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壳由什么构成
地壳主要有富含铝和硅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所以又叫岩石层。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km,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一些。
一般认为地壳上层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叫硅铝层,海洋中缺少硅铝层。下层由较重的硅镁物质组成,叫硅镁层,海洋地壳大部分由硅镁层组成。
2. 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度大
地壳指的是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地质的一部分,是根据地球内部的不同组成而区分出来的层;
地表指的就是地球的外面,表面,是在地壳之外,不属于地质的组成部分,仅仅指地球表面的各种事物.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初中老师喜欢用鸡蛋比喻地球也不无道理
首先是地壳比地幔薄很多很多
第二是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而地幔则是由流体和可塑性固体组成
流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胶水,还有岩浆,呈液体状会流动但不及液体流动得灵活,地幔上层的流体主要就是指温度极高的岩浆
可塑性固体:简单的比喻就是融化了的胶,在温度降下来快干的时候就是可塑性固体,但地幔下层的可塑性固体则不是因为温度降低造成的,相反其温度比呈流体的地幔上层更高
可以说地幔都是由流体组成,上层的物质更倾向液态,下层物质更倾向固态.
3. 海洋地壳的物质组成中以什么为主
海洋地壳的厚度约在5至10千米之间,地球内部由于热的作用产生对流,岩浆上升处,是在地表张裂板块,产生分离板块边缘,中洋脊是为代表,该地区会有许多浅的、正断层(张裂作用)式的小地震。
海洋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密度较大的硅镁质岩石构成,偏向基性,与大陆地壳相比,硅酸盐较缺乏,密度也较大,平均密度约3.0g / cm3(大陆地壳2.7g / cm3),由于密度较大,根据大陆均衡学说,海洋地壳无法像大陆地壳般在地幔之上浮得那么高。
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海洋地壳的厚度约在5至10千米之间,地球内部由于热的作用产生对流,岩浆上升处,是在地表张裂板块,产生分离板块边缘,中洋脊是为代表,该地区会有许多浅的、正断层(张裂作用)式的小地震。
大部分情况下,和板块碰撞时隐没,因此地质年龄也较年轻,现存的海洋地壳年龄都在200万年之内。在中洋脊由深部岩浆加进来,所产生的是为海洋板块,在浅部都是玄武岩,深部则为辉长岩。
海洋地壳上的大板块只有太平洋海板块,其余均为较细小的板块。
海洋板块以每年两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称为海底扩张学说),直到碰到大陆板块边缘,由于海洋板块较重,会隐没到大陆板块之下,产生聚合板块边缘。
海洋板块在挤压过程中,会推动大陆板块移动,产生“大陆漂移”,目前世界五大洲分布,是由二亿年前一大块“盘古”大陆张裂开来的。聚合板块边缘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板块碰撞,不断的在挤压,不断的在累积变形能量,直到超过岩石能够忍受的程度,遂将累积之变形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发生地震。
这种巨大的碰撞力量,使聚合板块边缘产生许多浅至深的、逆冲断层(挤压作用)式的大地震。海洋板块沿着隐没带,俯冲下插到大陆板块之下约七百公里,才会与周遭物质同化,因此最深的地震也可到达七百公里。
4. 海洋的地壳厚度是多少
大陆地壳厚度大,有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大洋地壳厚度小,由硅镁层组回成。
地球是由:地壳答、地幔、外地核、内地核组成的.
40km属地壳40~2890km属地幔2890~5150km属外地核5150~6378km属内地核
海洋的地表上面很深都是水,比起陆地,它缺失了很深的一部分地壳元素,加上地球是个球体,它本身就不能“失重”,它应该维持平衡才对,陆地上没有的,海洋用水来填补.
5. 海洋的地壳比大陆更厚对吗
海洋地壳的厚度约在 5至10千米 之间。
6. 海洋地壳运动
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多大海的世界,当然现在也是,大海为何会变成高山,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之间被分离,导致地球的陆地会增多,同时又由于板块之间的挤压,导致像珠穆朗玛峰的高山形成,经过数亿年的地质变化和造山运动,致使地面上升,又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形成了高山。
7. 海洋地壳由什么构成的
太阳系中唯一同时拥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行星是地球。大陆地壳主要由密度较低的花岗岩,安山岩构成,海洋地壳主要由致密的玄武岩构成。
沉积岩是由堆积、埋藏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沉积物形成的。近75%的大陆表面被沉积岩覆盖,虽然他们只形成了约5%的地壳,变质岩是从原有的岩石通过高压高温的环境变质而形成的一种岩石,如大理石。
地球历史非常久远。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测量结果,太阳系大约在65±0.08亿年前形成,而原生地球大约形成于65±0.04亿年前。
从理论上讲,太阳的形成始于65亿年前一片巨大氢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坍缩的质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一边旋转一边摊平,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
星云假说主张,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这些物质经过1000至2000万年的生长,最终形成原生地球。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8. 海洋的地壳
地球从地表到地内心一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壳、地慢、地内核。地壳位于地球的表层,平均厚度为17公里,其中陆地地壳平均厚度28公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公里,最薄的海洋地壳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也有2公里。所以,海水都在地壳里,
9. 海洋地壳多少千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千米以上;
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千米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深海沟的地壳最薄,是地球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所以,
海洋最底处是地壳
10.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5-10千米。海洋地壳又称洋壳,是指在大洋盆地下的地壳。其显著特点是地壳较薄而致密,缺失陆壳所特有的“花岗岩层”,普通大陆地壳的厚度大约是海洋地壳的4-6倍。海洋地壳较陆壳年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大部分陆壳至少为10亿年。
海洋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密度较大的硅镁质岩石构成,偏向基性,与大陆地壳相比,硅酸盐较缺乏,密度也较大,平均密度约3.0g/cm(大陆地壳2.7g/cm),由于密度较大,根据大陆均衡学说,海洋地壳无法像大陆地壳般在地幔之上浮得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