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夏天吸收储存热量(海洋吸热快散热快吗?)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13 16:16   点击:29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吸热快散热快吗?

海水的吸热能力大于陆地的吸热能力,即同样是1度的温度变化,水所需要的热量要多于陆地。反过来,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变化就小一些。

说得专业点,水的比热容要大于陆地固体的,所以发生温度变化时,单位热量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大于固体的,因此,陆地的温度更敏感。在冬天,水和陆地放出同样多的热量,但陆地温度变化明显,所以冷;在夏天,水和陆地得到同样多的热量,但陆地温度变化明显,所以热。

2. 海洋散热快还是慢

因为海水的导热速度高于陆地的导热速度,白天太阳直射时海水很快把温度传至深海,土壤传导温度的速度低,因此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相反夜间海水能迅速把地心温度传播出来。

首先,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也就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海洋吸热放热都比陆地要慢一些。夜间,海洋和陆地都要降温,但海洋降温降的慢一些,故海洋要比陆地气温高

3. 海洋吸热快还是慢

 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

故答案为: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4. 海水吸热散热

夏天肯定是沙滩热。

不同物质吸热(放热)本领不同,一种物质吸热(放热)本领大,就是说,一定量的这种物质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换个角度说,一定量的这种物质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水的吸热(放热)本领最大,所以,冬季取暖,都用水做工作物质。另外,一般的液体比固体吸热(放热)本领大。

具体到海水和沙滩,一个是水一个是沙石,水的吸热(放热)本领比沙石大,白天,同样接受太阳热辐射,海水温度升高的较少,沙滩温度升高的较多,所以,沙滩温度高于海水温度。同时,沙滩附近空气温度较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气就流过来填补,于是形成海陆风。晚上,不再接受太阳热辐射,但海水和沙滩都要对外散热,则同样散热,海水温度降低的较少,沙滩温度降低的较多 ,所以,沙滩温度低于海水温度。同时,海水附近空气温度较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沙滩上的冷空气就流过来填补,于是形成陆海风。

5. 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

  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两种柔刚性质迥然不同物质, 它们强烈影响大气的性质,以致在地球出现两大气候类型和季风环流。

  陆地属刚性物质,透明度很小,一切宇宙影响,包括太阳辐射无法深入到内层,只能影响到深度约在1毫米内的表面薄层。因此太阳辐射在地面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而内层几乎不受日夜与季节温度的变化的影响,使内外层因热胀冷缩的差别,产生强大拉力,是岩石爆裂,并导致土壤生成的初始原因。

  相反,海洋的柔性十分突出,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约大一倍,所以在同样辐射变化的情况下海水比湿度适中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约小一半。更何况,海洋的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约为5-14%,而大陆却高达10-30%,这就使得陆地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要远少于海洋。

更重要的是,太阳辐射能够穿透几十米的深层海水,在10米的海水深度处,太阳辐射能仍有18%。这就是说,太阳辐射能分散在厚层海水中,所以热量分散,升温很不显著。加上海水可以流动,高温或低温的水很自然会同邻近海水交流混合,也就进一步减少了温度的升降幅度与空间差异。

因此,大陆的热敏感性与海洋热惰性,海洋的多水与大陆的少水都恰成鲜明的对比。是导致两种气候与季风环流的出现的原因。

大陆性气候不但比较干燥,而且冬冷夏热,温度变化剧烈。海洋性气候比较潮湿,冬夏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因此,夏季热源在大陆,热汇在海洋,在大气低层盛行由热带海洋流向大陆的夏季风。冬季恰好反过来,热源在海洋,热汇在大陆。其结果,在大气低层盛行由高纬大陆流向低纬度海洋的冬季风。前苏科学家舒列金称季风是地球上的第二类热机与热力环流。

所谓热机是热力差别推动的运动系统,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的热源,从大气吸取热量的热汇,热源热汇间的流体的热力环流系统。

第一类热机是天文因素形成的。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行星条件的天文参数,如日地距离,纬度间温度差别,自转与公转的速度,地轴倾斜度与纬度等多种参数,所以叫做行星气流。

行星气流与季风气流都是热力与地球旋转所产生的偏向力相互平衡的产物。无可置疑的是,这两套环流系统互相影响,两者的波动间产生共振或互消,构成天气与季节变化的特点。

冬季风主要是以冷空气爆发式的出现,夏季风也有台风等形式,都是受到两个环流的波动影响而发展的强烈天气现象。体现了两套环流与波动系统之间的共震影响。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太平洋与亚欧大陆间,所以季风的影响更加突出。

例如,在我国春季升温的春季,印度是升温最敏感的地区。它的大部分国土是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在我国的春季时,这里已是阳光直射,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我国正处于西风南支的上游。印度形成的热中心常顺流而下,就能使我国很多地方温度急升,甚至有入夏的感觉。

秋季降温最敏感的地区是亚洲的北冰洋沿岸。这里的极昼结束后,太阳很快向地平线接近,气候开始冷却,大西洋进入欧洲北面海洋的暖洋流开始发挥作用,影响乌拉尔高压形成,为冷气流南下与我国秋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6. 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来讲: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

一般来讲:陆地日平均气温最低值是日出前后,陆地日平均气温最高值是下午两点也就是14时的时候。每天的14时,陆地因吸热快其日平均气温已经达到了最高值。相反海洋因吸热慢日平均气温还没有达到了最高值。因此:我们说14时海陆差异最大。

7. 海洋吸收热量是什么变化

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陆地吸收,空气也吸收,但都比不上海洋吸收得多。这不仅是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而且还因为海水的热容量大:比土壤大2倍,比花岗岩大5倍,比空气大3000多倍。海水温差发电,就是想把海洋吸收的这些热量利用起来。海水温差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即先将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海水引入真空锅炉,由于压力突然大幅度下降,如降到0.03大气压下,24℃的水也会沸腾,于是温海水产生的蒸汽就可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然后再用深层冷一些的海水冷凝气;也可以用温度较高的表层海水给沸点较低的氨或氟利昂加热后发电。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已制成温差发电的实验装置,发电能力为50千瓦,有人计算,如果把南北纬20°以内的海洋充分利用起来,海水温度只需降低1℃,就将发出600亿千瓦的电,可见温差发电的潜力是很大的。

8. 海水吸热慢散热慢

因为海水是咸的,离岸远吸热多散热慢

9. 海洋吸热快散热快吗为什么

因为水的比热容不同。

因为陆地比海洋吸热快,放热也快,所以夏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冬天陆地温度比海洋低,西欧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海面温度就更高了,所以海陆温差大。

内陆比热容低于海水,冬季中高纬地区日照时间短,导致内陆昼夜温差大,温度低。而海水因为比热容且海水之间互相交换,温差变化小。故导致中高纬度海陆温差大。

10. 海洋吸热快散热快吗

冬季海陆压力差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由于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吸热和散热速度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冬季海洋较陆地气温高,所以海洋上形成热低压,而陆地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而在夏季这种现象则相反:陆地形成热低压,海洋形成冷高压。

11. 海洋吸热快还是陆地吸热快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