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探测成果
长期海洋观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预测:1. 数学模型:利用物理学和数学等知识建立海洋环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计算和分析,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2.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色彩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3. 实时监测:利用海洋观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海洋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4. 经验法则: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法则,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例如,根据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2. 海洋探测器叫什么名字
1997年10月15日,28个国家联合向土星发射了“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它至今仍是人类历史上发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
1983年开始,NASA和欧空局开始讨论向太阳系外发射探测器的可能,5年后他们决定,还是先把还没认真探索过的土星仔细探索一遍。
很快,美国牵头、28个国家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始设计和建造“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分别由“卡西尼”探测器和“惠更斯”降落器组成,前者由NASA负责研制,名字则来源于法国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他是土卫三、四、五、八和土星环环缝的发现者。
“惠更斯”降落器由欧空局负责,取名于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名,他是土星环和土卫六“泰坦”的发现者。
对于“卡西尼-惠更斯号”,科学家为它赋予了3大任务:
一是绕土星飞行76圈,考察土星及其内部构成。卡西尼轨道器主要用于测量土星的全球风场及其波动、长期观测土星云相、,确定土星大气层的温度场、云的特征和成分等;
二是研究神秘的土星环,搞清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三是对有31个成员的土星“卫星大家族”进行考察。
“卡西尼-惠更斯号”高6.8米,宽4米,5712千克的重量使之成为至今为止发射质量最大的深空探测器。
与此同时,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探测器,有1630个相互连接的电子元件、22000个电线接口和14公里长的电缆,以及包括光学遥感仪器、复合红外光谱仪、图像科学子系统、宇宙尘埃分析仪、等离子体光谱仪、离子和中性质谱仪等十几台先进的仪器。
由于土星离太阳的距离太远,到达土星轨道后,太阳能电池板要么太大,要么不足以支持这台探测器的运作。于是科学家为其配备了一块“核电池”——一口气带了3个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利用约33公斤钚238衰变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电机产生直流电。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SLC-40成功发射升空,巧合的是,它的运载火箭也叫“泰坦”。
当时的火箭推力还不足以直接把一个人造物体直接送到土星轨道,所以在1998年、1999年,“卡西尼-惠更斯号”2次借助金星的“引力弹弓”效应(不知道是什么的可以看看之前的科普文章)加速,在2000年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终于在2004年到达土星。
12月15日“惠更斯”和“卡西尼”分离,次年1月14日成功在土卫六表面着陆,“泰坦”也成了人类迄今为止造访过天体表面的距离地球最远的星体。
在这次任务中,“卡西尼”探测器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还达成了多项成就。
2003年10月10日,该任务的科学团队宣布,他们成功验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像太阳这样的大质量物体会导致时空弯曲,导致一束经过太阳的无线电波(或光,或任何形式的电磁辐射)速度会减缓(称为夏皮罗时间延迟效应)。
在它之前,“海盗”号和“旅行者”太空探测器已经分别做过这种试验,都得到了与广义相对论计算值一致的结果,误差在千分之一以内。而“卡西尼”的实验将误差缩小到了1/51000,有力地支持了广义相对论。
2005年,“卡西尼”在首次近距离观测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的过程中,发现其南极冰层裂缝剧烈的冰晶喷射,打破了科学家们之前对它是一颗稳定的由冰层覆盖的卫星的认知。土卫二从此成为太阳系第4颗被证实存在火山活动的天体。
2006年7月21日,“卡西尼”的雷达成像照片中首次发现土卫六“泰坦”的北半球存在直径约为100千米的碳氢化合物湖泊,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体发现湖泊。
2008年3月12日,“卡西尼”近距离飞越土卫二的时候,发现土卫二同样存在复杂碳氢化合物。根据相关数据,NASA在2014年宣布,土卫二冰层下存在液态咸水海洋,其中的有机物非常有可能会诞生生命。
另外,它还在2004-2009年间,发现了土星7颗新的卫星。
在兢兢业业执行任务20年后,2017年,“卡西尼”以壮观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从2017年4月26日开始,“卡西尼”要22次穿越土星与最内缘土星环之间只有2400公里的缝隙,并在第23次穿越时一头扎进土星上层大气,在和大气激烈摩擦的过程中,化作一颗璀璨的流星坠向土星表面。
即便是在坠落的过程中,“卡西尼”也全程将高频天线对准地球,一直向地球发送珍贵的土星大气数据,直到化为灰烬。
3. 海洋探测仪器
海底探礁仪器主要依靠的是超声波探测,其实就是声呐探测仪,又被称为海底地貌探测仪,根据返回的声波,遇到不同介质产生强弱不同的反射波来判断礁石,沉船,沙地等障碍物的大概位置,范围和形状以及性质。
