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功能饮料前景如何(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31 07:52   点击:16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海八鲜是指虾、蟹、鱼翅、干贝、鳖、海参、花胶和鲍鱼。

1、虾

虾(Shrimp),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2、蟹

蟹(学名:crab),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甲壳动物,尤指短尾族的种类(真蟹)。亦包括其他一些类型,如歪尾族的种类约有4700种。其分布见于所有海洋、河流及陆地。

3、鱼翅

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始见于《宋会要》,是山珍海味中的一种,鱼翅又称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等。

4、干贝

干贝是一种食物(是为扇贝的闭壳肌制成),是扇贝的干制品。营养价值高,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功能,能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咳血、脾胃虚弱等症状,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

5、鳖

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水鱼、王八等,喜欢栖息在底质为泥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为水陆两栖的卵生爬行动物。

6、海参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全球有900多种,我国约140种。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上海参种类最多、资源量最大的区域。

7、花胶

花胶即鱼肚,是各类鱼鳔的干制品,以富有胶质而著名,其别名为花胶。胶又名鱼肚,是从鱼腹中取出鱼鳔,切开晒干后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质等 ,食疗滋阴 、固肾培精 , 令人迅速消除疲劳及对外科手术病人伤口有帮助复完之效。

8、鲍鱼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2. 海洋功能食品研究现状

回答如下:饥荒海洋科技是饥荒游戏中的一种科技,可以在海洋中建造更高级的建筑、制造更高级的物品、捕捉更多的海洋生物等等。具体用途包括:

1. 建造更高级的海洋建筑,如海洋研究所、海洋农场等,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生存条件。

2. 制造更高级的海洋装备,如潜水服、渔网等,可以更有效地捕捉海洋生物和资源。

3. 捕捉更多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象、鲸鱼等,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资源。

4. 探索更远的海域,发现更多的海洋生物和资源,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饥荒海洋科技可以帮助玩家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

3. 海洋生物功能性食品

海鲜的原材料主要有鱼类、贝类、肉类、虾类、螺类、蟹类,包括了大黄鱼、多宝鱼、三文鱼、八爪鱼、象拔蚌、海蛎壳、青口贝、鲍鱼、海肠、海参、香螺、龙虾、基围虾、梭子蟹、青蟹等。

海鲜,又称海产食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品类。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

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4.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特点

sea food是独立的两个词,sea是海洋,food是食物。

seafood是完整一个词,海鲜的意思。

5.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概念界定

主营业务为海水养殖、食品加工、远洋捕捞、医药保健,主要养殖产品包括海参、海蜇、海带、中国对虾、紫菜、贝类等;加工业主要产品为速冻调理食品、水产品、盐渍水产品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医药品等。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海参养殖企业,公司坐落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创建于1978年。

6.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市场开发策略

利用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洋里面捕鱼,开展各种各样的海洋养殖业务。全世界各个国家每年从海洋里捕捞的各种鱼类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渔业资源,沿海的居民又在海洋里开展各种养殖业,海洋又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矿产资源,每年从海水中晒出的盐,也是一个巨量

7.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泉州市东方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04-16,法定代表人为邱金共,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5816115557261。企业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鸿山镇西墩墩鸿路99号,所属行业为纺织服装、服饰业,

经营范围包含:许可项目: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食品进出口;食品经营(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经营(销售散装食品);餐饮服务;食品互联网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销售预包装食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泉州市东方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8. 海洋功能性食品与人类的健康

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海洋油、气开发 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初只能开采从海岸直接向浅海延伸的油气矿藏。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然后通过海上钻井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海上钻井平台(图3.18《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的运输一般通过直升机完成。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远,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至海岸。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之一。 海洋空间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图3.19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 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化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海洋曾经是人类从事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将海洋屏障变为海上坦途。最初,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随着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之后,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陆续开辟。20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和北极的航道,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人世界任何海域(图3.20世界主要海运路线)。 20世纪60年代,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增长,大型油轮得到发展。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穿梭在辽阔海洋上的是百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这些船舶不仅拥有无线电导航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仪器设备,还可以选择最佳航线服务,以节省能源和航时,减少危险。 沿海港口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一般有一个服务区域,即腹地,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通过这个港口向外扩散。为了完成运输任务,港口要有配套的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还要有高效率的运作服务。在港口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某些国家的政府为吸引船舶来本国港口中转,对港口实行特殊政策,将港口辟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不需或很少缴纳费用。 荷兰的鹿特丹很早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之后,鹿特丹港又通过开凿连通北海的运河,改善水运条件而持续发展。鹿特丹利用中转散装货物的机能,发展了农、矿产品加工业和造船工业(图3.21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中继贸易也带动了腹地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经济复兴,鹿特丹成为欧洲联盟的大门,港湾和航空设施得到完善,港口的中转机能更加突出。现在,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欧盟的半数国家。 围海造陆 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使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 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其中以海上城市(图3.22日本神户人工岛)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澳门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的建设需要。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有的在落潮时能露出水面,澳门人将它们视为良好的后备土地资源。 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填海造陆的办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表3.2澳门历年土地面积的变化和图3.23澳门历年填海范围)。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二)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倍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装载方法。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垃圾和污油。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热潮。海洋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为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例如,长期争执不休的领海宽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到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有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9. 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前景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功能食品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格局较分散

2014-2019年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1627亿元,2019年受“权健”事件的影响以及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的影响,保健食品行业面临较强的逆风,整体增速有所下滑。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较为分散,主要原因为在过去较长时期内,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注册审批时间比药品短,临床试验难度比药品低,但行业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暴利定价,从而吸引了大量食品厂家进入。同时,由于过往“蓝帽子”资质管理不严格,大量低质保健品企业得以通过“贴牌”进入市场,因而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

