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956年海洋开发方案(海洋开发历史)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13 07:24   点击:7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开发历史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独有的特点令宇宙中大多数天体黯然失色,那就是,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系。如果乘航天飞机俯看地球,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而陆地只不过是浩瀚大洋中的一个个岛屿,所以,地球的称谓可能是古人对自己居住星球的一种误解。

  把地球称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为贴切些。然而,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做这种更正了。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空间,无论是它的物质资源价值,或是政治经济价值,都远远超出人们原有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渔人之利、舟楫之便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有条件以进军姿态走向海洋。

  然而,谁也不可否认,20世纪全球环境的恶化,经济的畸形发展,使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重重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有可能是人类第二个生存空间。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捧海水。洁净明亮的海水,对于我们人类,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是多么的重要呀?

  让我们记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海洋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海洋。作为生命最初的摇篮中的后代,我们光滑的皮肤,我们血管里的血,我们体内循环的水,都是海洋的所有,我们只是海洋的一份子。

2. 海洋开发历史简述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 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后约在 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地震全力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

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3. 海洋开发程度

海南省海岸线最新修测结果表明,海南岛海岸线总长度为1823公里。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介绍,海南岛海岸线长度为1822.8公里(约为1823公里),比过去常用数据1528公里多出近300公里。新的数据中,自然岸线为1226.5公里,人工岸线长度为596.3公里。该长度仅为海南岛本岛海岸线长度,不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岛海岸线长度,也不包括西南中沙群岛海岸线长度。

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是海南省908专项综合调查项目之一,受海南省908专项办委托,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为保障顺利实施海岸线修测的勘测任务并及时提交技术报告和成果图件,海南省海岸线修测勘测工作由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助实施。

据悉,此次修测是按照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的要求,以1:50000比例尺的底图(基础地图)和2005年1月1日的海南岛海岸线实际状况为调查基线,以实地勘测为主,以遥感为辅,两种方法互相结合,对海岸线进行科学调查与测绘而得出的成果。该成果已经海南省测绘产品质量检查与监督站检定为合格测绘产品,经各市县政府对各自海岸线位置与长度的结果进行审批并同意后,由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各市县政府报送海南省政府审批通过后正式发布。

据介绍,本次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勘测结果出台前,海南岛海岸线的长度已有多个版本,例如建省初期《海南省——自然、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公布的1528公里,以及2006年6月出版的《海南省地图集》公布的1600公里等。新修测结果与上述数据有较大幅度变化,相应的各个沿海市线的海岸线长度也较历史记录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本次海岸线修测调查包括了泻湖港湾以及入海河口岸线等。

文昌海岸线海南最长

长期以来,海南民众一直困惑于沿海各市县海岸线长度究竟谁居首位的问题。最新的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结果表明,文昌、儋州、三亚3市的海岸线长度分列海南沿海各市县海岸线长度前三强。

海南省海岸线修测技术负责人吴家信介绍说,沿海各市县海岸线中,文昌市海岸线最长,为278.5公里;其次是儋州市和三亚市,分别为267.3公里和258.6公里。而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岸线最短,仅为63.7公里,其次是琼海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分别为82.3公里和84.3公里。

海岸线是海洋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标志——海南岛海洋资源更“丰富”了

“海岸线是海洋资源丰富程度的标志。”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功能区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本教授认为,海南岛海岸线最新修测数据显示,海南岛海洋资源丰富程度比过去了解的要高不少。

张本介绍说,“海岸线系数”是用来表示陆域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以海岸线长度(公里)除以陆域面积(平方公里)。过去海南岛曾用1528公里作为海岸线长度,海南岛的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则其海岸线系数为0.04494。而根据最新的1822.8公里海岸线长度,则海南岛的海岸线系数为0.05361。“大幅增长了19.3%。”张本说,此项系数越高,意味着单位陆域面积所面临的海水面积越大,所具有的海洋资源越丰富。

