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我国海洋发展历史阶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2. 我国海洋发展的成就
古代亚非文明也被称为大河文明。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3. 中国海洋的发展史
是深圳。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多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深圳的广府人自宋元之交迁入深圳,广府文化是清朝以前深圳文化的主流文化,也是深圳传统建筑的主要来源,深圳地区现存的传统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含有大量来自广府文化中心地的传统文化因素。
4. 中国海洋的发展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开通,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使我国在军事,通信等诸多关键 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北斗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强等优点,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合作
5. 我国海洋发展的现状和战略目标
我国未来航天主要的工程任务和目标:
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二是实现绕月探测,2007年下半年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三是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在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层次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的综合观测,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
四是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自主研制并建成由12颗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授时和用户位置报告能力。
五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目前的9.5吨提高到2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5.2吨提高到14吨。
我们将这五大项任务称为“二二一工程”。另外,我们还将研制、发射新型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科学卫星等等。通过这些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服务。
6. 中国海洋发展史概述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 战争催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锋芒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海里。“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来控制潜艇的浮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要补充新鲜空气只有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鱼雷,用一根60.96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由于“亨莱”号是用锅炉改装的,所以存在着长宽不相称的先天缺陷。首次试航和第二次试航,“亨莱”号都被波浪掀翻,艇员几乎全部罹难。第三次试航由亨莱本人亲自担任艇长,算是顺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试航时,厄运再次降临,包括亨莱在内的所有艇员全部遇难。在屡屡失败后,“亨莱”号做了一定的改进,并在艇首安装了一枚撑杆水雷,其后的几次试航都获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离“休斯敦”号弹药舱不远的地方轰然爆炸,随后便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攻击成功了,“休斯敦”号被击沉,230人丧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潜艇第一次实战胜利。不幸的是,由于攻击距离太近,“亨莱”号被“休斯敦”号舷部大洞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酿成了一出同归于尽的悲剧。
“亨莱”号潜艇的最大缺陷是纵向稳定性差,其后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潜艇纵倾。当艇体在水下时,纵倾会突然改变深度,使潜艇超过下潜极限;当潜艇在水面时,纵倾又会使海水从潜艇上敞开的舱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进舱内。这也是那个时代潜艇存在的普遍难题,一直困扰早期潜艇的探索者们。参考<达芬奇传>
7. 中国海洋发展的历史
自冷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建立起空前强大的自信。然而,眼下美欧旷日持久的债务危机以及愈演愈烈的社会危机,正销蚀着这一自信。近来,英国《金融时报》连续刊发了一系列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的文章进行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士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信念产生了动摇,资本主义正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危机。鉴诸往而知来者,资本主义制度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细胞,是科学认知资本主义制度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经由商品这个水滴,透视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在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构成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活动中,商品的生产方式通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方式的变更,最终决定着社会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变更。商品生产力决定制度生命力,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原始资本主义——手工作坊生产商品。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一开始是围绕基本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或作坊进行手工生产。在工业革命前,手工生产长期存在。由于手工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一时期的商品生产通常只是一种简单再生产,因此资本积累侧重于商业活动,重商主义先是在荷兰而后于《航海法》颁布后的英国盛极一时。它们为扩大资本积累,各种不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国家不惜对外发动战争、组织海盗、从事奴隶贸易等。
