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物濒危现状(海洋濒危动物现状)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30 00:32   点击:20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濒危动物现状

当鲨鱼减少之后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如果鲨鱼消失了,小鱼的数量就会激增,因为没有捕食者,很快,它们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微生物、小虾都会消失,最终所有的小鱼都会消失。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藻类和细菌会进入珊瑚礁,覆盖住珊瑚虫,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珊瑚会消失,只留下骨架,最终会变成石灰岩,然后,海星、海胆等动物就来了,我们将它们称为啮食性(或啃食性)动物。所以,你最终看到的不是一大群不同的物种——鲨鱼、硬骨鱼、无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而是一块礁石,上面只有4到5个物种。

鲨鱼是海洋中的主要捕食者。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猎杀,多种鲨鱼濒临灭绝。一项新研究发现,鲨鱼数量减少会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其他鱼类的形态会发生明显改变,如眼睛变小。

此前研究发现,海洋中的许多小鱼都有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但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鲨鱼数量明显减少后,小鱼的眼睛及尾鳍也随之变

2. 海洋濒危物种数据

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一半以上的珊瑚礁都已灭绝。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珊瑚礁的死亡速度将越来越快。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美丽的珊瑚将全部变成白森森的墓地。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珊瑚礁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在实验室中重现海洋温度,研究了2010年到2019年间全球的15次珊瑚彩色漂白事件。

他们观察到当珊瑚在濒临死亡时,色彩会变得更加绚烂。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珊瑚通过变色,在表面产生“实际上是防晒霜的层”,以保护自己免受有害射线的伤害,就会形成绿色、粉红、紫色和橙色等五颜六色的霓虹色彩。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色彩会鼓励藻类返回,重新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当珊瑚内部光照水平下降后,珊瑚细胞又会降低彩色色素的产生,恢复到正常水平。

研究人员形容这一过程是珊瑚令人不寒而栗、美丽而又令人心碎的最后呼声,以改变共生伙伴的主意,希望它们回来继续相扶相携,共同生活。这些努力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一些作用,但海洋暖化的长期趋势,却让这种努力显得如此徒劳,因为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的藻类离开最终不可避免,珊瑚的死亡漂白就是必然。

3. 海洋濒危动物濒危海洋动物

鲸是濒危动物的英语短文范例:

Nowadays, the whales is in danger. Because many countries kill them for different use, they are dying out. To protect our earth and ocean, especially the diversity of creatures. we must realize tha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If the whales died out, it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other animals in the sea. Also, the environment will be changed. I sincerely hope that we can make our effort to save them!

现在,鲸鱼处于危险之中。因为许多国家为了不同的用途杀死它们,它们正在灭绝。保护地球和海洋,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们。如果鲸鱼灭绝,它将对海洋中的其他动物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环境也会改变。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尽力去拯救他们!

4. 海洋中濒危的动物

1、大白鲨

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称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牙长10厘米,大型进攻性鲨鱼。但正因为其特别巨大型,可以认为已经是食物链最终极猎食者,即最高级消费者。大白鲨分布于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一般生活在开放洋区,但常会进入内陆水域。它们最喜捕食海豹、海狮,偶尔也会吃海豚、鲸鱼尸体。

2、牛鲨

牛鲨体型较小,身体较其它鲨鱼相对宽阔,躯干粗大,整个身体呈纺锤型。体背呈侧暗灰色,腹侧为灰白色。雄性牛鲨可长到2.1米长,90公斤重。雌性则更大,达3.5米长,230公斤重。牛鲨的头宽扁,尾基上下方各长有一个凹洼。牛鲨眼睛很圆,瞬膜发达。前鼻瓣呈宽三角形;没有口鼻沟或触须。牛鲨分布在从澳大利亚西部到巴西任何的热带、亚热带沿海水域。

3、虎鲨

虎鲨(学名:Heterodontus)是软骨鱼纲(Selachii)虎鲨科(Heterodontidae)仅有属“虎鲨属”所有种类的统称。特点是两背鳍前缘各具一粗大硬棘。约有10种。海产,底栖,除地中海和大西洋外,几乎各处可见。通常3.25-4.25米,最长6米。两腭具锐牙,前方者呈门牙状,两侧呈臼齿状。以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及甲壳动物为食。

