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明朝海洋面积(明朝海洋霸权)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19 05:06   点击:29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明朝海洋霸权

朝史暮想:

所谓的纯粹王道外交,指的是不考虑国家经济利益,纯粹以王道仁义的标准来指导外交活动。

说明朝推行纯粹的王道外交,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不论是对待东南亚诸国,还是蒙古,朝鲜,日本,明朝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封贡的手段。

图:明朝疆域图

很多朋友觉得,所谓封贡,就是一些藩属国,以较小的代价入贡大明,换走大量的赏赐,明朝得到的无非就是一种虚无流于表面的“臣服”,对国家财政有着非常巨大的负担,完全没有经济效益。

这种看法显然也是片面的。要知道,古人并不是傻子,任何事情,都不能光看表面。

除去朱棣时期,因为夺位上台,郑和的下西洋,有宣示其皇权正统性的意味在,明朝绝大多数的外交,意在保证国家边界稳定为主。

即花小钱,省大钱。

比如蒙古问题

因为商道的变更和明朝对蒙古经济的封锁,不论蒙古骑兵如何强大,其本身是非常欠缺生活生产资料和必需品的。困难的时候,连一块裹尸布都找不到,几乎人家共用一口铁锅。

这个时候明朝就会有选择地进行“封贡”,以经济手段,适当地允许某个部落与大明进贡,进行一些非常基础的经贸交流。同时,对进贡的使团人数,规模,进贡物品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图:俺答汗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好处,就足以让蒙古几个部族争破头皮,产生内部严重分歧。而明朝就凭借此点,拉拢,打压,分化,威胁。这种手段屡试不爽。当年“土木堡之变”,瓦剌人攻打大同,就是因为王振克扣了使团的赏赐;嘉靖时期俺答汗屡次大规模南侵,除了实在穷得没办法要抢点东西,也有展示军事实力,以打促谈,要求恢复封贡的意图在里面。

这就是明朝一贯的做法。

又比如抗倭援朝战役等

促使万历皇帝最终决定出兵朝鲜的主要原因,是明朝高层已经认识到了日本的野心,朝鲜一旦被占,东北和东南沿海局势必然不稳,而并不是纯粹因为朝鲜是藩属国,从道义上去帮助他。

还有诸如安南(越南)的动乱,比如莫登庸篡位,其实是安南自身的权力斗争问题。虽然其原先的皇族向明朝请兵复辟,但经过综合考量,只要莫登庸能够臣服明朝,表现出足够的姿态,保证边境的稳定,可以给台阶下。

还有日本的封贡问题

倭寇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除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外,还有日本封贡时的贪得无厌。明朝非常反感这点,且日本与大明贸易,能够给大明提供的商品种类非常稀少,无非就是倭刀和扇子,而不像东南亚等过能够提供大量的香料。所以海禁,封锁与日本贸易,也有从实际的经济利益来考量的。

图:倭寇

这就是为什么朝史暮想说,给明朝下纯粹王道外交主义的定论,是不准确的原因。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 明朝的海洋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郑和,七下西洋。出使列国

3. 明朝的海洋关系和现代海权观念

海权国家。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地理环境和英国差不多,都是孤悬海外,和欧亚大陆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这样的地理环境,在特定时期有非常大的优势。

面临分崩离析的欧洲大陆,英国在大航海后长期执行均势战略,也就是利用自己远离欧洲大陆的条件,联合欧洲大陆的弱国,围殴崛起的大陆强国。

不论是俄国西进,还是法德崛起,英国都能发挥搅屎棍的作用,拉拢一群弱国兄弟,把最强的那个陆权国家削落王座。

于是,英国便常年保持欧洲最强国的地位。

而面对统一数千年的中国,日本基本没有能力执行均势战略,只能苟在海岛上猥琐发育,明朝万历年间想登陆朝鲜冲塔,也被明朝的“抗日援朝”给揍回去了。

4. 明朝时期的海上霸主

15世纪,即明朝初年,郑和的船队规模就是世界第一。郑和之后两百年,另外一个人——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也组建了海上最大的船队,不仅做生意行,打海战更行。

17世纪的海上霸主,欧洲公认的是荷兰,那时候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但无敌的荷兰海军,却屡屡败给郑芝龙,长时间无法控制东亚海域。

5. 明朝的海洋政策

《倚天屠龙记》 因为这部小说中的主角张无忌通过不断历练和斗争,最终成为了一个具有海上霸主地位的人物,与其他势力争夺天下,成为了明末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倚天屠龙记》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海洋发展的状况,强调了文化和信仰的重要性,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6. 明朝海洋帝国

1、1635汉风再起

作者:重庆老Q

简介:

一个未来的灵魂,融合了明末少年的头脑,带着一群溃散的海盗,流落澳洲,并以此为基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让汉风再次吹向世界。

2、明末之海上雄狮

作者:大海鱼

简介:

明朝末年,后金鞑子屡屡犯边,中原大地烽烟四起,东南沿海,海权旁落,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华夏帝国海军陆战队员唐学志意外穿越到了明末乱世成了大海盗颜思奇的儿子,更是无端被人追杀,在此后的成长之路上他平海疆,战西洋,剿叛逆,收复河山。华夏帝国,荣光不朽!