4. 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1978年,美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SAR卫星(SEASAT),自此SAR在宇宙中的序幕徐徐拉开。
而后自上世纪90年代至2017年前后,欧美等国先后发射了如TerraX-SAR,Sentinel-1、和RadarSat等民用SAR卫星。
这一时期的SAR卫星都是大型卫星,由几颗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此时的SAR卫星数量少,数据价格过于高昂(可达同等分辨率光学卫星的3倍),并且SAR卫星数据几乎被国外垄断,我国目前仅有高分三号、环境一号C两颗民用SAR卫星。
而近几年,随着航天技术有了大幅进展,尤其是轻型天线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固态电子器件技术和高效太阳电池技术的发展,
5. 海洋探测成果有哪些
2007年10月,在全球无冰覆盖的开阔大洋中,建成一个由3000多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用来监测上层海洋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这是人类历史上建成的首个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6. 海洋探测成果包括哪些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洋综合考察是“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是专门用来对海洋进行科学调查和考察活动的海洋工程船舶。挑战者号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调查船,长68米,排水量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推进。
英国皇家学会曾于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组织了 “挑战者”号进行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海洋考察。有系统、有目标的近代海洋科学考察是“挑战者号”号科学考察船创始的。
“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
“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海洋的兴趣。此后,德国、俄国、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意大利、美国等许多国家都相继派遣调查船进行环球或区域性海洋探索性航行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学研究开始由探索性航行调查转向特定海区的专门性调查。
1925一1927年德国"流星"号在南大西洋进行了14个断面的水文测量,1937一1938年又在北大西洋进行了7个断面的补充观测,共获得310多个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这次调查以海洋物理学为主,内容包括水文、气象、生物、地质等,并以观测精度高著称。
这次调查的一项重大收获是探明了大西洋深层环流和水团结构的基本特征。另外,第一次使用回声测仪探测海底地形,经过7万多次海底探测,结果发现海底也像陆地一样崎岖不平,从而改变了以往所谓“平坦海底”的概念。
7. 海洋探测完了吗
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已经有很多次,但是具体的深度并不是公开可查的。其中,最深的探测是7000米,是由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完成的。
这项深潜任务于2012年执行,目的是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地貌。但是,这项任务并没有公开公布深潜的具体深度,因此无法确定人类探索大海的最深纪录。
另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类探索大海的最大下潜深度是7000米,是由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完成的。这项深潜任务于2012年执行,目的是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地貌。
但是,这项任务并没有公开公布深潜的具体深度,因此无法确定人类探索大海的最深纪录
8. 海洋探测成就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 海洋探测的意义
从科学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够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地球的奥秘。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占据地球表面的3/5,无论温室气体排放的归宿,还是气候长期变化的源头,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层。
深海探测技术发展达到世界级别的,我们的蛟龙下海,可到达7000多米,探索一号首次突破海底一万米的探测深度,我们探测海洋的秘密创造出世界纪录,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默默的跟踪别人到超越别人,走向世界领先水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骤。
10. 海洋探测技术
在国内,海洋测绘还只是起步阶段,只要掌握了个中技术,未来很有前景。
11. 海洋探测成果是什么
量子磁探测是一项被广泛用于空间和轨道应用的新兴技术。它可以提供准确的高精度的磁场测量,用于检测、识别和定位物体。量子磁探测技术的发展利用了比以往更高的精度,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范围,更好的可重复性和更高的速度。它的新功能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资源勘查,海底探测,天文观测,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军事/安全领域。
目前,量子磁探测技术最主要的挑战在于其高成本、复杂度和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