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陶纪的鱼类
从目前看,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 文昌鱼这种动物的起源很早,在四亿年前就有不完整的化石发现了,而在泥盆纪,很多现代的鱼类就已经出现。
文昌鱼这种动物的起源很早,在四亿年前就有不完整的化石发现了,而在泥盆纪,很多现代的鱼类就已经出现。远古时代的鱼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盾皮类、无颌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其中盾皮类已经灭绝,无颌类也只剩下少数,而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则是鱼类的主要分支。
文昌鱼的外形像条小虫。只有10厘米左右。虽然把文昌鱼称做鱼类,实际上它并不是鱼类,它比无脊椎动物
高一等,可是又比鱼类原始得多,但是它又具有其他高等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 过程中出现的鳃裂、脊索,背上也有一条空心的神经管等代表着脊椎动物的先期构造。
文昌鱼没有头,没有偶鳍而有奇鳍,全身光滑而没有鳞片。虽然它没有明显的头,但如果拿到一条文昌鱼,一边呈斜切形的便是它的前端,人们又称它为头部。在其前端的周围有很多触须,这是用来寻找食物用的。正像所有的鱼类一样,呼吸器官是由鳃裂所构成。文昌鱼鳃裂的数目是很多的并且穿过占体长2/3以上的宽大的地管壁或咽壁。
基于以上文昌鱼的各种特征,它是属于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种类,生物学家认为从生物的演化史来说,文昌鱼是鱼类的祖先。
2. 奥陶纪在哪儿
奥陶纪景区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景区是修在300多米的悬崖之上的,在这里可以体验到行走在数百高空之上,悬崖之颠的刺激。
3. 奥陶纪 鱼
棘鱼类进化到盾皮鱼类再到软骨鱼类最后进化成了硬骨鱼类!
棘鱼类(Acanthodii):是首批出现的有颌鱼类,可能出现在奥陶纪,最早的化石发现在大约4.5亿年前的地层中,繁盛于志留纪和泥盆纪,于3亿年前的石炭纪绝灭。体长仅有几厘米,具偶鳍、歪尾。由于具有骨质鳞片、部分骨化的骨骼和鳃盖而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
盾皮鱼类(Placodermi):大约3.95亿年前出现于泥盆纪早期的另一类有颌鱼类,灭于3.4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为典型的底栖鱼类。体小而扁平,体被盾甲,骨骼为软骨,上颌与头骨牢固愈合。具有成对鼻孔、偶鳍、歪尾,被认为是软骨鱼类的祖先。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出现于3.7亿年前的泥盆纪,起源于体被盾甲的盾皮鱼类,其软骨的结构可能是次生性的起源。裂口鲨(Cladoselache)是最早阶段的软骨鱼类,发现于上泥盆纪,肉食性,体被盾鳞,歪尾。软骨鱼很早就分为2大类,即鲨鳐类和全头类。泥盆纪时期软骨鱼大量辐射发展,在石炭纪已很普遍,随后许多原始类群绝灭,现代软骨鱼出现。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出现于3.95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或泥盆纪早期,一般认为是从棘鱼类发展而来。分为2支:一支是辐鳍鱼类(Actinopterygii),化石发现于泥盆纪,后来成为、而且现在仍然是全球水域中最繁盛的类群。另一支是肉鳍鱼类(Sarcopterygii),包括总鳍鱼和肺鱼,具肌鳍和内鼻孔,出现于3.9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中生代末期接近绝灭。现存的仅有矛尾鱼。在泥盆纪期间,由这一支演化出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4. 奥陶纪出现了什么物种
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混沌期
大约50亿年前,整个太阳系还是一片混沌,是一个不断发光发热的快速旋转漩涡;
太古代
46-25亿年前,历史上称为太古代,地球的三圈初步形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海潮地震和火上爆发频发,因为第一批光合作用细菌的出现,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增加,而有一种厌氧的铁细菌在这次气体更替中大量死亡,日积月累后成为了现在的铁矿石;
寒武纪
6亿年前发生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在这次爆发中节肢、软体、腕足和环体动物出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三叶虫,三叶虫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生物物种,在地球的长河之中一共生存了3亿年,最后几乎全部灭绝,只有一个旁支的三叶虫最后成功进化成水蝎;
奥陶纪
