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探索海洋意思是什么(探索海洋有什么意义)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30 04:29   点击:13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探索海洋有什么意义

“梦想是走遍山川大海”是一句常见的名言,意思是我们的梦想不应该被任何限制所束缚,应当放眼世界,探索无尽的可能性。

山川大海象征着广袤而神秘的天地,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深入了解不同的事物。这个名言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胸怀和勇气,迎接挑战并超越自我,不停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有一个梦想时,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更是我们人生的驱动力和生命的意义。

去追梦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在勇敢面对、咬紧牙关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因此,无论面对多大的阻力和困难,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梦想,稳步前行,最终达成自己的理想。

2. 探索海洋重要吗

1960年,美国海军上尉唐·沃尔什和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尔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对世界上最深地带的考察。他们驾驶着一艘长15余米像潜艇一样的深海探测器“蒂里雅斯特”号潜到10910米深,直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在玻璃观察窗因为水压而破裂、最终浮出水面以前,他们在世界的底部逗留了30分钟。

此后,日本的“深海6500”号、法国的“鹦鹉螺”号、苏联的“和平”号等载人潜水器均有不俗表现,都能搭载三人下潜至6000米至6600米的海底,但没有超越“蒂里雅斯特”号的记录。

3. 关于海洋探索的重要性作文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宽阔的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多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

生物资源是人类较早开发的海洋资源。据统计,全球海洋里的鱼类多达2万余种,还有牡蝠、蜡子、扇贝、乌贼、章鱼等贝类,以及鲸鱼、海~豚、海豹、海象等海兽。

海洋生物还包括各种藻类,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藻、褐藻和红藻。这些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以及药用和工业原料。

建立大规模的海洋农牧场,是人类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据估计,1万平方米海洋人工养殖场的产量,将超过同样面积陆地种植产量的10倍。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还可大幅度提高海洋农牧场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日本的“海洋牧场计划”,准备利用所有的河日、海湾建立由电脑控制的孵化场、养殖场、中间培育场和鱼场。海洋生物学将通过海洋生物生态、遗传特性,以及与海洋环境关系等一系列研究,揭示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使人类能更加合理地长期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最重要的海洋矿产,其储量估计占地球池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4. 探索海洋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钩深极奥[gōu shēn jí ào]:指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钩深索隐[gōu shēn suǒ yǐn]: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冥行擿埴[míng xíng zhì zhí]: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摸索门径[mō suǒ nén jìng]:探索途径,寻找解决的办法。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难解之谜[nán jiě zhī mí]: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探源溯流[tàn yuán sù liú]:探:探索;溯:追寻;流:源流。探索和寻求事物的根源。

探赜钩深[tàn zé gōu shēn]:探索幽隐,求取深意。

提要钩玄[ tí yào gōu xuán]: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推本溯源[tuī běn sù yuán]: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5. 探索海洋有什么好处

在地球上,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0% 以上,但人类只探索了海洋的 5%。明明相比起太空,海洋是我们更容易近距离研究的领域,但迄今为止,已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但能深入地球最深处,深度达到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载人潜水器,只有3个。

为什么我们会对剩下的95%的海洋领域这么陌生呢?

是因为深海的水压和温度,信号传输等问题

要想自由地探索海洋,我们必须面对最普遍的问题——水压和低温,水越深,压强就越大,对于人类而言,水压是很难克服的问题。2006年,探险家吉翁·奈瑞在无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创造了徒手潜水113米的世界记录。2014年,一位埃及潜水爱好者借助水肺,潜到了水下332.35米的深度,便不能再向下,这些都说明了即使在有装备的情况下,脆弱的人体也克服不了水压带来的威胁。332.35米的潜水已经是人体的极限,但对于深海而言,几百米仅仅只是百分之一。

海洋的温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可能在某一处水温能降到0℃,而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说热液喷口,水温能一下飙升到400℃,在海洋中,光只能传播到水下200米的地方,200米以下的海洋几乎是黑暗的,能见度极低。除此之外,深海潜水员还得面对危险而陌生的海洋生物的威胁。

而且深海探测中的信号传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探索宇宙的话我们往往使用的是无线电波,但在海里不行,无线电波在水里传不远,而声呐这种设备的速度有限,还经常会受到水温、盐分的影响,被反射回来,受到上面所说的因素影响,一个深海探测器在水底,视野也是很受限的,可能只能看到几百、几千平方米的范围,但在地球轨道上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却可以看到几十亿光年外的太空盛景。

6. 探索海洋有什么重要性

可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

7. 探索海洋的意义

湿地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固有观念和想象。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

我们对森林和海洋并不陌生,而且日常的环保等领悟讲的也比较多,但是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就比较陌生。其实湿地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森林和海洋弱。

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称呼。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 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但是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概括来说,湿地对于人类甚至是生态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八个方面:

一、天然蓄水库

湿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水。一部分水积存在湿地地表,还有大量的水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的泥炭层和草根层中,因此人们把湿地称之为“天然蓄水池”或“生物蓄水库” 。

