥有许多海岸线和海港,也为其海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而其他一些国家如荷兰、英国等也拥有一定的海上优势,但相对来说不如挪威。

内容延伸:当然,在游戏中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玩法,如荷兰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海上优势,英国则可以通过殖民和疆土拓展来增强海战实力。

10. 古代海洋称呼

海洋的划分我们常说的海洋,是人们的习惯性称谓,它作为一个统称,其主体是海水,同时还包括海里的生物、临近海面的大气、围绕海洋边缘的海岸以及海底等。同时,海和洋也是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洋”犹如地球水域的躯体,是海洋的中心部分;而“海”则是肢体,是海洋的边缘部分,与陆地相连。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洋和海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面积、水深、潮汐系统、受陆地影响程度以及沉积物。洋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以上,最深达10,000多米。水文要素如温度、盐度等不受大陆影响,水色多为蓝色,透明度较大。洋一般都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其沉积物多为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黏土等海相沉积物。海作为洋的边缘部分,它紧靠陆地,深度较浅,一般在2,000米以下,与洋相比,它面积较小,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水温和盐度受大陆影响较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淡水流入少、蒸发量大、降水量少的海区,盐度较高;在有大量河水流入、蒸发量较小、降水丰富的海区,盐度较低。海一般没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洋流系统。海底沉积物多为砂、泥沙、淤泥等陆相沉积物。按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海可以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是水流交换通畅的海,被称为边缘海,如阿拉伯海,日本海以及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等。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被称为内海,如红海、黑海以及我国的渤海等。处于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是陆间海,如欧亚非大陆之间的地中海和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四大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太平洋占世界海洋面积的将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合起来占一半。四大洋分布情况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东西最宽19,900千米,南北最宽15,900千米。北有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有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巽它海峡和龙目海峡,东南印度洋海丘、托莱斯海峡和帝汶海等沟通印度洋。太平洋是最深的大洋。平均水深为4,028米,最大深度在马里亚纳海沟,水深为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2,370万立方千米,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是岛屿和边缘海最多的大洋,有岛屿1万多个,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和中部。东部海岸线平直,陆架狭窄;西海岸分布着岛屿,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陆架宽广。“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据资料记载,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不约而同地把这一海域取名为“太平洋”。但太平洋并不太平,它是世界大洋中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最频繁的大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其面积是太平洋的一半稍多一点。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东西窄,因此,大西洋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洋。该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沟通。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因位于亚洲印度半岛南面,故名印度洋。印度洋北边封闭,南边开阔,其北部海岸线曲折,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印度洋底有复杂的地貌景色:比如“人”字形大洋中脊,特殊的东经90度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由于印度洋主体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故被冠以“热带海洋”的名称。由于印度洋与亚洲大陆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和北美洲之间,故有人称其为北极地中海;其面积最小,水深最浅,常年覆盖冰层,是最寒冷的大洋;它海岸线曲折,具有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北冰洋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全天是漫漫长夜,而另一半则只有白昼而无黑夜,从而形成北冰洋上的一年仿佛只是一天的神仙境界;第二大奇观是北冰洋可常见的极光现象,变幻无穷、绚丽夺目。从海洋学而不是从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南大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大陆分隔开的大洋。由于南极洲有2~2.5千米厚的冰覆盖,致使陆架深而窄,陆坡陡峭,洋底很深。它具有独特的潮波系统和环流系统,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南极洋流是世界上最长的洋流,总长21,000千米,流量为每秒1亿3千万立方米,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总和的100倍。海峡和海湾1.海峡海峡是位于两个大陆或大陆与邻近的沿岸岛屿或者岛屿与岛屿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它是由海水通过地峡的裂缝经长期侵蚀,或海水淹没下沉的陆地低凹处而形成。海峡一般水较深,水流急且多涡流。海峡内的海水温度、盐度、水色、透明度等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较大,其底质多为坚硬的岩石或沙砾,较少细小的沉积物。海峡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们有的沟通两海(如台湾海峡沟通东海与南海),有的沟通两洋(如麦哲伦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有的沟通海和洋(如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全世界共有上千个海峡,其中著名的约有50个。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位于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与马达加斯加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长达1670千米。因它又宽又深,可通巨轮,因此成为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位于南美大陆和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最深处达5248米,同时它又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南北宽达9704米,成为世界各地通向南极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人称东南亚的“十字路口”。