4.8亿年前奥陶纪开始,代表物种笔石和鹦鹉螺开始出现,当时鹦鹉螺的身体相比较其它物种非常庞大,而且还有非常锋利的牙齿,鹦鹉螺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霸主;
志留纪
4.4亿年前志留纪当令,笔石数量巨增,于此同时地球板块开始变得躁动起来,板块之间经常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撕扯,地球地貌大幅改变,一般来说,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
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泥盆纪
泥盆纪时,蕨类、昆虫和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地球发生了著名的海西运动,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
在泥盆纪末期遭遇了超级地幔柱,大部分生物都在这次灾难中彻底消失,超级地幔柱又称巨型地幔柱,它起初指起源于核幔边界,直径达数千千米的热物质上涌体(即热地幔柱),是大陆裂解和海底扩张的基本动力。
当前全球共有两个巨型热地幔柱,分别位于南太平洋和非洲下面。后来发现除上升热地幔柱外,在亚洲大陆之下超级地幔柱的颈缩—膨胀构造还存在一个由俯冲物质在上、下地幔边界堆积形成的巨型冷地幔柱,它是大陆聚合的驱动力。
冷地幔柱到达核幔边界,引起热扰动和热物质上涌。巨型热地幔柱和冷地幔柱相辅相伴出现,构成了现代地球物质热对流的主要方式。
5. 奥陶纪的生物
寒武纪始于5.4亿年前。气候温暖。一批具有坚硬的贝壳或内骨骼的动物,形成化石,寒武纪动物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它反映了生物演化的特大飞跃。
古生代
古生代(5.7亿年前~2.5亿年前)。它依次分为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这一时期,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达到空前繁盛,鱼类也繁殖起来,用鳍爬行的鱼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此时两栖类出现。而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到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也开始登上陆地,到了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植物特别繁盛,煤也开始形成。
生命大爆发
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就是生命爆发式发展的典型。
1984年6月,科学家共采行古生物化石5万多块,有80多个物种,分属40多个门纲,这一发现震惊世界,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寒武纪动物
尽管寒武纪动物是海生动物,但它们很少遨游大海,而是贴近海底生活。蠕虫是在沉积物中打洞前进的,类似蛇的身体,柔软的动物在海底爬行,以腐烂的遗体为食。三叶虫也在海底爬行,有时留下的遗体石化,为日后研究提供了线索,水环境为寒武纪世界的飞毛腿信提供了活动舞台,如加勒畸虾,以及科学家们新近发现的一些最早的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分头、胸、腹三部分。这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我们常见的虫、苍蝇、虾蟹,都是节肢动物。
现已绝迹的三叶虫,是最低等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于6亿年前至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三叶虫的生活能力强,因此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们曾在寒武纪一度繁盛,多数在海洋里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泥沙中或仍漂浮生活。所以,寒武纪有“三叶虫时代”之称。
6. 奥陶纪有什么动物
寒武纪始于5.4亿年前。气候温暖。一批具有坚硬的贝壳或内骨骼的动物,形成化石,寒武纪动物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它反映了生物演化的特大飞跃。
古生代
古生代(5.7亿年前~2.5亿年前)。它依次分为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这一时期,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达到空前繁盛,鱼类也繁殖起来,用鳍爬行的鱼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此时两栖类出现。而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到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也开始登上陆地,到了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植物特别繁盛,煤也开始形成。