沼泽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土壤中草根层和泥炭层孔隙度达 72% ~ 93%,饱和持水量达 500 ~ 10 000g/kg,甚至更高,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存 2000 ~ 15 000立方米水量。湖泊湿地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库。我国湖泊总贮水量约 7077 亿 立方米,其中淡水贮水量占 31.8%。素有水乡泽园的长江中下游湖群占有重要地位, 约 750 亿 立方米水量 。

二、调蓄洪水

湖泊、沼泽湿地能够暂时蓄纳洪水,尔后缓慢泄出,从而减轻洪水威胁。长江每年的汛期都将过量的水流入洞庭湖和鄱阳湖。据资料显示: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为 269.13 亿 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 32%。鄱阳湖不仅调蓄鄱阳湖水系五河的来水,而且对长江干流洪水也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1998 年鄱阳湖对五河来水的调蓄水量为 357.36 亿 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47.4%。

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流少,减少一次降水对河川径流补给量,使汇流时间延长;二是降低洪峰,使当年来水不能在当年完全流出。洪水被储存于湿地土壤中或以地表水形式滞留在沼泽湿地中,减缓了洪水流速和下游洪水压力。

三、补充地下水

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水文联系,当湿地水位低于周围陆地潜水面时,就会产生地下水入流,如果湿地的水位高于周围潜水面,地下水就会流出湿地。沼泽湿地补给地下的方式有直接补给和间接补给。直接补给是水分通过沼泽土壤直接渗透进入含水层;间接补给是指水分首先水平运动通过土壤进入位于可渗透性的土壤或河流,然后通过河流基底补给地下水,从而调理湿地周围地下水,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四、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

河口、海岸湿地植被由于植物根系和堆积的植物残体对海岸具有强大固着作用,可以削弱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和沉降沉积物,因此海岸湿地如同海滨长城一样保护海岸、控制侵蚀。

湿地植被通常具有发达根系,根系生物量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0 倍,并通过分泌有机物质将土壤颗粒连结起来,起着稳固作用。例如具有 “海上森林” 之美誉的红树林, 具有消浪、缓流和促淤作用。海滨红树林沼泽,在台风盛行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明显的防风护堤作用。有资料记载:1959 年 8 月 23 日厦门地区遭受 12 级特大台风袭击,但是惟有龙海县寮东村 8 m 高的红树林保护下的堤岸安然无损,而厦门附近的青礁村,由于红树林遭受破坏,一年就冲崩堤岸7 m。

五、天然空调器和加湿器

由于水的热容量小于地面,吸热和放热都较慢,所以湿地上气温变化较为缓和,而干燥的地面上气温变化则较为剧烈。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使其周围的局地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点。

炎热的夏季,湖沼湿地对周围气温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距湿地愈近,影响愈大。干旱地区的湿地,给周围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良好影响, 以新疆博斯腾湖及湖滨沼泽湿地为例。距离湖沼越近, 降温作用越强,对极端最高气温也有调节作用。从沼泽湿地与裸地不同高度气温日变化看,在各层高度上都是沼泽湿地气温低于裸地。因此说湿地具有冷湿效应。现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裸露耕地气温垂直分布为例,两者在 0.2 m,0.5 m,1.50 m,2.0 m,其气温差均是湿地气温低于裸地0.4 ~ 2.6℃。

湿地通过与周围的水汽交换,增加周围地区的空气湿度。特别是 5 ~ 9 月影响十分明显,冬季影响较弱。以新疆博斯腾湖和湖滨沼泽为例,湿地对周围湿度的影响与湿地距离有关,距湿地愈近影响愈大。

六、碳汇和碳源

湿地是一种比较活跃的生态系统类型,它与陆地、大气圈、水圈作用的绝大部分生物地球化学通量有关。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 CO2,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 CO2 和 CH4 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储存在泥炭中的碳总量为占地球陆地碳总储量 15% 。湿地碳储量取决于湿地类型、面积、植被、土壤厚度、地下水位、营养物质、pH 值等因素。

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中储存着大量的碳,因此说湿地是碳“汇” 。我国泥炭地面积 10 440.68平方千米,其中泥炭沼泽面积占70.72%,为7383.65平方千米;储存着 15.03亿吨有机碳。泥炭沼泽湿地所积累的碳对抑制大气中CO2 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据穆尔等估算,全球沼泽湿地以每年 1 mm 堆积速率计算,一年中将有 3.7 亿吨碳在沼泽地中积累。

碳源。湿地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全球天然湿地每年释放的 CH4 约为 10 亿~ 20 亿吨,全球水稻田每年甲烷的释放量约为 2 亿~15 亿吨,分别占全球甲烷总释放量的 22% 和11%。

如果泥炭被开采并作为燃料燃烧,将迅速地把泥炭中积累的大量碳氧化,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 CO2 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 CO2形式返回到大气中,这时泥炭沼泽湿地就变成了碳“源” 。据实测,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湿地开垦后,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 39.5%,有机碳量总共减少 471 万吨,现有的泥炭库中有机碳比 20 世纪 80 年代减少了 35% 左右

