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水量保持平衡。在全球范围内,在相当长期的水文循环中,从地球表面的蒸发量同返回地球表面的降水量相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在海洋,蒸发量虽然大于降水量,但来自大陆的径流使这部分缺水得到补偿,所以海水量不会减少。
在大陆,虽然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但多余的水量形成径流汇入海洋,因此大陆上的水也不会增多。
2. 全球的海洋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
全球水资源,咸水占97.5%,淡水占2.5%,在这2.5%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取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014%。
一、地球水储量
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和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统,这就是水圈。
水圈内全部水体的总储量约为138600000km,其中海洋储量1338000000km,占全球总储量的96.5%;其他各种水体储量只占3.5%,地表水和地下水各占1/2左右。
地球上总量,含盐量不超过1g/L的淡水仅占2.5%,即35000000km淡水,有68.7%被固定在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有30.9%蓄存在地下含水层和永久冻土层,而湖泊、河流、土壤中所容纳的淡水只占0.32%。
二、全球水平衡
全球动态平衡的循环水量,通常用全球水量平衡的方法估算。水平衡的收入项为地球表面承受的降水量,支出项为地球表面的蒸发量,降水量和蒸发量相等,为1130mm,因而在长期内能保持全球的水量平衡。
海洋上年蒸发量为1400mm,年降水量为1270mm,蒸发量超过降水量130mm,差值部分由流入海洋年径流量(包括地下径流)达到平衡。陆地上年降水量为800mm,年蒸发量为485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315mm,差值部分由海洋水汽输送加以补充。
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和由海洋输送到陆地的水汽,其多年平均水量是相等的,为47000km3。全球的水平衡要素见表3.根据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确定水平衡要素的误差不会大于±10%,但是在未来,也很难做到误差小于±5%。
3. 海洋降水量蒸发量与陆地降水量关系
因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的陆地一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东西相距5千多千米。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同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太行山、秦岭、贺兰山等山脉也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西进。南边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西边更是远离大西洋。所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干燥的空气本身就增加了蒸发量,另外西北干燥的气候,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这些地方夏季气温高,蒸发量更大。
综上所述,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大洋水汽难以到达。干燥的空气和春夏的高温使得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地区。
4. 海水蒸发量与降水量
太平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5‰,但各个海区含盐量的多少悬殊很大。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略偏北),由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低,从西部的34.5‰降到东部的33‰;在南北副热带海域,因终年处在回归高压带控制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尤其是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更高,北半球一般在35~35.5‰,南半球一般在36~36.5‰;高纬度地区,因气温低,蒸发减弱,盐度变小,北太平洋北部在32‰以下,南太平洋南部为33.5‰。太平洋西部黄海、东海,因受大陆径流的影响,盐度小,不足34‰,而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靠近中美地峡和智利南部沿海,因降水大于蒸发,故海水盐度也低,小于33‰。总之,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之分布规律是副热带海域盐度较高,由此向赤道和两极渐低。从东部和西部海域来说,西部亚洲大陆沿海盐度较小,东部南北美洲大陆沿海凡寒流经过地区和多雨地区,盐度也较小。
5. 海水的蒸发量( )降水量,以维持海洋水量平衡
蒸发量的空间变化,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的影响。纬度愈低,气温愈高,蒸发能力愈强,蒸发量也就大;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大陆内部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
所以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6.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陆地只有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它大部分地降水量小于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取决于气候特点,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同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然在高纬或高寒地区因气温低,蒸发微弱,同样降水大于蒸发。总之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7. 海洋的蒸发量与降雨量
每天蒸发1亿吨水
太平洋有大约730万亿吨水。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海水密度以大约1.03吨/立方米来计算,则总重量大约7.3×10^14吨(730万亿吨)。
8. 海洋蒸发量大还是降水量大
是的,一般情况下,海边空气中的湿度要比内地大。
在靠近大海或河流的地方,这种湿度总是较高的,尤其是在夏季,由于高温。 该湿度在环境中,尽管在热带国家中尤其明显,但在靠近海洋的区域中,环境湿度始终高于内部区域。同时在海滩和海洋地区, 硝 在环境中,如果不经过防腐处理,它对金属部件的腐蚀性特别强。
在内陆地区,与海滩地区相比,周围硝酸盐几乎为零的内陆地区不会
9.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蒸发量:蒸发和散发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过程。从水面跃出的水分子数量与返回水面的水分子之差,就是实际观测到的蒸发量。降水量,是在某一给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但一般常用降水深度表示,即在该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水深,以mm计,在各种水文资料中,降水量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降水深度。从水量平衡角度讲,一块流域径流量(包括地下径流)+降水量=蒸发量如果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在特定时间内,该地区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活生产,极少产生自然灾害。
10. 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
副热带海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水温度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
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高。
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①温度;②空气干燥程度;③风;④光照;⑤下垫面性质。
11. 海洋每年蒸发海水占全球蒸发量的多少
海面的水变成水汽而进入大气的过程。海水蒸发时从海洋吸收了热量,而大气则获得了海洋所损失的这部分热量。因此,海面蒸发不仅是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和热交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决定海-气界面的水分、热量和盐度的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海面的蒸发,有助于阐明海水的含盐量和洋流的关系,揭示海上气团变性和大气环流等现象的内在规律。
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连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气温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流经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从年平均的情况来看,海面的蒸发量大大超过了凝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