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产业集群地
寒暖流交汇,将深海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而形成渔场。
构成渔场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有大量鱼群洄游经过或集群栖息
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是那些在进行洄游、繁殖、索饵或越冬等活动的鱼类或经济动物的密集群体,特别是繁殖群体,密度大且稳定,而且多数鱼群是以同一体长组或同一年龄组进行集群的,如鲑鳟鱼类特别明显。
二、要有适宜的鱼类集群和栖息的环境条件
如果某一海区的某一时期,具有适宜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进行洄游、繁殖、索饵和越冬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条件),它们就可以集群或栖息在一起,从而为渔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 海洋渔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世界海洋渔业的分布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渔业资源多少,二是各地对渔业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程度。渔业资源的多寡,主要由鱼类的主要食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决定。因此,不同海域浮游生物的多少,决定了海洋鱼类和渔场的分布。
大陆架是浮游生物的世界。这里海水较浅,阳光透入好,水温较高,宜于浮游生物繁殖。大陆架靠近大陆,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滋养浮游生物。大洋底海洋生物遗体腐烂后也能分解出许多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海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以下层为最丰富。大陆架海域,随着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水运动,或者是由于上下水温不同而形成的海水垂直运动造成水体混合,下边的营养盐类被翻到上层供浮游生物食用。因此,大陆架海域营养丰富,浮游生物多,是海洋鱼类云集之场所。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的80%以上是在仅占海洋面积8%的大陆架水域捕获的。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也往往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两股温度不同的海流相遇,海水温度有很大差别,必然造成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连续不停的垂直运动,使海底营养物质浮上来滋养浮游生物,因而就吸引大批的鱼群游来。世界上几个大的渔场,都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如西北太平洋渔场是世界最大的渔场,特别是日本暖流(日本称“黑潮”)和千岛寒流(日本称“亲潮”)交汇处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东部沿海渔场,占世界渔场面积的1/4;东北太平洋渔场有北太平洋暖流与阿留申寒流交汇;以纽芬兰为中心的西北大西洋渔场,主要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汇合;以北海为中心的东北大西洋渔场,则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寒流的交汇处。
从纬度上看,上述几个大渔场都处在中高纬度的温、寒带地区,而热带水域渔业资源贫乏。这主要是因为寒、温带水域多风暴,风大浪大,加速了海水的垂直运动;同时,由低温造成表层冷水下沉,引起海水上下混合,使下层营养盐类上翻,利于浮游生物及鱼类繁育。而热带海域表层水温高,又常处在无风或微风状态,海水很难发生垂直流动,表层缺乏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因此,渔业资源很少。只有在低纬大陆西部沿海某些海域,如秘鲁沿海水域,才有较丰富的渔业资源,这是因为秘鲁寒流沿秘鲁海域自南而北流过,因受地转偏向力和盛行东南风的影响,使寒流表层的海水向西偏离海岸,促使近岸的深层海水上泛,从海底浮上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鱼类生长,因此,使秘鲁沿海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秘鲁也是世界海洋渔业产量较多的国家。
3. 海洋主导产业
山东海化集团正式职工平均工资为5358元/月,属于比较好的企业。据分析数据统计,山东海化集团年终奖平均8500元,也是比较高的标准。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发展海洋化工新兴产业为主导,集科、工、贸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特大型企业,是“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
4. 海洋产业集群地域分布图
如下列举14个,分别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 、金华产业集聚区、衢州产业集聚区、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
5. 海洋产业集群地区有哪些
当前,广州南沙区正以科技引领产业,带动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经济、商业航天等“芯晨大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南沙要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应时而为,南沙提出要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总规模达2万亿元。
6. 海洋产业新高地
2019年1月31日,是青岛海洋高新区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天。这一天,中共青岛海洋高新区工作委员会、青岛海洋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青岛海洋高新区将紧紧围绕“把握好方向、研究好方略、创新好方法”的指示要求,紧盯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创新落实“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构架“一区两园”发展布局,以总部经济、绿色金融、会展会议、医养健康、海洋科技等都市产业和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等制造产业为重点,坚持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新业态协同发展的中央活力区、实力强劲的海洋产业园区,致力成为海洋高新技术集聚新高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城区。
7. 海洋产业集群化
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扎实、与母城 “零距离”、与港口联通——区位和要素配置优势明显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是营口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之一。
春节刚过,营口市召开大会,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定位定向、部署动员。产业基地闻令而动,接续围绕审批、服务、监管、生态环境等环节进行优化提升。
按照营口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产业基地将围绕工业铝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及仓储物流等领域开工建设项目9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在城市的振兴发展中担当作为。
围绕港产城融合抓招商上项目
产业基地与营口港有高速公路和兴建中的地方铁路与港口直接联通,受港口辐射、拉动效应明显。在营口“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大格局中,产业基地紧紧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抓项目建设。
经过多年来的把脉梳理和发展积淀,产业基地秉承“环境友好、潜力无限、创新体制、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海洋产业及仓储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形成“工业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农化、工业铝、海洋食品、大宗物资四大交易平台。
工业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忠旺铝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型材,航空航天用铝板材,轨道交通高铁、动车、地铁枕梁,高铁车厢,轻量化整车车厢,铝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打造千亿级工业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营口忠旺产业园系列项目快速推进,已完成投资超300亿元,60万吨工业铝挤压材项目、120万吨铝板带箔等项目陆续实现投产,形成设备先进、工艺技术领先的工业铝及深加工全产业链条的研发、制造生产基地,未来有望打造成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工业铝材及精深加工制造基地。
