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灾害预警
项目一: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普查,重点对98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开展调查与评估。加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范的管理,建设海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各类海洋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完善海洋保护区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到2015年,新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个、海洋特别保护区44个,推进形成海洋保护区网络。研究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选择典型海域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
项目二: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盐沼、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5处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区,开展35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新增滩涂湿地植被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种植红树林100平方公里,恢复芦苇湿地100平方公里。在广东大亚湾及雷州半岛、广西涠洲岛、海南周边及西沙等海域开展珊瑚礁人工繁育和生态修复。在滨海地区规划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项目三:强化海洋生态监测和生态灾害管理。
提高海洋生态监测能力,完善海洋生态监控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高卫星航空遥感、远程视频及在线自动监测能力,新建18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海洋绿潮、水母、外来入侵物种、敌害生物、病毒病害等监控网络,强化海洋赤潮监控,形成20个重点生态监控区。开展海洋生态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示范,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防治体系及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2. 海洋灾害预警信号
赤潮(akashiwo)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3. 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示符
表示浪高。日前,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印发《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示符》技术文件,规定了红、橙、黄、蓝、白5级,海浪、海啸、风暴潮、海冰、赤潮、海雾、海水低温、咸潮8类海洋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该标识符以海洋灾害的特征为主视觉设计元素,统一规范的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符,对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4. 海洋灾害预警等级
全国自然灾害普查,采用的是边普查、边试点、边完善的方式。
1.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调查并编制各类灾害危险性分布图。
2.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利用各类承灾体已有基础数据,开展承灾体单体信息和区域性特征调查,重点对区域经济社会重要统计数据、人口数据,以及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灾害属性信息进行调查。
3.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全面调查、整理、汇总1978年以来我国各县级行政区年度自然灾害、历史自然灾害事件以及1949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建立要素完整、内容翔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
4.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在全国范围内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元,兼顾国家级、省级、市级单位,调查评估政府、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基层、家庭在减灾备灾、应急救援救助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各种资源或能力的现状水平。
5.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致灾孕灾重点隐患调查评估;开展自然灾害次生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点隐患调查评估;开展全国重点隐患要素综合分析和分区分类分级评估。
5. 海洋灾害预警会商制度
包括5个步骤: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预报产品发布。
气象观测:气象要素观测可分为地基观测、空基观测和天基观测三大类。
地基观测主要:地面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无人)、雷达、海洋站、船泊
空基探测主要有:探空气象、探空火箭、探空气球
天基探测主要有:静止卫星、极轨卫星
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气象专用网络通道传输到中国气象局。
数据收集:主要分为资料同化和数值预报两大过程。
气象资料同化就是将收集的全球数据(国外共享数据,国内的部分数据也向国外共享)统一为数值模式可以识别和使用的数据。
数值预报就是使用大气运动方程建立的数值模式,按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高度全球球各处气象要素的值。数值模式涉及到大量微分方程,计算量巨大,一般使用超级计算机完成。
综合分析
计算机完成数值预报的结果输出以后,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结合气象卫星、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预报会商
作出天气预报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影响天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预报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像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在天气会商时,所有预报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班预报员对预报意见进行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然后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作出最终的预报结论。
预报产品发布
天气预报结论作出后,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布。这就是大家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6.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自然灾害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啸等。
生物灾害主要有:森林草原火灾、重大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有害物种入侵等。
7. 海洋灾害预警报举例
1.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2.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3.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4.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5.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6.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7.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8.节约为本,治污优先
9.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0.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8. 海洋灾害预警信号图片有哪些
1.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
2.保护海洋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4.保护海洋,防止赤潮。
5.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6.保护海洋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7.改善海洋环境,共建美好未来。
8.污染环境,害人害已。
9.破坏海洋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0.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11.海洋犹如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我们应该保护她。
12.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13.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14.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15.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6.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7.为了人类自己请拯救我们的海洋。
18.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19.海洋是万物生灵共同的摇篮。
20.不要让海洋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
21.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22.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3.没有了海洋,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携手保护海洋,我们不能没有他。
24.我们每个人都在蓝色的海洋旁边,犹如睡在生命的摇篮里面,珍惜生命就要保护海洋呀。
25.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6.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
27.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8.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海洋。
29.年月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30.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31.愿大海永远清澈与辽阔,愿人类更美好!
32.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33.动员起来,为拯救我们的地球掀起一场环境革命。
34.让鱼儿有个美好的家园!
35.海洋是万物生灵共同的摇篮,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36.保护海洋是人类应尽的责任!
37.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38.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39.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善待它就是珍重自己。
40.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41.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42.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43.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44.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45.节约为本,治污优先
46.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47.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48.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49.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50.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51.节约为本,治污优先
52.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53.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54.珍惜海洋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
55.珍惜海洋资源,爱护绿地资源。
56.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57.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8.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59.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60.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9. 海洋灾害预警报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我国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气象局、区域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2600个气象台站形成了全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实时业务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数字化天气雷达和甚高频电话辅助通信网等先进技术,在全国建起了一个广泛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网。
900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站组成的地震检测网以及"各种前兆手段的大震快速响应系统"、"大区域遥测台网联网"等的建立,提高了我国地震重点检测防御区的监测预报和震情信息反应能力。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四个预报区台、中心海洋站和海洋站组成的检测预报系统,对风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灾害每天进行动态的监测、预报。此外,现有的3500多个水文站、1300个水位站,也建立了水文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和接收处理系统,洪水预报和调度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对迅速预测1991年、1998年洪涝灾情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