生命大爆发
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就是生命爆发式发展的典型。
1984年6月,科学家共采行古生物化石5万多块,有80多个物种,分属40多个门纲,这一发现震惊世界,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寒武纪动物
尽管寒武纪动物是海生动物,但它们很少遨游大海,而是贴近海底生活。蠕虫是在沉积物中打洞前进的,类似蛇的身体,柔软的动物在海底爬行,以腐烂的遗体为食。三叶虫也在海底爬行,有时留下的遗体石化,为日后研究提供了线索,水环境为寒武纪世界的飞毛腿信提供了活动舞台,如加勒畸虾,以及科学家们新近发现的一些最早的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分头、胸、腹三部分。这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我们常见的虫、苍蝇、虾蟹,都是节肢动物。
现已绝迹的三叶虫,是最低等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于6亿年前至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三叶虫的生活能力强,因此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们曾在寒武纪一度繁盛,多数在海洋里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泥沙中或仍漂浮生活。所以,寒武纪有“三叶虫时代”之称。
7. 奥陶纪的鱼类是什么
据文献记载,鱼最初发现于据今四亿年的奥陶纪地层,但所得到的那时鱼类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纪晚期,才完整地获取了关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泥盆纪时,各种古今鱼均已出现。泥盆纪时代既可谓是鱼的初生年代,也是鱼的极盛时代,当时,由于其它的脊椎动物还不多,所以有人把泥盆纪城为“鱼的时代”。到了新生代,各群鱼类十分繁多,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为鱼类的发展史中的全盛时代。
8. 奥陶纪长什么样
奥陶纪是全球高空景区集合地,拥有高空刺激类项目(360°大摆锤、龙门飞甲、火箭蹦极、悬崖秋千、步步惊心、极限飞跃、高空漫步、悬崖云梯 ),高空体验类项目(天空悬廊、云端廊桥、玻璃天梯、玻璃吊桥、高空荡桥、丛林飞跃、高空速滑),高空极限类项目(21米恐怖秋千、18米悬崖秋千、悬崖狂呼、跳崖机、高空飞翔、高空蹦极)几十项。还有趣玩类项目和自然景观,冰雪王国也常年开放,让你每个季节都可以在奥陶纪感受看雪。
9. 奥陶纪鱼类出现
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所以是文昌鱼进化为鱼类,后进化为两栖类。
据文献记载,鱼最初发现于据今四亿年的奥陶纪地层,但所得到的那时鱼类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纪晚期,才完整地获取了关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泥盆纪时,各种古今鱼均已出现。
10. 奥陶纪的鱼类有哪些
地球“活化石”——鲎
在4亿年前的奥陶纪,原始鱼类才刚刚问世,恐龙还没有称霸世界,鲎类就已经在海洋里诞生了。它们经历过无数次地球灾难,见证了许多生物大灭绝,直至今日仍然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样貌。
从外形上看,鲎呈扁平的圆盘状,坚硬的外壳上露出两个圆溜溜的小眼睛,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像一只大号蝌蚪,丑萌丑萌的。但是它们的身体并不柔软,如果将鲎翻过身来,就能看到它们那红黑色的钳子和腿,跟大龙虾大螃蟹非常相像。
然而与众多节肢动物不同的是,鲎的身体里拥有神秘而独特的蓝色血液,这一点和章鱼是一样的。因此,这两兄弟也常常被当作“外星人”,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相较于鲎4亿年的历史来说,章鱼甚至更加古老,起源于5亿年前,是地球上真正的原住民。而它们体内的蓝色血液,极有可能是那个远古年代特殊环境下的产物。
鲎血为什么是蓝色的
我们平常见到的动物血液大多数都是呈红色的,但是章鱼和鲎的血液却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部分动物的血液,是依靠含铁元素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铁元素与氧气结合就会呈现出红色;而鲎运输氧气的蛋白却是含铜元素的,它与氧气结合就会呈现出蓝色
11. 奥陶纪的鱼类是什么鱼
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4.0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95亿年前)。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