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海洋灾害
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海啸是印度尼西亚,遇难者人数238945。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巨大海啸,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印尼海啸是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中,发生了高达9.3级的超大地震,从而引发了超大海啸,印尼海啸的高度高达10多米,10多米高的海浪,加上巨大的冲击力,不管是建筑还是人类都在“它”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对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国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2. 中国海洋灾害史书
海昏侯国除诏书》M1:1506-7木牍背面序号书“十二”,正面书:“数水旱多灾害国前上当为后者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也传曰义主于仁而制仁者义也故”。
杨博在《初探》一文中将之句读为:“数水旱,多灾害。国前上当为后者大鸿胪,初上子充国,充国疾死,复上子奉亲,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也。传曰:‘义主于仁,而制仁者,义也’故……”笔者认为,杨博的句读有一处值得商榷,应为“数水旱,多灾害国。”此处“国”指海昏侯国。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对汉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汉代“天人”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灾异思想之中。吴方基认为,西汉前期,“天人”中的“人”,所指的为君主;西汉中期后,“人”所指的范围扩大至君主、臣及民。刘贺作为废帝和海昏侯,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既可算作“君主”,也可算作“臣”。陈侃理认为“汉儒说‘非常曰异,害物曰灾’。据此,异指非常、可怪之事,灾则直接造成损害。”西汉列侯所食邑称“侯国”,其行政长官为“相”,故前引寥奏书中的“数水旱多灾害国”之“国”,当指海昏侯国。循此,“数水旱”为“灾”,其所指向的是刘贺为海昏侯数年导致海昏侯国灾害不断;刘贺二子接连疾死为“异”,其所指向的是刘贺无德且不知悔改。
细读该简,“天绝之也”为统筹该牍内容的核心,是对刘贺二子相继“疾死”的总结。但“天绝之也”并非是事实的陈述,而是一种感性或可说是别有目的的托词。因为,据史书记载,刘贺有16个妻子和11个儿子。而《二年律令·置后律》规定:“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谪(嫡子),以孺子¨¨¨子。”整理者认为简文所残字应为“子、良人”。所以,刘贺自应不是“无后”而“国除”。豫章太守廖借刘充国和刘奉亲之死说“天绝”刘贺,却不言刘贺无后,亦可旁证刘贺应还有“后”。既然刘贺“有后”,寥说刘贺是被“天绝之”,显然是别有目的,是为了论证什么。笔者以为,“天绝之”是有所指向的,它所对应的就是刘贺的无德。
3.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1
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因为潮水的涨落是由天文条件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来表明潮水的涨退情况。 潮汐是地球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掌握潮汐的规律和变化对于海洋和海岸的建设、天文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观测和研究,逐渐揭示出了潮汐的规律和演变过程,也研发了一些预测和控制潮汐的技术,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应对海洋灾害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的最大冰厚指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南极洲包括两部分:南极大陆和南极大陆周围的岛屿。它的总面积为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相当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南极洲的面积在世界七大洲中名列第五。在南极大陆周围,密布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其面积总共为7.6万平方千米。
在在世界七大洲中,南极洲是人类最晚发现的一个大陆,也是距各大洲最遥远和最孤独的大陆。南美洲离它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澳大利亚距离它约有3500千米;非洲距离它约有4000千米。
南极大陆地处地球的最南端,几乎包括整个的南极洲。它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包围着。在这块大陆上,除南极科学考察者和一些捕鲸人的临时活动外,还没有发现有长期居住的人类,也可以说是一块无人居住的大陆。
南极洲平均高度为2100~2400米,为世界上最高的洲。整个大陆几乎被冰雪终年覆盖着,冰层的厚度有1950米左右。除掉冰层,实际大陆的平均高度只有300多米。也就是说,冰层是南极大陆成为最高大陆的原因。南极洲的最高处恰巧位于地球上最寒冷的南极端点,即南极洲罗斯陆缘冰以南约480千米处,海拔高度达2992米,冰厚2699米,地壳的表层高度却仅有293米。
南极大陆的形状就像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孔雀的头部是指向南美洲的南极半岛,孔雀的颈部两边就是嵌入南极大陆两边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孔雀展开的屏部占据南极大陆的绝大部分。
南极洲大地构造略图南极大陆被南极横贯山脉分成两部分。东面一部分叫东南极洲,西面一部分称西南极洲,在地理和地质上,这两部分差别很大。东南极洲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的1/2。南极大陆的最高山峰——文森峰(5140米)在西南极洲。
而在地质构造上,东南极洲与西南极洲的区别也十分明显。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经过科学家的推算,证实它已经有几亿年的历史;而西南极洲形成的时间比较晚,在东南极洲已经形成的时候,这里还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运动,一些岛屿才从海中升起。
