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晋的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这一时期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其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五言诗由成型到繁荣,七言诗由滥觞到初步发展,杂言的歌行体及五七言四句的小诗也趋于成熟。新兴的声律学逐渐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为唐以后的近体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包括诗歌批评在内的文学批评也空前发达繁荣,除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已接触到诗歌批评外,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许多章节都是专门论诗的,钟嵘的《诗品》更是系统的论诗专著。
《乐府诗集》书影两汉时,诗歌的成就不高,文入诗的成就更差。相对而言民间的“乐府诗”水平较高。
“乐府”本是汉代所设的音乐机关名,它是汉初统治者为润色鸿业、制礼作乐的需要而设置的,它的任务除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演奏外,还要采集各地的民歌。“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汉书·艺文志》)到了魏晋六朝,人们习惯于把这些汉代乐府机关所采集的原称为“歌诗”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于是“乐府”由音乐机构名一变而为诗体名。
2. 魏晋的文学体裁
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呢,开始繁盛,当时呢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于是小说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文学体裁,出现了大量的作品。
3. 魏晋的文学家有哪些
王乔之的诗
(王乔之:仕晋为江州刺史孟怀玉别驾。)
《奉和慧远游庐山诗》
超游罕神遇,妙善自玄同。彻彼虚明域,暧然尘有封。
众阜平寥廓,一岫独凌空。霄景凭严落,清气与时雍。
有标造神极,有客越其峰。长河濯茂楚,险雨列秋松。
危步临绝冥,灵壑映万重。风泉调远气,遥响多喈嗈。遐丽既悠然,馀盼觌九江。事属天人界,常闻清吹空。
4. 魏晋的文学家
1、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北齐神武帝高欢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亲为娄昭君。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他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祖冲之又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关于哲学的书籍,都已经失传了。文学作品方面他著有《述异记》,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3、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4、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
5、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也是一位画家,他绘画的题材是“菩萨像”,并且,其壁画《菩萨像》即使经历了晚唐灭佛浩劫,仍然幸存六壁之多
可见谢灵运生前所画的《菩萨像》作品,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很有自家风格的。所以绘画界认为,谢灵运绘画与六朝时期诸名家一样,是占据着一席之地的,且是以“佛像”类创作蜚声画坛。
5. 魏晋的文学自觉
这是近一个世纪前的观点,说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期,主要是指那个时代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汉以来的传统儒学束缚,更多的表现出个人的自由意识和华丽语言组织,建安文学的崛起是其基础所在。鲁迅先生提出“文学自觉时期”这个概念,此后很多人就开始争论它的内涵和所谓魏晋时期的具体时间阶段。大致就是魏晋南北朝这段跨度很长的中国历史阶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后所难见的独特风格。
魏晋时期,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分裂期,主要是以战争和人口迁徙为主要时代基调。其间经历了蛮族入主中原和士人衣冠南渡,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受到战乱的影响,汉代那种稳固的儒学主线发生了断裂,文学创作自然也就产生了更多种自由的形式,非常个性化的篇章就出现了,包括书法艺术也在此时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所谓魏晋风度。
玄学和佛学这两种极具思辨性的哲学学说在魏晋时期此起彼落,对当时人的思维产生了冲击,使人的思想变得更为广阔。从而使文学从具有统治地位的儒学中暂时解放出来,具有了独立自由的表现形式,有了文学本身的审美观,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变化。
文学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总会受到时代或者其它因素的局限,进入瓶颈期就会失去活力,所以文学每隔一定的时间段大概就会出现自觉期,或者说是对文学本身进行自净、修正、拓展、融合。
6. 魏晋的文学特点
魏晋文学在多元的局面中回归文学自身的特点,这是它最重要的特色,它的“自觉”不仅关系到自身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和地位,而且关系到人们对这段文学的客观评价和对整个文学历程的看法。魏晋文学“自觉”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没有魏晋文学的繁荣,就不会有唐代文学的兴盛。另外,魏晋文学在文体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许多文体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成熟,都跟这个时期有关,如永明体对律诗的影响促成了唐代律诗出现,又如骈体文是中国骈文发展史上的高峰。同时,魏晋文学对文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影响了文学观念的变化。
7. 魏晋的文学成就
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我们从三个线索予以表述:
(1)时代线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而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太康诗歌,作家众多,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左思外,成就不太高;永嘉诗坛,代表人物有刘琨、郭璞与玄言诗人许询、孙绰等;晋宋之际,陶渊明是成就最高的诗人;齐、梁永明体诗,代表人物有谢朓、王融、阴铿;梁、陈之际的宫体诗;北朝文学以庾信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2)内容线索: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梗概多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倾向明显,而左思则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其《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写怀抱,笔力矫健。其后,鲍照《拟行难路》和《拟古》之作,情感抑郁、体气豪迈;庾信《拟咏怀》抒发悲愤,开绮艳、清新、老成的诗风。在玄言诗盛行之际,陶渊明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一派。梁、陈时期的宫体诗风靡一时,这是诗风的一股逆流。
(3)体裁线索。曹操四言诗,曹植五言诗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诗彬彬其盛,蔚为大观。永明体新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七言诗也得到了开创和发展。曹丕的《燕歌行》,标志着七言古诗的成熟;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制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以四言写乐府,使四言诗出现中兴。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又一次集中的民间口头创作。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风格清丽柔弱,代表作为《西洲曲》;北朝民歌风健质朴,代表作为《木兰诗》。
8. 魏晋的文学主流是什么
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派流主要是玄学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简介:魏晋时代思想主流,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9. 魏晋的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比较复杂。南北朝文学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10. 魏晋的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存在一种风气:追求“新变”。人们普遍把“新变”作为文学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拿“新变”做准绳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优劣。人们不再把文学看作政教的工具,而注重表现作者个人心灵的感受。
因此,文学的题材有许多拓展: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谢灵运、谢眺完成了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梁代开始出现了“宫体诗”。 文学形式也在不断演化。五言古诗在建安诗人(尤其是曹植)和阮籍等人的手里又有新的发展。
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说,创造了“永明体”,这是律诗的开端。对华美修辞的追求,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普遍风气。
11. 魏晋的文学思潮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