张本说,基岩岸线越长,则海湾就越多,深港、良港就越多,海南发展临港工业、海洋贸易就越容易,这对海南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生物岸线(包括红树林岸线和珊瑚礁岸线)是海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岸线长度越长,则旅游资源越丰富。砂质岸线长度决定了沙滩的丰富程度,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滨海的旅游、房地产业的可开发量。此外,砂质岸线还和砂质矿产密切相关,海南砂质岸线蕴藏了丰富的石英砂矿、锆钛矿等,此类岸线越长则上述矿藏越多。泥质岸线则可用于水产养殖,其长度对发展海洋渔业有重大作用。

省海洋渔业厅海域处陈刚处长表示,海南岛海岸线长度的确定对于海南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进行海洋经济活动、发展海岸带有重大作用。在管理上,海岸线的准确测定,使得海域与陆域的分界能够获得准确划分,从而各自明确分属海洋主管部门管辖还是国土主管部门管辖。对河口地区海水与淡水的分界也有准确划分,从而明确各自分属海洋主管部门管辖还是水务主管部门管辖。

陈处长举例说,我国目前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的环境评价分别依据两个不同的国务院条例,即海洋工程依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条例》,由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例如三亚的凤凰岛;海岸工程依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条例》,由环保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例如昌江的核电站。

海南岛海岸线共有4类型砂质岸线最长养殖区岸线次之

最新的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显示,海南岛的自然海岸线分为四种,分别是砂质岸线、养殖区岸线、基岩岸线和红树林岸线,其中最长的是砂质岸线,为785.7公里。

根据本次海岸线修测统计数字,全省海岸线长度约1822.8公里,其中自然岸线长度约1226.5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67.3%;人工岸线长度约596.3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32.7%;说明海南省海洋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人为活动对岸线影响相对较小。

海南岛自然岸线的海岸线类型最主要是砂质岸线,全长785.7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43.1%,是海南岛的主要海岸线类型,分布于全省各市县的大小海湾中。

其次是养殖区岸线,全长362.2公里,占全岛海岸线长度19.9%,主要分布于入海河口和泻湖港湾两侧,各市县均有分布。

第三是基岩岸线,全长190.1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10.4%,主要是延伸入海的山脉形成的岬角岸线,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文昌市铜鼓岭等多个市县沿岸。

第四是红树林岸线,这是具有南海热带特色的生物岸线,全长约153.7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8.4%,主要分布于潟湖港湾和入海河口岸段,如海口的东寨港、文昌的八门湾、陵水的新村港和黎安港、儋州的新英湾、临高的后水湾、澄迈的花场湾等。

据了解,现阶段海南省人工岸线主要还是由围塘养殖形成的养殖区岸线,全长约362.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19.87%,位于入海河口和潟湖港湾两侧,全省各市县均有分布,有相当部分保留原有自然岸段属性,属初级人工岸线;其他人工岸线类型主要包括防波堤、防潮堤、护坡和码头等岸线类型。

实测全省海岸线90%以上此次海岸线修测精度高

“此次修测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一次由实地勘测为主要技术手段而得出的成果。”海南省海岸线修测技术负责人、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与信息中心主任吴家信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海南岛海岸线长度1822.8公里结果的得出,是科学严谨调查得出的真实可信的成果。

吴家信说,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会同海南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开展修测之初,即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等,结合海南省海岸线实际情况,编制了《海南省海岸线修测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修测结果的可靠与严谨,项目组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最新提供的国家标准分幅1:50000数字地形图和海岸带遥感课题组提供的最新遥感影像作为工作底图。将最新遥感影像打印成1:10000比例尺,作为外业工作的底图。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海岸线修测的基准时间定为2005年1月1日。为保证精确度和统一性,他们还将岸线修测的比例尺定为不小于1:50000。

“我们的海岸线修测的技术路线是以外业实际勘测为主,遥感图与地形图比较取点为辅。”他举例说,在进行现场勘测时,他们首先判断海岸线位置,然后进行定位,并随即与已经存入手持电脑的遥感图和地形图进行比对,发现出入则分析原因,如为判断错误则重新勘测,如为岸线变迁则记录变迁原因。