3、从海岛开始做皇帝

4、大明海寇

5、明末风云之大海海寇

7. 明朝海洋霸主

送东海珍珠,深海珍宝

8. 明朝海洋面积有多大

在明成祖全盛时期的1420年,大明朝有着3800艘船,在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及其驻守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远播漕船,在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护洋巡江的警示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势远播的郑和舰队事实上只不过强劲的明帝国海上舰队的一支水上机动性舰队罢了。其总规模等同于10个西班牙无敌舰队。

9. 明朝海上霸权

明朝末期中亚、欧洲各国都还是封建社会,明朝中晚期时欧洲各国已逐渐向工业社会(也是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明朝时期欧洲有拜占庭帝国,位于欧洲东部,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

奥斯曼帝国,1299年至1853年。西班牙帝国 从16世纪中期开始,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

大英帝国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成为新一代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帝国是在16世纪—18世纪时一个全球性殖民地帝国。

10. 明朝海域

明朝的国土面积最大时有1000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我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者统治的大一统王朝,那么,该时期的中国疆域有多辽阔呢?

成祖朱棣派遣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与此同时亦失哈奉命前往黑龙江流域进行探索,陈诚被调派到帖木儿汗国的首都赫拉特。因为这三起事件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所以学界往往将关注点放在郑和下西洋上,对亦失哈与陈诚研究甚少。毕竟,郑和下西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所以亦失哈与陈诚的功劳往往被忽略。

实际上,这两位明朝大臣对大明版图的扩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功绩丝毫不逊于郑和。

公元1409年,朱棣于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所在的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随后,亦失哈带领一支来自燕京的探险队深入白山黑水之地,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展开游说。其目的在于说服那些独立的女真部落归顺明朝,以便于,明朝在远征鞑靼期间免于后顾之忧。

经历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亦失哈于公元1411年率一千名大明精兵于今吉林市出发,由二十五艘船组成的探险队沿着松花江浩浩荡荡地驶入黑龙江。在亦失哈来到东北之初,该地区的女真部落对明朝使者均报以抵触态度。

不过,由于亦失哈准备周全,迅速用金钱攻势收买了各部首领,顺利地完成了王朝赋予的任务。在此期间,明朝军队于东北设立的指挥使司位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此之前,元朝曾于此地设立东征元帅府。在完成了使命之后,亦失哈与一百多名女真进贡使团班师回朝。

永乐十一年,暨1413年,亦失哈再次奉命前往黑龙江地区出使少数民族部落。在为期一年的外教活动中,亦失哈在特林海峡修建了一座永宁寺,并用汉字、蒙文、女真文树立石碑,记录下女真部归顺大明的历史事件。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碑文上看到这些记录于六百年前的信息。

据石碑上的描述可知,当时大多数女真部落尚未开化,依旧保留着渔猎的传统,女真百姓的衣服均是用鱼皮缝制的。亦失哈第二次出使黑龙江,最远到达了库页岛。在距离库页岛不远的沿海地区,亦失哈册封当地的女真部酋长为明朝官员,确定了该部落与大明的附属关系。

就在同一年,明成祖朱棣委任中官李达护送帖木儿汗国沙哈鲁派遣的使者返回北方。在护送队伍中,还有副使李暹以及典书记陈诚等等。这支使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抵达帖木儿汗国的首都,与帖木儿汗国的国王进行了外交会晤。

明成祖朱棣屡次派遣使者进行外交活动,确立明朝的国际地位并划定国界,使明朝的疆域达到极盛。明朝的领土相当广袤,既囊括了今万里长城以南及辽宁省全境,从领海范围来看即便是今日本海范围的海域亦属明朝版图。

与此同时,大明朝拥有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少数民族部落的宗主权。明朝疆域的最北方,便是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库页岛一带。在南征期间,明成祖朱棣还战胜了安南人(今越南北部),使该地区成为大明王朝之附庸。

永乐二十二年,暨1424年,这是大明王朝疆域最广阔的时期。根据文献的描述来看,当时大明王朝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不相上下。当然,相比于后来的清朝来说,明朝的领土面积不算广阔。

在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其国土面积超过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即便是在内忧外患交织的晚清时期,清朝的版图仍有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清朝拥有比明朝更加广阔的领土,但从对外政策的角度来看,明朝远比清朝开放得多。

仅明成祖朱棣时期,就有三宝太监下西洋、李达护陈诚出使西域、亦失哈收服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等。明朝版图的辽阔,是借助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取得的。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前中期的统治者及士大夫,无不是精通世界地理知识者。

在当时,上至皇帝下至官僚,每个人都曾看过当时的世界地图,对世界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至于某个清朝皇帝在与英国打了三年后,仍不了解英国地理位置的情况,放在明朝简直是令人笑掉大牙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