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蓝色碳汇
是2011年8月23日由美籍华人詹松林博士首先提出的。
负碳技术主要包括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二氧化碳高效转化燃料化学品;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生物炭土壤改良;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等生态系统碳汇的固碳等。
2. 海洋 蓝色
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蓝色,海水本身是透明无色的。水的颜色不是静止。在远离海岸的海中央,海水呈深蓝色,甚至有些紫色,但沿着陆地附近的海岸线,海水的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再由绿色变为黄绿色。
3. 海洋蓝色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
碳中和基金实质性地增加全国范围内森林碳汇,全方位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以社会力量为主导,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消费低碳城市的建设。
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
据相关投资机构预估,碳中和未来30年内或将带来200万亿甚至更多的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或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不少投资机构纷纷成立了碳中和基金。
据悉,此次碳中和产业基金成立后,用于投资和培育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并用于生态扶贫、低碳研发和生态系统补偿等。
4. 海洋蓝色碳汇利用海洋活动和海洋生物
我国林业碳汇的开发、交易分为三类:国际机制下的林业碳汇(清洁发展机制)、独立机制下的林业碳汇(国际核证减排标准、黄金标准)、国内机制下的林业碳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他)。
5. 海洋蓝色是什么颜色
答:分别是黄色、红色、黑色、白色。太阳光线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由于海水所含物质不同最后显现成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五种颜色。
6. 海洋蓝碳概念股
第十名,国检集团。公司持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9.09%的股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碳排放权交易、能效市场产品交易、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综合服务、碳金融创新产品开发及碳交易投融资服务等业务服务。
第九名,航天工程。公司煤气化技术与装置中,通过净化与分离工艺,可实现高纯度CO2捕集,具备进一步实现资源回用及碳中和的基本条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
第八名,川润动力。公司的余热锅炉,生物质锅炉、高效换热技术及余热利用发电工程总包等为碳减排或碳减排相关节能环保技术。
第七名,中利集团。公司与天润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润新能依托金风科技优势,以风电项目咨询规划、项目开发、投融资、工程建设、发电运维等传统业务为主体,同时,积极向清洁能源资产管理、智能微网、风电制氢、储能、售电服务、绿色电力交易、一站式低碳能源解决方案等新领域拓展。
第六名,雪迪龙。公司作为一家环境监测企业,在固定污染源cemS排放监测领域居于市场领先地位,随着中国逐渐形成巨大的碳交易市场,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利用CEMS开展CO2排放监测及交易,对公司监测设备的推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名,菲达环保。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环保机械科研生产企业,环保产业中唯一的中国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也是中国最早进入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的企业之一,其电力设备电除尘器综合市场占有率为25%。
第四名,华西能源。公司产品和技术运用情况在碳中和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节能减排、热力系统改造,通过对锅炉热力系统改造,减少能源损耗,提高效率,同时,对废气实现回收再利用,可广泛运用于钢铁、冶金、造纸、化工、制糖等多个行业。二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以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有效降低碳排放。
第三名,长源电力。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为公司参股企业,公司持有其9.09%的股权,近期发布公告称,拟向国家能源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湖北电力100%股权。
长源电力工厂
第二名,中材节能。公司是余热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水泥、建材行业的余热发电工程设计、建造、运营和设备的销售,碳交易的实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强化了各主要控排单位的减排力度,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
第一名,华银电力。公司是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7.5%,随着碳中和政策的落地,公司有望长期获益。
7. 海洋蓝碳技术应用研究
蓝焰煤炭就是指他的火焰是蓝色的
蓝煤应该指的是蓝碳,碳不是煤。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作为一个新鲜名词,开始被逐步认可并得到重视。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据估算为40万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并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zhi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8. 海洋蓝色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论文
企业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起到防风固沙、保水固土、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还为众多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使珍稀候鸟和旗舰物种生境得到有效恢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企业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超过2亿吨。
9. 海洋 蓝碳
海洋中氧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缓解CO2浓度的增加。
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50倍,其中大部分是以碳酸盐(CO22-)和碳酸氢盐(HCO-2)离子的形式存在。海洋吸收CO2的能力大致相当于通常所估计的矿物燃料的贮藏量。虽然海洋对大气CO2的缓解作用主要取决于海洋的混合程度和酸碱度,但海洋浮游植物的潜在作用不可忽视。在海洋表层,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水中CO2分压降低;在其初级生产过程中,还需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无机盐,如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使得表层水的碱度升高,也将降低水中的CO2分压。这两个过程造成空气――海洋交界面两侧的CO2分压差,促进大气CO2向海水的扩散。同时,由于向海底沉降的有机颗粒携带的营养盐分解成无机盐的速率非常缓慢,使得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000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低10%。海洋表层的这一生物动力学过程,也被称之为“生物学泵”。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碳沉积到海底,它们分解返回大气速度很慢。这一点与陆地生物圈显然存在很大差异。因为陆地生物圈的碳汇比较容易释放出来,如大面积森林砍伐、土地利用等。估计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总碳量约为3×1010-4×1010 t/a。这个值代表海洋光合作用的总碳汇,其对大气CO2的净汇还取决于有机碳分解的返回能量。10. 海洋科技助力蓝色碳汇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碳汇,每年吸收全球约一半的碳排放量。如能提升碳汇功能,固定更多的碳,将会分担部分减排的压力。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开展的科学研究较多,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早在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允许各国通过人工造林、森林和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导致的“碳汇”用于抵消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在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幅增加了森林碳汇,也是不争的事实。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固碳能力毫不逊色。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就指出,海洋生物具有固碳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的独特优势。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上,加强海洋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望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的又一重要措施。尽管海洋碳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理念到行动还面临不少挑战。
和陆地碳汇相比,我们对海洋碳汇的储量、速率、过程机制和功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尚未建立起专门的观测和评估体系,难以做到“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建立健全海洋碳汇的核算体系,形成系统的海洋碳汇核查理论、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通过科学进步,凝聚更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我国海洋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几十年来,受到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沿海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红树林面积丧失了60%,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海草床绝大部分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碳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增加海洋碳汇首先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海洋就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近年来,渔业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原理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达到负排放的功效。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现代立体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广阔海域具有了巨大的空间潜力。通过筛选高效良种,构建增汇模式,蓝碳产业未来可期。
海洋碳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取决于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撑。我国前期探索值得称道,后续应加强群策群力,尽早形成中国方案,充分激发海洋碳汇的价值和潜力,为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不断努力实践,从而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