他说,此次海南海岸线修测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们将工作分为4个阶段进行。

在前期准备阶段,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海南海岸线的历史资料和图件。在实地勘测阶段,为保证勘测数据的统一、成果的质量和工作进度,他们选择典型海岸带区域万宁市作为海岸线修测的试点区域,以此来统一修测方法和技术路线,然后分成3个调查勘测组,开展勘测工作。此后,再经过严格的数据处理阶段和成果核定阶段,经过召开研讨会,就海南省海岸线的确定和走向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研究,对海岸线进行核定和校对,必要时还进行了补充测量,此后才将征求意见稿报上审核。

据介绍,此次修测工作量巨大,实测岸线超过1700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90%以上。未采用人工实际勘测确定的海岸线主要是不易通行的岸线,包括禁止通行的军事区、陡峭的悬崖海岸、部分不易进入的淤泥质岸段和红树林岸线等。对于这些不能进行勘测的海岸线,通过配准的遥感图和地形图取得点位坐标。

据省海洋渔业厅海域处负责人介绍,此前海南岛海岸线的测量基本以地图作业为主,通过对地图和卫星遥感图等进行测量计算后得出,没有或很少进行人工实地测量,因此得出的数据远不如此次海南省海岸线修测调查的精度和可靠性高。

4. 海洋开发的现状

人类已经有开发的海洋资源有捕捞鱼类、海水淡化、海水养殖,航运等。

开发的海洋能源有:大陆架开采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潮汐能等。

5. 海洋开发的例子

随尼摩船长做海底旅行,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水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阿龙纳斯教授:

    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6. 海洋开发历史四个阶段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批准成立国家海洋局,直属国务院领导。

这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国从此有了专门的海洋工作领导部门,海洋工作体制走向新阶段。

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一百四十八次全会正式任命齐勇为国家海洋局局长。

7. 海洋开发取得了哪些成就

海洋和大气的另一种配合方式是供应水汽。从海面上蒸发大量水汽到空气中,形成云层,形成降水。在海面上空降水,主要又回入到海洋,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水汽被海风吹送到陆地的上空,水汽凝结就降落在陆地上。陆地上的降水使水资源不断更新。这样陆地上的生物才能获得多需要的水源。

海洋在人类开发利用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海水里含有好几十种有用盐类,如氯化钠、镁、溴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洋还供应我们大量食品,海鱼、对虾、海带等都来源于海洋。海洋供给人类大量矿产品,矿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大陆架上的石油和天然气,深海中的锰结核等。

总之,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当前人类普遍关心的大事情。很多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被利用到开发海洋事业方面去。人类将要使海洋成为“大牧场”和“大农场”。现在经营海带养殖业、鱼虾养殖业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将在海底建设城市、工厂和农牧场,使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海洋中去。

8. 梳理海洋开发历史

早期人类文明都分布于大河流域,并沿着河道到达海岸,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航运贸易和海军力量的运用。此后伴随着各地文明的不断交流与碰撞,海洋文化在一些文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时的亚欧大陆虽然主要依托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但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也已经出现。后来随着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海上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并增强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力,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业化革命以后,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海洋作为各文明区域间的文化、经贸交流的纽带作用更加凸显,并因此完成了世界新秩序的构建。

当我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不要忘记海洋对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强大促进作用,需要努力培养民族的海洋意识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伴随着高铁的兴起,陆上交通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加,因此依然不能忽视对大陆文化的培养。未来的世界将是“海陆并举”的竞争格局,海洋和陆地都将是人们开拓文明的源泉。

9. 海洋开发历史简介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特别是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以外,利用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还是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液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在21世纪中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0. 海洋开发历史阶段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上古时期炎帝有一个女儿,炎帝平常公务繁忙,没空陪女儿玩耍,有一次,炎帝的女儿自己到大海边上玩耍,不慎掉入海中淹死了,但是精魂不散,化为一只鸟想用石头填充大海,但是又不能离开淹死的地方太远,而且这只鸟每次飞过都会留下“精卫,精卫”的叫声,于是就留下了这个传说,

当然按照现在的说法,不过是某种海鸟叼着石头去海岛上筑巢而已,

但是古人都非常讲究各种情感,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炎帝的女儿,人们就将这个传说流传了下来,一方面为了表达人们和大自然做斗争的不屈的精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