去年,主板上市企业“金辰机械”利好频传。公司在国内一家新能源企业组织的“8GW高效PERC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电注入设备招标中顺利中标,还成功申报了1项省内重大科技项目,实现1个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建设。
这一产业基地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已投资建设Q4系列光伏组件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光伏电池片自动化移栽系统、高效TOPCON电池和异质结(HJT)电池用关键工艺装备(PECVD)等项目,其PECVD产品预计可将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目前的22.5%提高到24%以上,实现进口设备由国产替代,解决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卡脖子”问题。
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同样具有行业领先优势。这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具备从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到机械加工、装配、检测计量等配套齐全的先进手段和能力,是目前国内同行业能力和等级最高的热加工企业之一。
去年,产业基地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9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7个,两项数据同比均有增加。这一进程中,产业基地突出产业链招商,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铝产业重点引进中下游优质企业和高端产品项目,以忠旺集团为纽带,重点洽谈高精铝和高强度、大断面轨道交通型材、汽车材料、集装箱铝型材、航空航天型材、冷挤压装备、模具、汽车轮毂等工业铝深加工产业上下游项目,如忠旺配套企业辽宁忠信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在精细化工领域,突出精细化、特色化、绿色化特点,重点推进金瑞泰化工、达源化工等项目的签约落地。作为德国福斯集团在中国的两大生产基地之一,营口福斯公司年产值近20亿元,去年签约的投资1.2亿元二期项目正有序推进。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基地承载力
营口市西市区是老城区,空间局促,动力不足。产业基地是省级园区,有土地有配套,曾因内部机构和职能“五脏俱全”,其用在项目建设上的精力常被事务性工作所累。
经过与西市区深度整合,产业基地裁撤非必要部门,轻装上阵谋“主业”。作为园区,产业基地抓项目的主阵地意识不断强化,园区承载项目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基地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逐渐壮大,累计引进企业1300余家,开工建设项目近700个,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营口市近28%,各项经济指标居省级开发区前列。
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的国际化新城区,从宏伟蓝图变成了现实。沿海产业基地积极承接营口主城区南扩,力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代表营口现代城市建设的水平。
如今,产业基地与营口老城区已实现深度“融城”。 产业基地先后引进五矿、绿城等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住宅地产项目多是大手笔的精品力作,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连年攀升。随着营口市政府、公检法、市民服务中心等机关单位的相继入驻,奥体中心等文体场馆、营口理工学院等教育机构、五矿豪生等星级酒店、邮储银行营口市支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营口市果蔬水产贸易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产业基地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区建设蓬勃发展。
“承载力”中,产学研协同能力越发重要。去年,产业基地管委会分别与大连理工大学营口研究院、营口理工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政府联合高校、院所,集中力量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智库、实验室中心等项目,打造培训基地、实习基地、教育教学学术会议活动等一体化培训中心,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校、地、企合作通道,让企业成为创新大戏的“领衔主演”。
产业基地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赋能平台等,建立科技大市场,有效破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管理、法律等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围绕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民生领域事项持续发力,生态新城区建设正在开启老营口人和新营口人的新生活,让企业、人才在园区投资兴业更加便捷舒适。
同时,产业基地以“数据驱动产业、智慧引领未来”为核心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建设智慧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园区社会智能化管理,为园区企业和居民服务。
树立系统思维打造更优环境
去年9月至年底,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产业基地开展“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战”,加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厅上网”,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用线下的集中推动线上的整合。目前,园区认领的 144 项主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结,“一网通办”可办率达100%。
优化审批流程方面,去年11月以来,产业基地实现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法定办事时限压缩80%、办事环节即办件不超两个环节、承诺件不超3个环节、园区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0%、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等目标要求。
产业基地管委会负责同志表示:“优化审批体系,必须突出系统思维,统筹优化审批各环节、全周期,才能实现服务流程的最优解。”一切为了“简”和“快”,轻事前审批、重事后监管和服务,报建审批最快以小时计,让企业无后顾之忧。
遵循系统思维,产业基地积极推广电子证照、票、章应用,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实现商事登记“零成本、零障碍、全免费”。持续完善“项目管家”制度、建立“三级网格化 企业联系员”服务机制,实施三级联动网格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
与此同时,产业基地持续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以法治的思维打造公平公正的监管体系,以 “放”产生活力和动力,以“管”营造公平和秩序。
在这样的逻辑下,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把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他们构建完善了“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以政府“有为”营造放心投资、舒心经营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园区跨部门随机抽查清单,构建综合性监管机制,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在对企业信用进行智慧综合监管的同时,沿海产业基地还十分注重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截至去年 10 月,园区多方筹集资金,实现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双清零”。
项目方、企业在产业基地,不是一趟一趟跑,而是坐等服务专员上门。服务专员能够堂堂正正地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不再限于“有什么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而是助企业整合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资源。很多时候,出任服务专员的会是园区乃至市区两级的主要领导,这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氛围起到引领作用,让企业在园区“入主”而非“入驻”,真正成为园区的主人。
8. 海洋产业集聚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9. 海洋产业空间布局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现代海洋交通运输产业,现代海洋船舶制造工业产业,现代海洋海盐制品产业,现代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现代海洋滨海旅游产业,现代海洋海产品养殖产业,现代海洋深海科技研究产业,现代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现代海洋远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