在南极大陆周围,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岛屿,它们主要位于西部和南极半岛沿岸区。在这些岛屿中,较大的有巴勒尼群岛、斯特季岛、格斯特岛、谢珀德岛、罗森岛、琴斯顿岛、彼得一世岛、夏科岛、阿得雷德岛、亚历山大岛、赫斯特岛等。由于它们长时期被冰所覆盖,人们又称之为固定式的冰岛。另外,在通常地图上的正南方向上,有一个南极地区的最大半岛,那就是著名的南极半岛。南极半岛主要由山岭构成,南北长达1300千米。半岛的最高点位于杰克逊山顶,海拔高度为4191米。该半岛北隔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设得兰群岛相望,它们是一组隆起的群体。1820年1月30日,海豹猎人威廉·史密斯和英国海军军官E·布兰斯费尔德航海首次穿过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这个海峡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时发现了此岛。
5.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什么时候开始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很可能会有,我国地处太平洋近岸区!
2023年4月21日,一些气候科学家日前表示,在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El Nino)天气现象回归预期的推动下,全球可能会在2023年或2024年再次刷新高温纪录。气候模型显示,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拉尼娜(La Nina)气候现象后,全球气温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重现厄尔尼诺现象。在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沿着赤道向西吹的风会变慢,温暖的太平洋潮汐将向东推进,造成更温暖的海洋表面温度。
在上周,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厄尔尼诺现象观察报告,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厄尔尼诺出现的几率为62%。根据气象学家Michelle L'Heureux的说法,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几率跃升至85%。
海洋越温暖,形成台风机会就越高!我国每卸都有台风登陆沿海省份,必然带来强降雨,所以冬讯很可能会有发生!
6. 中国海洋灾害的分布图
如何抵御强风暴潮、巨浪、海啸等重大海洋灾害的袭击,是浙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巨大考验。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挂帅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全省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对海洋灾害防御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部署。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开放脚步不断加快,浙江越来越关注城市高速发展中凸显的海洋灾害风险问题。
以“链式”减灾措施应对“链式”灾害风险,这就是浙江给出的答案。灾害承灾体调查、重点防御区划定、灾害风险评估、近岸城市预报等,构成了浙江应对海洋灾害的清晰路径。
开展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是摸清灾害底数的重要基础。近岸海洋灾害最终危害体现在社会的承灾体属性上,同样的灾害叠加在不同的承灾体上造成的危害千差万别。浙江花了2年多时间,对全省沿海33个县(市、区)28类承灾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风险排查。彻底摸清了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承载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属性,分析了其脆弱性特征,排查了沿海地区存在的海洋灾害安全隐患,全方位编制了海洋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开展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选划明确灾害防御的重点。《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要求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浙江收集了沿海33个县(市、区)的潮位观测资料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资料,根据相关导则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初步划定出了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向依法治海和依法治灾方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进以县为单元灾害风险评估是精确掌握未来极端状况下灾害分布的重要手段。在承灾体调查的基础上,浙江开展了风暴潮和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先进的建模手段和分析方法,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暴潮和海啸灾害的淹没范围、灾害风险分布和人员撤离疏散路线进行了准确的研判。目前,全省沿海近50%的县(市、区)已经完成了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成果已经在防御灾害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做好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是将灾害信息精确传递至社会公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精细化海洋预报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岸海域分地区、分岸段、有针对性的海洋预报服务尤其受到关注,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成为解决这一矛盾需求的突破口。浙江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发展,向全省41个预报海域,提供72小时的预警报信息。进一步满足了我省沿海政府部门、涉海企业、社会公众对近岸海域预报服务信息的广泛需求,保障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有力支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战略,“十三五”期间,浙江将在不断强化海洋灾害治理和危机应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城市安全,更好统筹海洋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与沿海城市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的有机联系,全面提升对海洋灾害风险和城市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能力