短期内监管趋严导致经营规范的龙头企业受益,市场份额朝头部集中。 2019年保健品CR8为41.5%。公司份额方面,受行业整顿打击直销影响,无限极、安利、完美份额分别下滑1.4pct、0.7pct、0.9pct至9.1%、5.8%、4.5%,非直销企业汤臣倍健份额提升2.1pcts至9.9%,超越无限极成为膳食补充剂行业龙头。

下游销售渠道仍以直销为主 电商占比份额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为直销和非直销。直销是指保健品品企业通过各级销售员工将商品直接销售至消费者。非直销主要包括药店、连锁店、商业超市、线上电商等渠道方式。

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下游销售渠道仍以直销为主,占比接近50%。2013年以来,直销占比总体变化不大,趋于饱和。13-19年直销渠道销售额CAGR为10.1%,与行业整体增速基本一致。

线上渠道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最快。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渠道捕捉了新一轮流量红利,并很好地契合了保健品消费者长尾的需求。2016年,我国保健品线上销售份额首次超过药店渠道份额,成为仅次于直销的第二大保健品销售渠道,且近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31.2%。

新冠肺炎疫情给保健品行业带来危机与机遇 中药保健品关注度提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给保健品行业同时带来冲击与机遇:一方面,疫情的蔓延极大地冲击了全球经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风险加剧,此外各国保健品企业计划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市场宣讲活动全部被迫取消,传统药店、直销渠道由于线下经济活动的暂停也遭受重创;另一方面,疫情扩散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老年人群体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以提高免疫力,“直播购物”的兴起使得众多保健品行业纷纷加大线上营销的投入力度,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消费增长点。

据官方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中医药有效率达到了 90% 以上,尤其是在治疗疑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医药及相关保健品开始备受关注与信任,这使得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药保健品在未来将迎来销量的强势增长。

这可从中药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得到验证,疫情期间中药保健品需求上升,导致部分中药材品是由于供不应求或者短缺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虽然国内疫情逐渐退去,但近期商家购货力度依然不减,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药保健品供货商惜售心理随之加强,导致部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

监管政策趋严和“大健康战略”和影响 行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

2019年,知名保健品企业“权健”因涉虚假宣传、非法传销、医疗资质和药品安全问题引发热议,并被提起公诉。此后,国内的保健品市场和直销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监管。百日行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联合打击欺诈销售“保健品”,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形成高压态势,商务部备案的直销产品经复核后被砍掉近一半,同时相关行业改革政策也密集出台,今后行业监管趋势也将会越来越严。

尽管短期内收到行业严格整顿的影响,业绩出现下滑,但是长期来看,从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共64次提到“预防”,明确了国家通过疾病预防、“治未病”,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战略方向,从长期看,作为“治未病”重要品类,保健品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将新增至2435亿元规模。一方面需求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也在快速改变:消费者更加成熟并且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传统的渠道正发生变革,互联网和数字化改变了企业同消费者的接触及价值创造的方式,并且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行业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行业还会有更多的兼并收购发生,竞争格局也将改变。

10. 海洋功能性食品有哪些

鱼鳍

鱼类在水中主要依靠鳍来自由游动。鱼的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胸鳍2片,生在头的后方、鱼体前部的两侧,每侧1片,两侧对称,其主要作用是改变鱼的游动方向,如向上、向下、左右转弯等,同时还用于保持鱼体的平衡。背鳍生在鱼的背部,有的种类为1片,有的种类为一前一后2片。腹鳍生在鱼的腹侧前部,有的种类左右各1片,有的则合二为一。臀鳍生在鱼的腹部后方、肛门附近,一共2片。背鳍、腹鳍、臀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在水中身体状态稳定,防止侧翻。尾鳍生在鱼的尾部,只有1片,有的呈桨状,有的为开叉状,尾鳍的功能最多,对鱼的运动也最重要,其左右摆动是鱼向前游动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控制鱼的前进方向、保持鱼体稳定等作用。

鱼的各种鳍

鱼鳔

鱼类的身体比重一般都略大于水,之所以能在水中自由地沉浮,主要是通过体腔内一个叫做“鳔”的囊状器官来进行调节。大多数鱼的腹腔内都生有鳔,鱼鳔为长椭圆形囊状器官,分为前后两个室。鱼类可以通过部分腺体从血液中分离出气体填充至鳔内,以调节鱼体的比重。鱼需要上浮时,向鳔内充气,使鱼体的比重小于水;鱼类需要下沉时,则排出鳔内一部分气体,使鱼体的比重大于水。同时鱼还可以通过调节鳔前后两个室的充气量大小,使鱼体的前后侧浮力不等,从而使鱼在水中能呈现头部上仰或者尾部上翘等不平衡状态,以协助其能向上或向下快速游动。

鱼鳔

有些深水鱼(如金枪鱼类)体腔内没有鳔,平时只能依靠在水中不停地游动才能保持漂浮状态,一旦停止游动很快就会下沉。鲨鱼虽然也没有鳔,但其肝脏很大,可通过调节肝脏的比重来调节其沉浮。

陆地生物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肺组织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有些陆地生物种类的皮肤也能参与呼吸功能。而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海水通过鱼的口进入口腔,再通过两侧的鳃流出体外。海水在经过鳃时,与鳃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溶于水中的氧透过鳃组织薄膜进入血液,鱼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则通过鳃组织薄膜排入水中。鱼类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效率要比陆上生物高得多,陆上生物进行呼吸时一般仅能吸收空气中所含氧的20%左右,而鱼类则可吸收水中溶解氧的80%。这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氧比空气中氧的含量要低很多,空气中含氧量约21%,而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仅有5~7毫克/升,水中的含氧量仅为空气含氧量的几万分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