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蒸发量大还是降水量大
1海洋面积远大于大陆2海洋水汽来源远比大陆丰富
2. 海洋通过水汽蒸发调节大气温度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在水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海洋里。 当阳光照射到海面,太阳的热量使海水温度升高,一部分海水蒸发,变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叫水蒸气的气体,混合在空气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就凝聚成细小的水滴。无数小水滴聚集在一起成为云。当云里的水滴越积越多,空气承受不了时,继续冷却的水滴就从云中降落下来,变成雨。如果温度很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就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陆地上。降落到陆地上的水在陆地上流动,并缓慢渗入土壤中。最后,一部分水汇入河流中,河流将它们带回海里,水循环又重新开始了。 地球上水循环根据其强度、规模和路径,存在着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大循环又称全球性水循环,是指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地表。降落地表的水,一部分又被蒸发进入大气,一部分被植物截流,大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最终注入海洋。这种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陆地上的水就是靠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小循环又分两种,一是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即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海洋表面上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虽然只在海洋领域内进行,但从参与水循环的量来说却是主要部分。二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即从陆地表面蒸发的水汽或从海洋输送向内陆的少量水汽,在内陆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大陆表面上,在陆地内消耗,不返回海洋。这种循环大多发生在大陆腹地的内陆区域。
3. 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水域,29%的面积是陆地,而且在地球的热带地区,绝大部分的面积都是海洋,因此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起到的总体作用要比陆地更大。
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汽大部分来自于海洋,陆地上的降雨也大部分是海洋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水的温度在升高和降低时吸收和释放的热量较多,因此当地球的温度升高的时候,海洋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热量,维持地球的温度均衡,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学家联合印度这方面的科学家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声称,印度洋和太平洋正在变暖,其海水暖池规模已经增大了一倍,这一变化正在改变全球降雨模式。横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部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洋最暖的部分,其中包含着“马登-朱利安涛动”,它是由地球热带赤道地区海水对流区块引起的,在北半球的冬季,其动向主要以周期约30-90天的速度向东行进,表现为雨云在热带海洋上空移动,通常是从非洲东部向东移动到印度,再绕过印度尼西亚进入太平洋,并一直行进到美洲,它可以影响季风气候区,引发大范围的热浪和洪水。
如今,两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海水暖池每年都在扩大面积,并且正在改变已有的地球表面的降雨规则。它能促使我国长江流域、美国、东非地区、印度北部的降雨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的降雨量增加。该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迈克尔·麦克法登表示:“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水温都在变暖,不过最温暖的水域仍在西太平洋上空,印度洋水汽会被西风带吹到太平洋西部,使得这里云量增多,台风更容易出现。
海洋除了会吸收热量给地球降温,并且海洋水汽能增加降雨之外,海洋也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才能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地球的物质效应,但是海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避免地球温室效应化,不过这一过程也会增加海水的酸度。
总之,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表面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现象,在调节和稳定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左右着地球的气候模式。另外,海洋中长距离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能量、温度和养分的平衡,维持了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一门大学问啊!
4. 海洋蒸发的水去哪里了
水蒸发到大气层中去。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的了,水在地球到处都有它的存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地下水,大气,每天不断着循环在地球表面,从地表上的水受到太阳辐射照射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受热空气上升凝结,纬度高的地方会下雪或下雨
5.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是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海区。
在南北纬30度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下,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吸收水分,不易形成云雾,因此晴天多,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了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在副热带地区,不仅仅海洋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陆地更是如此,因此,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广泛分布着热带沙漠,这更是副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有力证明。
6. 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
使液体变为气体叫蒸发,蒸发时所吸收的热量就是蒸发耗热量。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表面积越大,则蒸发耗热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小
气温高易蒸发,所以蒸发量大,液体都成气体了当然就降水就少。所以是气温高导致蒸发量大再导致降水少
气温高,而且降水多,导致蒸发耗热量大。
7. 海水蒸发成水蒸气
方法很多,介绍一种,用一个水盆中间固定一个小水盆,在大小两个水盆之间灌上海水。然后,将塑料袋展开蒙住大水盆,在中间放个重物,使塑料袋下垂。想省事,放在太阳下晒,想快点,就给水盆加加热。
海水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袋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塑料袋上,越积越大,就会随着塑料袋向中间位置流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滴落到中间的水盆中。
8. 海水 蒸发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
9. 海洋水蒸发变成了大气水吗
海里的水经过阳光照射,蒸发成水蒸气运动到陆地上空。然后下雨流进江里,江水流到湖里,湖水流到海里,就这样循环下去。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