这一阶段,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是封建王权、地主和贵族。多数资本家与工人是同盟军。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土地的流转、劳动力自由流动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强烈的诉求。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下,资产阶级联合工人,向地主、贵族和教会发起革命运动,夺取政权,建立起有利于资本主导商品生产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机器工厂生产商品。18世纪中期以后,商品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层出不穷,尤其是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投入使用,真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的使用极大、极快地改变了工厂的内外布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逐渐呈现,从而导致了市场的繁荣和城市的崛起。
著名思想家卡尔·波兰尼曾言:“资本主义到来是悄无声息的,没有人预见机器工业的大发展,它完全是在惊喜中到来的,阻挡工业革命的大坝一旦告破,旧世界就被一往无前冲向全球性经济的激流涤荡得无影无踪。”以工厂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生产,首先并集中出现在英国,领先的英国也因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1834年,《斯品汉姆兰法令》被废除,意味着劳动力成为商品障碍的消失,意味着与资本家相对立的工人阶级的确立,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与制度约束的不同,新大陆与旧大陆的发展开始出现差异。美国诞生了异于传统工业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这最后奠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地位。
垄断资本主义——超大规模生产商品。“大规模、标准化”推动资本主义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主义最初的企业基本上是个人所有的企业,受资本积累的限制,它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于是在经历短暂的合伙制企业的过渡之后,股份制企业便大行其道。至此,代表集团利益的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1901年摩根建立了钢铁生产能力占全美国65%的美国钢铁公司。最具实际意义的是,1913年福特在底特律汽车组装厂创建了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生产的高度纵向一体化。自1914年后,福特汽车多年占据美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福特给工人增加工资,工人用增加的工资改善生活,购买福特汽车,如此工人与资本家实现“双赢”、“和谐”相处,这就是美国统治者不断炫耀的“福特主义”。在“福特主义”影响下,美国的中产阶层迅速壮大,极少数富人与少数穷人的对立被庞大的中产阶级所隔离,社会结构呈现“橄榄型”的超稳定态势。但是,福特的流水线作业与纵向一体化,也对金融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超大规模融资成为必然选择,从而推动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摩根主义”为代表的华尔街势力迅速成长。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华尔街生产金融衍生品。金融原本依赖和寄生于实体经济,为商品生产服务。但是,近代运输、通讯与金融业的发展,使得商品价值与价格逐渐分离。制造价格与创造价值一样赚钱,甚至可以赚快钱、赚大钱。如此一来,商品虚拟化、经济金融化蔚然成风。近十几年来,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0%多一点,而广义金融服务业超过40%。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已经严重异化了。
而在世界范围内,商品虚拟化、经济金融化、全球美国化如火如荼。当今,全球GDP总值达70万亿美元,债券市场达95000万亿美元,股票市值达50000万亿美元,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价值达466000万亿美元,世界上每2.4小时流动的资金总额就相当于一年全球GDP总值。在金融资本的推动和华尔街的操纵下,整个世界都玩起了“钱生钱”的游戏,虚拟经济越繁荣的国家,越发成了一个大赌场、大屠宰场。
华尔街研制、生产的金融衍生品,先是搞资产证券化,之后是债务证券化,拼命圈钱。这比玩火还要危险,但是无良金融家的贪婪使他们无法正视这一巨大风险。在一系列色彩斑斓的修饰下,在政府、相关机构的配合下,猎食穷人的游戏就这样有序展开。如此,我们便见到今日肆虐西方的经济、社会危机。
不过,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令资本主义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处于深刻的危机状态,但还不是所谓的“总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还在发展,自我修复功能尚在,制度还在嬗变。资本主义在历次的危机中都比较成功地实现自我修复。可是危机依旧在发酵、蔓延,在经济动荡同时,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动荡。至此必须慎重指出,当今整个世界近乎都挣扎于大危机泥淖之中,世界的主题有由“和平与发展”向“动荡与危机”滑落的迹象。倘若不能适时得到“挽狂澜于既倒”的救助,重返“大萧条”之后出现的“战争与革命”不是没有可能。
8. 我国海洋发展前景
海洋工程
目前由于船市回暖,该专业前景在逐渐变好,且海洋工程前景优于船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传统工科转型升级为新工科的专业,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船海在逼乎虽然被黑的不成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专业在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很高,船厂待遇薪资也在提升。
船海专业虽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本科毕业就能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但若继续考研深造,然后在像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新兴领域方向有所造诣,最终就业结果不见得会比计算机这种热门专业差,另外,这一专业目前还不算热门,不像计算机一样竞争压力大,因此建议报考。
9. 简述我国海洋发展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这两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1、疆域、政区 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围,以鸦片战争前的清疆域为极盛。秦汉实行郡县制,唐朝逐渐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朝主要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沿袭,基本形式为省-府-县。
2、民族、人口 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各族共同缔造中国,中国领土也由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公元初已有6000多万人口,几经起落,至19世纪中叶达4.3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迁移频繁,移民众多。
3、地形、地貌 一些湖泊消失,或发生巨大变化;水道、水系的变迁,如黄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陆变迁,一些沿海地区陆续成陆,另一些地区又沦入大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扩大或范围变动等。
4、气候 温度变迁,有过多次反复,由寒转暖,又由暖转寒;湿润状况的变迁,由湿润而逐渐干燥,旱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