7. 中国海洋灾害科考
从国家来说,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隶属国务院,重点是海域的管理
行使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涉海事件的处理以及开展海洋资源调查科研等。比如:北极科考。而渔业局是设在农业部的一个行政单位,主抓渔业生产和渔业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渔政管理。目前沿海各省把海洋和渔业合署为一个行政单位,主要是从机构改革入手,便于开展工作,其职能是和上述国家两个单位保持一致的。统一称xx省海洋与渔业厅(局)。
8.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故
1. 海湾战争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1 月 19 日
地点 : 波斯湾,科威特
石油泄漏 : 估计 5.2 亿加仑
被认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漏油事件,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试图阻止美国的海上部队的登陆,打开了科威特的海上石油码头的阀门,并驾驶几艘油轮向海上倒石油,油膜展宽 16 公里,长 90 公里,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2.1910 年克恩县石油漏油事件
日期 :1910 年 3 月 - 1911 年 9 月
地点 : 克恩县,加利福尼亚
石油泄漏 :3.78 亿加仑
这个可能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此次喷井事件持续了大约 18 个月,而且的间歇性,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3.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日期 :2010 年 4 月 20 日
地点 :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2 亿加仑
" 深水地平线 " 平台发生原油泄漏事件,时间发生在 2010 年 4 月 20 日,持续了几个月,还发生了爆炸,造成 11 名工人死亡,英国石油公司被罚以 180 多亿美元的罚款,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4. 坎佩切湾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6 月 3 日至 1980 年 3 月 23 日
地点 : 坎佩切湾,墨西哥
石油泄漏 :1.4 亿加仑
位于墨西哥的坎佩切湾发生一起井喷事件,钻井平台坍塌,石油起火,此事件历经了 9 个多月,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5. 多巴哥海岸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7 月 19 日
地点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
石油泄漏 :90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79 年 7 月 19 日," 大西洋女皇 " 号和 " 爱琴海船长 " 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之后船直接起火,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6. 科尔瓦河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4 年 9 月 8 日
地点 : 科尔瓦河,俄罗斯
石油泄漏 :8400 万加仑
是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发生的泄漏,而且持续了 8 个月,8400 万加仑直接污染了俄罗斯北部的科尔瓦河,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7. 瑙鲁兹油田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2 月 10 日至 9 月 18 日
地点 : 波斯湾,伊朗
石油泄漏 :8000 万加仑
在两伊战争期间,波斯湾附近一海上石油平台被摧毁,为了控制石油泄漏,战争不得以停止,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8. 萨尔达尼亚港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8 月 6 日
地点 : 萨尔达尼亚港,南非
石油泄漏 :7900 万加仑
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在南非的萨尔达尼亚港,原因是满载石油的油轮突然起火,被认为是南非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9." 阿摩科卡迪兹号 " 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8 年 3 月 17 日
地点 : 波尔萨勒,法国
石油泄漏 :6900 万加仑
" 阿摩科卡迪兹号 " 在波尔萨勒海域遭遇风暴,船长发出求救信号,但还是没能阻止这艘巨型油轮搁浅,最后是 6900 万加仑原油直接泄漏到附近的海域,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10."ABT 夏日 " 号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5 月 28 日
地点 : 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
石油泄漏 :81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91 年 5 月 28 日,一艘载有 26 万吨石油的油轮在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的海域,发生爆炸并起火,大火持续烧了 3 天,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9. 中国海洋灾害之首
航运安全白色杀手是指海冰,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是海洋五种主要灾害之一,素有航运安全“白色杀手”之称。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南下强冷空气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轻则结冰限于近岸,重则整个渤海及黄海北部海面冰冻,这就是航运安全的白色杀手。
10. 中国海洋灾害1921一2o21年
一百年。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至2021年正好一百年,即2021-1921=100(年)。2021年7月,13名党代表在上海开会,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通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