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要素融合的例子简短
海浪拍打着礁石,
波涛汹涌,潮水澎湃,
海鸥翱翔,嬉戏在空中,
海豚穿梭,跳跃在海面。
大海像一面广阔的镜子,
映照着天空和云彩,
远处的海平线,仿佛在天地相接的地方。
海啊,你的蓝色让人陶醉,
你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你的沙滩上,留下了青涩的足迹。
人们在海边留下了无数的回忆,
海浪声,鸥鸣声,风声,让人心旷神怡,
海边的美景,让人们流连忘返。
画家用颜料,捕捉了海的美丽,
画出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
用色彩,抒发了人们的情感。
海,你是大自然的杰作,
你的美丽永远让人惊叹,
你的神秘和力量,让人们敬畏。
2. 融入海洋
《水珠和大海》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启示我们: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在这里,水珠代表个体,大海代表集体,它们的关系说明了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强调个体离不开集体。
3. 海洋中的合作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将以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为契机,积极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与经验,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从全球看,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近1/5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风险。2020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东非国家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这些都不断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维护全球生态、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从国内看,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的34450种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物种共计3767种,占比10.9%;4357种脊椎动物中,受威胁物种共计932种,占比21.4%,其中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高达43.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并进,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开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系列活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爱知目标”(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中国实践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20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二是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先后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改革举措。202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加快《生物安全法》立法进程,推进生物遗传资源法律法规制定。
三是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年底,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小于陆域国土面积25%,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其中,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爱知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
四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稳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09—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39.0万公顷,成为全球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20年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
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部门、区域和国际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严厉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2019年全国查处涉及野生动物案件8189起,没收野生动物数量11.7万只,涉案野生动物总数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开展“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2017—2019年,累计发现34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开矿、采砂、在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建设旅游设施和水电站等574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986个。
在推动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中国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已加入的生态环境相关国际公约,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三、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2016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获得COP15主办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高度认可。COP15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明确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并给予厚望,将COP15视为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关键历史性节点。
作为COP15东道国,中国高度重视会议筹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并推动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对COP15的支持。虽然受疫情影响,COP15会期有所延迟,但中国始终严格对照《东道国协议》,认真落实职责、履行义务,不断完善会场设备设施、会务服务和各项保障措施,积极参与全球关于“框架”的磋商进程,认真筹划大会高级别会议,争取举办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
2019年9月,中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发布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Civilization—
BuildingaSharedFutureforAllLifeonEarth),这一主题与《公约》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不谋而合,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中国政府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一是广泛谋求共识,推动COP15成果达成和持续落实。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主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承诺。充分吸收总结“爱知目标”经验教训,提出既具雄心又科学务实的新十年目标。积极搭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桥梁,加强关键议题交流磋商,推动各方相向而行、求同化异、增进共识,促进“框架”顺利达成。广泛调动多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加强科学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切实推动发展中国家履约,保障“框架”的后续落实。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抢抓疫后经济复苏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构筑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能力,严控重要生态空间用途改变,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纳入国家高层外交活动,不断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加强双多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充分利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一个星球”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等高层外交场合,增强伙伴关系认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多边环境治理,促使各方凝聚共识,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4. 海洋要素融合的例子简短一点
真理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所谓真理存在形式的多样性,首先是指相对于确定的对象,可以有多种理论形式陈述其特性、本质和规律。这里又有几种情形:
第一种,相对于确定的对象,存在脊平权的真理体系。例如,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和薛定博的波动力学就是如此。
第二种,相对于确定对象,人们分别地把握它的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各种运动形态,形成许多的真理性论断。例如,波动说和微粒说、理论和信息论、经验论和唯理论、同一哲学和斗争哲学、证实理论和证伪理论、科学积累说和科学革命说,等等。它们各自都有其真理性,又都只是真理系统中的要素。
第三种,真理体系和真理要素的共存,二者之间有可比性、相关性。这是真理多样性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现实的存在。它如同真理的海洋,汇合了人类认识史上无数的真理细流。同时,跟马克思主义共存的诸多学派的学说中,又包含着不可胜数的反映现代生活的真理要素,有待马克思主义者去研究,去吸收。
5. 海洋要素分析
(1)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大洋环流两个因素。
①太阳辐射是海水的主要热源,因此纬度位置能直接影响海洋表层水温。
②大洋环流中的寒暖流能够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水热交换,暖流会使流经地区水温升高,寒流则会使流经地区水温降低。
此外,大洋形状、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等也会影响海洋表层水温。
(2)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和蒸发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低。
②陆地河川径流注入:陆地河川径流能够为沿海地区带来大量淡水,能够起到降低近岸海区海水盐度的作用,因此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海水盐度变化大。
③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低。
④海域的封闭程度:一般而言,海域越开放,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越多,则海域的盐度越接近大洋的盐度;相反,若海域较为封闭,则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较少,海域的盐度与大洋的盐度差异较大。
6. 海洋融合中文版
这个词的意思是和大海融合在一起。寓意胸怀宽广,有大作为。
7. 海洋要素图式图例
要使用海水全要素,需要首先收集海水样本,并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海水全要素分析通常包括测量含量较高的离子(如钠、钾、氯、镁、钙等),以及含量较低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铝等)。
海水全要素分析可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例如:
1. 研究海洋环境:了解海洋中含量和分布的不同元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的特点和变化,例如海水酸化、海洋污染等。
2. 海洋工程:海水全要素的测量可以帮助设计和建造海洋设施,例如海底管道、海洋发电站等。
3. 生态学研究:了解海洋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和生存状况。
4. 营养学研究: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需要不同的元素,测量海水中的元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
总之,海水全要素是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
8. 海洋要素融合的例子简短概括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宇宙间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如2019年9月25日,云海一号02星成功发射升空,该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这些认识,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即认识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运动的规律表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9. 海洋合并
大连海洋大学并入大连海事大学,并不是辽宁省政府能决策的问题。大连海事大学为交通运输部所属,且目前由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家共建高校,大连海洋大学则属辽宁省属高校。也就是说,前者是部属高校,后者是地方院校,合并问题不但要由辽宁省和交通运输部协商,还要经教育部同意,这个合并的可能性目前看非常小。PS:不过,大连交通大学与大连工业大学目前都属于辽宁省管理,这个是省内可以决策合并的,现实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10. 海洋要素包括什么
海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组分水溶液。海水中各种元素都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形态存在。在海水中铜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大部分是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自由离子中仅有一小部分以二价正离子形式存在大部分都是以负离子络合物出现。所以自由铜离子仅占全部溶解铜的一小部分。海水中有含量极为丰富的钠,但其化学行为非常简单,它几乎全部以Na+离子形式存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十分复杂,主要是一种叫做“海洋腐殖质”的物质,它的性质与土壤中植被分解生成的腐殖酸和富敏酸类似。海洋腐殖质的分子结构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它与金属能形成强络合物。海水中的成分可以划分为五类:1.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分。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Na+,K+,Ca2+,Mg2+和Sr2+五种,阴离子有Cl¯,SO42¯,Br¯,HCO3¯(CO32¯),F¯五种,还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所以称为主要成分。
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
海水中的Si含量有时也大于1mg/kg,但是由于其浓度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性质不稳定,属于非保守元素,因此讨论主要成分时不包括Si。
2.溶于海水的气体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气体等。
3.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经常受到植物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
4.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属于营养元素者。
5.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