4、鲸鲨

鲸鲨,鲸鲨科鲸鲨属的鲨鱼。鲸鲨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

5、大青鲨

大青鲨,鲨鱼的一种,体细长,2-4米。身体近似纺锤形。头宽扁,头长小于全长的四分之一;吻三角形,长而尖突。眼小,圆形。口呈半月形,上颌牙三角形,边缘具有细锯齿;下颌牙较狭而尖。上下颌各有牙28-30枚。鳃孔有5个。背鳍两个,第一个背鳍不大,上角钝尖形,下角尖突形;第二个背鳍比臀鳍小。尾细长,尾鳍上下方各具有一个凹洼。胸鳍呈镰状。腹鳍小,近似方形。身体背面和上侧面为灰青色,腹面和下侧面为白色。性情凶猛,游泳敏捷。盛产于温带暖海和热带海洋。常见于海面,贪食鱼群、鱿鱼和其他鲨鱼。

6、鼠鲨

鼠鲨,又名大西洋鲭鲨,是鼠鲨科的远洋大型鲨鱼。鼠鲨是坚实及沉重的鲨鱼,背部呈深蓝色,腹部呈白色,鼻端呈锥形。鼠鲨可以生长至3.7米长,重160-250公斤。最特别的地方是在背鳍上有一白汶。这使它们与太平洋鼠鲨及大白鲨有所分别。尾鳍上有两个龙骨,与太平洋鼠鲨相似。主要以小型辐鳍鱼类为食,如鲭鱼、鲱鱼、帆蜥鱼及刀鱼。因有时会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对游泳、潜水、冲浪的人,甚至小型船只进行致命的攻击而恶名昭彰。分布于大西洋,南印度洋,南太平洋和南极洲的海域。

7、姥鲨

姥鲨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是继鲸鲨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鱼类。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它们经常迁移,会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些地区。就像其他的大型鲨鱼,姥鲨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原因是其低繁殖及过份捕捞,以供应世界各地对鱼翅、鱼肉及器官的需求。

8、六鳃鲨

六鳃鲨是一种大型鲨鱼,可以长到18英尺(5.5米),它们有一个别的鲨鱼没有的特技,就是能短时间改变身体颜色。由于这种鲨游泳不快,它们就利用这种技能和背景混合起来,然后偷偷靠近游泳快的猎物。六鳃鲨是在澳大利亚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被发现的。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团队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六鳃鲨就是其中之一。

9、皱鳃鲨

皱鳃鲨鳃裂之所以比其他鲨鱼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栖息于深海环境,而深海环境的氧气浓度比较低,因此需要比较多的鳃裂来进行气体交换。皱鳃鲨多栖息于深海,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皱鳃鲨妊娠期长且繁殖和生产率低,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10、巨口鲨

巨口鲨:全世界计1属1种。体长4-5.5米,体重最重可达1吨(1215千克)。头大嘴大,细牙成须状,和姥鲨科及鲸鲨科的鲨鱼一样,以过滤浮游生物为食物;口附近有发光器,可能用来吸引猎物。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得较不明显。体色呈棕黑色,腹部偏白色。有别于鼠鲨目的其他种类,巨口鲨的吻部较圆润且不明显。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栖息深度约5至1000米之间,以深海居多,故很少被捕获。巨口鲨在1976年被美国海军第一次发现,从那之后,只出现过60次,可谓十分罕见。

5. 海洋濒危动物现状及导致原因

动物会濒临灭绝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二、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三、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四、环境污染

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扩展资料: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 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

6. 海洋濒危保护动物

1、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栖息的深度不一,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7. 海洋濒危动物的名字

鲸鲨Whalesharks它们可以活70到130年。每条鲸鲨身上都有独特的圆点标记,类似于人类的指纹。它们的嘴有近1米宽,有350多排牙齿,但这些温和的巨兽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用它们的嘴作为过滤系统。

玳瑁海龟Hawksbillseaturtle玳瑁是最小的海龟种类之一,以其令人惊叹的金色和棕色花纹壳(被称为玳瑁)而著称。玳瑁海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海龟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严重濒危物种,估计全球有8000只海龟,其中只有1000只雌性海龟在筑巢。不幸的是,这些海龟因为它们美丽的壳而被猎杀,而这些壳被非法出售来制造珠宝和装饰产品。