七、天然污水处理厂

通过降水、河流泛滥、潮汐、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湿地的各种物质有营养物、污染物及各种泥沙等,因此湿地是营养物质的“汇” ;营养物质的输出使得湿地又成为营养物质的“源”和“转换器” 。

湿地特别是沼泽湿地、河流泛滥平原湿地和湖滨湿地,不仅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而且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和排出。随着水流进入湿地的物质常常附着在沉积物颗粒上,所以湿地具有滞留沉积物的作用。

洪水带来的沉积物也增加了河滨和湖滨地带土壤的营养物质。沉积在湿地的营养物质是湿地植物和动物生长繁衍的营养物质来源,决定了沼泽土壤的性质,制约着湿地水质的好坏。

降解污染物。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以至于世界许多地方都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湿地中有许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的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中浓度高出 10 万倍以上。许多植物还含有能与重金属链结的物质,从而参与金属解毒过程。特别是水湖莲、香蒲、芦苇对含高浓度重金属如镉、银、铜、锌、钒等的污水处理效果十分明显。

吸纳多余的营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施肥流失的营养物质,经过湿地的滤过作用,一部分营养物质被阻止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经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营养物被滞留和分解,被湿地植物吸收。

八、生命的摇篮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系统的过渡地带,因此湿地的动植物性质、结构兼有两种系统的部分特征,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特点。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境和丰富的遗传物质。

许多鸟类都喜欢湿地环境,特别是水禽将湿地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其中有的是珍贵或有经济价值的鸟类。我国有 1/2 的珍稀鸟类以湿地为支撑;亚洲的 57 种濒危鸟类中,在我国湿地生活的有 31 种;全球 15 种鹤类,在我国湿地已发现 9 种。

我国三江平原湿地是西北太平洋许多珍贵鱼类重要产卵和繁殖场所,如鳇鱼、大马哈鱼、鲟鱼等;洞庭湖及湖滨沼泽湿地,水系发达、河口密布、沼泽和水生植物繁茂,饵类生物极为丰富,是鱼类的栖息地并为索饵提供优良条件。

湿地也可称为“生物超市” ,它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我国湿地类型多样、面积大、生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据初步统计,全国湿地中有高等植物 2276 种,野生动物 ( 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2000多种,湿地中的鸟类约占全国已知鸟类总数的 1/3,湿地鱼类 1040 种,占全国已知鱼类的 1/3。沼泽中还有许多珍稀、濒危的动物和植物。

人类生存的家园,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逐水而居,依赖湿地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即使是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人类仍然离不开湿地。湿地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工业原料、药材、燃料等多种产品,还能够提供旅游、航运等服务。湿地湿地还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灵感和艺术素材,湿地也是许多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圣地。

8. 探索海洋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象征有容乃大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

包括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以及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

海洋族群的胸襟禀赋海洋族群以船为家,四海漂泊,大海既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展示英姿风采的大舞台。在长期与海打交道的情况下,造就了海洋族群有别于陆地居民的禀赋品性。比如出海航行通常要背井离乡,没有新鲜蔬菜,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也没有电视文娱活动。

海洋精神提出背景

海洋可以成为流动的国土,海洋精神具有开放与创造的特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驾驭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海洋精神不是一个空洞而静止的名词,海洋探索越深入,海洋精神越丰富。海洋精神和人类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在农耕时代。

对于陆地国家,海权只是陆权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海军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在海洋时代,对于海洋国家,国家命运和兴衰是同海洋、海权、海军联结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海洋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发展、强盛的原动力。

9. 探索海洋有什么意义吗

山海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首先,山代表着高峰和巅峰,代表着人们的追求和奋斗,也暗示了困难和挑战的存在。海则象征着广阔和无垠,也代表着变化和流动,寓意着人们面对世界上的复杂情况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不断进取。此外,山海传说中的各种神兽、怪物等也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如凤凰代表着权力和尊贵,龙代表着力量和荣耀,麒麟则象征着善良和正义等等。因此,山海经作为一部古代神话集合,既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是人们关于生命和世界的哲学思考和探索。

10. 探索海洋的作用

海洋探索的重要性:

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的面积,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可以说海洋是人类的生命摇篮;

2.海洋里有丰富的水资源,负担着全球的水体循环系统运转,甚至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变化;

3.海洋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全球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方面,提供了许多生物科学研究的标本;

4.海洋里有丰富的经济鱼类、藻类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油脂、化工材料、药物等等;

5.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海锰结核的矿藏比例是一个几乎无穷无尽的宝藏,海底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储量;

6.海洋自身的潮汐变化蕴含了几乎无穷的发电能源;

7.海洋运输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运输方式之一,靠近海洋的港口城市一般都能得到快速发展;

8.海洋也是全球污染物的最终净化厂;

9.海洋蕴含风险:大型海啸、台风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10.由于气候的变化,预计中的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许多沿海低洼城市,对人类潜在性的损失无可估量 。

拓展资料: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11. 海洋探索如此重要的原因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阐述国家海洋局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上的具体部署。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

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力争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海洋科技方面,国家海洋局将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

海洋生态文明方面,国家海洋局将按照“五个用海”的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