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动物污染的现状
1)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 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2. 海洋污染动物自述
大白鲨,海洋中的霸王,因腹部通常呈现白色,所以得名“大白鲨”。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数百万年来,大白鲨的身体结构一直都没有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这种古老的动物还知之甚少。
大白鲨体型庞大,它们拥有轻盈的软骨骨架,体长能达到7米。在地球任何温度适宜的海域都会有大白鲨的行迹,比如南非、澳大利亚南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它们天生好胃口,凡是能捕获的食物几乎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餐。至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大白鲨,它们能活多长时间等诸多的问题,恐怕还没人能说得明白、透彻。大白鲨生性倔强,一旦被人类捕获,离开自己广袤的海洋王国就会很快死去。科学家目前尚未成功地观察到大白鲨交配的全过程,所以到现在从没有真正意义上零距离接触过大白鲨。
从1988年起,科学家就在加利福尼亚附近海域长期跟踪观察大白鲨。因为大白鲨踪迹隐秘,科学家特意在海边的灯塔上安装了观察设备,一旦发现有大白鲨袭击其他海洋动物,比如海象、海狮,科学家会马上出动,用深水摄像技术抓拍难得的大白鲨活动的场面。(左下二图就是科学家拍摄到的大白鲨捕到猎物进食的情景)预计不久,科学家就会完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的建设,向最终解开大白鲨之谜迈出重要的一步。
根据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生物学家们初步推算,大白鲨能活60岁至100岁。它们一般在13岁达到性成熟,这一点和大象乃至人类极为相似。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雌性大白鲨的妊娠期一般是18个月,因此推断大白鲨的繁殖周期远远长于其他动物。一些科学家初步估计,现在世界上仅存不到1000头大白鲨。由此看来,虽然号称海洋霸王,大白鲨也不能完全避免灭绝的危险。
科学家还惊奇地发现,大白鲨并不只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海,更广阔的深海同样属于霸气十足的大白鲨的天地。一个取名为迪普芬的大白鲨是科学家重点观察的对象,40天之内,它从美国加州附近的浅海游到了3800公里以外的夏威夷。又过了4个月,迪普芬再次回到了它熟悉的加州浅海。是否雌性大白鲨还会向南方游得更远,现在还不能确定。但科学家们推测,雌性大白鲨更倾向于独自在远离近海的南方产下幼鲨。
参考鲸和一些鸟类迁徙的习性,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年复一年地奔波在“南北迁徙”的路上。如果这个假设真能得到印证,更多未解的问题又会冒出来:比如大白鲨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南北迁徙?它们在无边无际的海洋跋涉途中靠什么来定位?浩瀚的太平洋里哪些生物会成为它们旅途中的可口点心?……
3. 海洋污染对动物造成了哪些危害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1)渔业捕捞过度和海水养殖管理不善。海洋捕捞产量的迅速增加是机动渔船大量增加的结果。但是,逐年增长的捕捞力量主要集中在近海渔场,造成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优质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物中主要经济鱼类所占比例逐年减少,个体也趋向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小杂鱼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有些地区的海水养殖业管理不善,出现了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倾向,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造成海水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量采捕饵料生物,使部分滩涂贝类大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食物链;等等。
(2)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夺走了大片海洋生境。沿海滩涂大量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不仅使许多海洋动物失去了大面积的栖息地、产卵地、育苗场、索饵场
4. 海洋动物污染的现状有哪些
1.沿海工业企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
2.流入海中的河流,这些河流在流经区域有企业向水体排放污水;
3.由于带有污染物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后,造成降雨进入海中;
4.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
5.运输船只抛弃废弃物、污染物泄露,有机物泄露;
扩展资料: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
5. 海洋动物污染的现状分析
过度捕捞、海 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 入侵。
威胁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污染,使得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化学因子含量发生改变,对海洋生物的正常栖息、觅食、繁衍、生存等造成影响。其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且难以控制。
威胁二:海洋资源过度开采
过度开采,包括过度捕捞,盲目围填海,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滨海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是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近海经济鱼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严重衰退,传统优质鱼类已不能形成渔汛,小型鱼、低龄鱼、低值鱼类比例增加,部分地区已到了“无鱼无渔”难以恢复的程度。
威胁三: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
在沿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海洋海岸带开发活动和城市扩张建设日益增多,不合理的开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自然岸线变异、海岸侵蚀加重、海洋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优质海洋生物资源衰竭,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等。
威胁四: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
外来物种入侵类,如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水生生物贸易、科学研究、开辟航道和船舶运输等,可能有意或无意引入新的物种。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涉及许多不同的门类。到目前为止,明确引进或者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数量约有119种之多,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海洋外来入侵种之一是1979年引进的互花米草。
威胁五: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海平面上升将直接淹没沿海地区的大片潮滩湿地和滨海低地,导致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生境以及其他多种海岸资源大面积丧失。海水温度升高会造成珊瑚的死亡和白化,影响红树林的分布界限,也会使海洋浮游、游泳等生物群落结构显现变化。海洋酸化会影响到以碳酸盐为骨骼的生物的代谢过程与生活史,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6. 海洋生物污染现状
海洋污染对海洋动物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污染:水中的化学物质、垃圾和废弃物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对海洋动物造成伤害。
声波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声波污染,如船只、海洋开采等活动,对海洋动物的声波通讯和导航造成干扰,影响其繁殖、觅食等行为。
光污染:城市灯光、海上钻井平台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光污染,会影响海洋动物的生理节律和觅食习惯。
塑料垃圾: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不仅污染水域,还容易被海洋动物误食,堵塞其消化道,导致营养不良、死亡等问题。
综上所述,海洋污染对海洋动物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7. 海洋动物受污染
海洋污染会造成大量鱼群死亡。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其突出的特点:
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
二是持续性强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8. 海洋被污染动物现状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各种含油废水、海上船舶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油船遇难、输油管道和近海石油开采的泄漏等,都是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途径。
估计世界经由各种途径入海的石油每年约600余万吨。石油入海后,立即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沉降、形成沥青球等。
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景观和浴场。海面上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羽毛被石油沾污后,就会失去保温、游泳或飞翔能力。石油污染物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发育,改变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渔具和渔获物,使海产品带有石油味而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