海獭Seaotters美丽的海獭是地球上最小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它们以海胆为食,这使得海带森林得以茁壮成长。它们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物种,拥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海獭可以一生不离开水;它们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利用工具生存的物种之一(它们用石头敲开贝壳);它们是唯一一种能在海底翻转巨石的海洋哺乳动物;他们每天消耗25%到40%的体重;睡觉的时候,他们还会可爱地牵着手,防止彼此渐行渐远。

8. 海洋濒危动物现状调查

 1.远东豹

远东豹,又称阿穆尔豹、满洲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它每小时能跑60公里,弹跳高度可达5.8米。2015年,全球仅存60头远东豹,全都生活在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

2.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仅生活于婆罗洲岛——亚洲最大的岛屿。相较于“表亲” 苏门答腊猩猩,它们的脸更宽、胡须更短。婆罗洲猩猩有三个亚种:西北亚种、东北亚种、中部亚种。中部亚种数量最多,据估计有3.5万只。东北亚种最危险,仅存约1,500只。

过去六十年来,婆罗洲猩猩的数量骤减50%。据科学家预计,到了2025年,婆罗洲猩猩的数量会再减少22%,总数量降至4.7万只。

3.山地大猩猩

目前,山地大猩猩仅存不到900只。人们曾认为,该物种会在二十世纪末灭绝,但自然环境资源保护者正在努力保障山地大猩猩的延续。当前,山地大猩猩的最大生存威胁因素有:政治不稳定、人类侵占栖息地、森林退化。

4.中南大羚

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了中南大羚。它属牛科,生活在越南和老挝的山区。这种动物非常罕见,科学家只遇到过4次。

5.玳瑁

这是一种海龟,生活在热带海洋里。人类为吃龟蛋、取龟壳而杀害玳瑁,对它们造成了极大威胁。此外,它们还很容易陷入渔网。过去一百年来,玳瑁的数量骤减80%。

6.华南虎

在20世纪50年代,华南虎尚有4,000只。1979年,中国明令禁止捕猎华南虎。尽管如此,到了二十世纪末,华南虎依然仅剩30-80只。2016年,华南虎约剩100只,皆被圈养——也就是说,没有野生华南虎了。

7.长江江豚

顾名思义,它们生活在长江。这种动物很聪明,智商和大猩猩差不多。据估计,目前还剩1,000-1,800只长江江豚。

8.苏门答腊象

苏门答腊象可重达5吨,生活在茂盛森林里。由于栖息地大面积被毁,苏门答腊象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减少了半数。据估计,它们目前仅剩2,400-2,800只。

9.中华穿山甲

它们不仅生活在中国,也生活在其它亚洲地区,如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麓、印度的北部地区。人们猎杀中华穿山甲,是为了肉和鳞片。它是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哺乳动物。据估计,每年有10万只穿山甲被捕。

10.白背兀鹫

在中国南方和马来西亚,白背兀鹫可能已经灭绝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白背兀鹫的数量减少了99.9%。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白背秃鹫在吃牛尸时,吃进了有毒的兽药。

11.菲律宾鳄

目前,野外仅存不到200只成年菲律宾鳄。它们是栖息地丧失和捕鱼设备的受害者。

12.小头鼠海豚

这是世界上最罕见的海洋动物,首次被发现于1958年。自1997年以来,小头鼠海豚的数量减少了92%以上。目前,野外仅存30只。它们是捕鱼设备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全球变暖对栖息地条件和食物链产生了负面影响。

9. 海洋濒危动物现状分析

人类已知的海洋动物约有21万种,预计实际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多万种。根据IUCN濒危物种名录与《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内容,人类已知的当前濒危海洋动物主要包括:

一、海鸟或生活环境与海洋密切相关的鸟类,例如白腹军舰鸟、粉嘴鲣鸟、短尾信天翁等;

二、与海洋密切相关的哺乳类,例如所有的鲸目种类,食肉目中的海豹、海狗、海象种类,以及海牛目中的儒艮等;

三、海洋爬行类,例如海龟科所有种、部分湾鳄等;

四、部分濒危海洋动物与海洋相关或生活史中一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的鱼类,例如中华鲟、鲥鱼、部分板鳃亚纲物种(一些鲨鱼、鳐类)、矛尾鱼、蓝鳍金枪鱼等;

五、生活在海洋中的一些无脊椎动物,例如鹦鹉螺、部分珊瑚虫等。

除了国际上管理组织和科学机构公认的濒危海洋动物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内部认为需要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过度开发维护其管辖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稳定的海洋物种,也可划定为濒危海洋动物。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