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日通行船只在5000艘左右,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从霍尔木兹海峡开出的油轮,源源不断地将石油运往欧美各国,因此霍尔木兹海峡被人们称为“西方世界的生命线”。白令海峡则身兼多职,它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两大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克奇半岛)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也从白令海峡的中央通过。我国的海峡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台湾海峡、渤海海峡和琼州海峡。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沟通东海和南海,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全长280千米,为我国最长的海峡。因它濒临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故称它为台湾海峡。台湾海峡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由南海北上,或由渤、黄、东海南下,必须经过这里,俗称我国的“海上走廊”。渤海海峡:位于黄海和渤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是渤海内外海运交通的唯一通道。海峡宽约90千米,向东连接黄海,向西连接渤海,是联系黄海和渤海的咽喉要道。琼州海峡:位于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宽度20~40千米不等,平均宽度为29.5千米。琼州海峡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2.海湾海或洋伸入陆地,深度逐渐变浅形成明显水区的海域称为海湾。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呈“U”形及圆弧形等,可与其主体部分进行自由的水体交换。其深入大陆的最远处称为湾顶,与外海相通的地方称湾口,湾口两岸海角间的连线为海湾与外海的分界线。海湾由于特定的地形条件,即它的深度和宽度向陆地逐渐变小,其水文状况具有某些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潮差较大。例如,北美洲的芬迪湾,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海湾由于两侧岸线的遮挡,在湾内形成波影区,使波浪、潮汐的能量辐散、降低,风浪扰动小,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沉积物在湾顶沉积而形成海滩。当运移沉积物的能量不足时,在湾口、湾中形成的“拦湾坝”,分别称为“湾口坝”、“湾中坝”。台湾海峡海湾地处陆地边缘,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区域。过去,人们在海湾捕鱼、航海,今天,它是现代海洋开发的基地。大的海湾,可以进行海洋的综合开发;较小的海湾,人们则根据其资源优势来从事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活动。例如,水深浪小的海湾,适宜于船只停泊,成为海港;油气资源丰富的地方,适宜成为石油开采的海湾;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海湾,适合发展海滨旅游;地势平坦、潮汐带辽阔的海湾,适宜进行滩涂养殖。随着现代海洋开发的迅速兴起和陆地上工业区向海岸带迁移,沿岸海区污染日益严重,海湾因其自然条件而首当其冲,成为最容易污染的地方。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湾的同时,保护海湾环境已刻不容缓。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海湾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沿岸,其中较大的有240多个。有些海湾,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波斯湾等,实质上是海。中国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大体而言,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有150余个。中国海湾的特征是:杭州湾以北,以平原性海湾为主,数量少,规模面积大,开阔壮观,如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等;而杭州湾以南,多为山地丘陵基岩性海湾,数量多,范围小,狭长而海岸曲折,如三门湾、罗源湾、钦州湾等。杭州湾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是典型的喇叭形海湾。杭州湾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宁绍平原的成陆密切相关。泥沙以海域来沙为主,其中长江来沙对杭州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物质以颗粒匀细的细粉砂为主,极为松散,抗冲能力小。冰后期海侵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盘山。公元3~4世纪后,由于长江流域山地大量开发,固体径流增多,三角洲迅速向东发展,湾口东移。湾口地形改变使外海潮流更加受到约束,促进潮流强度增加,从而又引起湾内地形的改变。目前,杭州湾湾口宽达100千米,自口外向口内渐窄,到澉浦仅为20千米。湾底形态自湾口至乍浦地势平坦,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湾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湾的喇叭形特征,使这里常出现涌潮或暴涨潮。杭州湾以海宁潮(钱塘潮)著称,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历史上最大潮差曾达8.93米(澉浦)。湾外为舟山群岛。3.海平面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时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其高度是利用人工水尺和验潮仪长期观测而得。一般地,各个国家都采用一个平均海水面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由此高程基准面建立的高程系统称为国家高程系。1985年前,我国采用以1950—1956年青岛验潮站测定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开始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1952—1979年青岛验潮站测定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海平面其实并不平,其原因有二。一是涨潮、落潮、风暴和气压高低等因素,使海面始终不能归于平静;二是各个地方海底地形的差异。一般来说,海底是山脉的地区,海面就比其他海域高一些;而海底是一个盆地的地区,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低一些。比如,同是大西洋海域,波多黎各海下是一片凹地,因而这一地区的海面就比周围地区明显要低;而巴西东部由于海下有一座3500米的海岭,所以这里的海面就比周围其他地区要高。但是,因为海平面凹凸的变化在1000千米以上的广泛范围内逐渐变化,所以不容易被航海者察觉。海平面高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海水量、水圈运动、地壳运动和地球形态变化的综合反映,是地球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变动不仅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短期的变动,如日变动、季节性变动、年变动和偶发性变动等,主要与波浪、潮汐、大气压、海水温度、盐度、风暴、海啸等因素有关,其升降幅度小,一般是局部的;长期的变动,即地质历史期间的海平面变动,其变动幅度大,区域广,甚至是全球性地引起沧海桑田的转换。因此研究海平面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研究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探索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是极为重要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