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
碳汇(tàn huì ):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碳汇分别有以下几种:
1、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书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草地碳汇:国内仍没有学者对草地碳汇进行界定,因为大多学者认为草地的固碳具有非持久性,很容易泄漏。尽管草地固碳容易泄露,但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土壤的固碳量在增加,因此从增量角度看草地还是起到了固碳的作用。
3、耕地碳汇:耕地固碳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4、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捕获的,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
2. 海洋碳汇是什么意思
分辨生态系统是碳源还是碳汇要根据生态系统是吸收碳还是释放碳。
碳源与碳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碳源可以被表述为“一个碳储库,它向其他碳储库提供碳,因此储量随时间减少”或者“有机碳释放超过吸收的系统或区域,如毁林、化石燃料燃烧等”。
碳汇指从大气中吸收的碳多于释放的碳的碳循环介质(或自然过程),包括植物、海洋和土壤等,这三者是最大的碳汇。
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
碳汇是指通过种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编制研究
农业碳汇是碳汇的一种。
碳汇的意思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分别有以下几种: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2、草地碳汇:
国内仍没有学者对草地碳汇进行界定,因为大多学者认为草地的固碳具有非持久性,很容易泄漏。
尽管草地固碳容易泄露,但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土壤的固碳量在增加,因此从增量角度看草地还是起到了固碳的作用。
3、农业碳汇:
农业碳汇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
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
4、海洋碳汇:
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捕获的, 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 是草原的290倍。
4. 海洋碳汇实施
季风增强会提高海洋碳汇能力。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维护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稳步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
在海洋碳汇建设上,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发布实施《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积极推进海洋及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增效、推动监测体系统筹融合等一系列重点任务。
一方面,将提高海洋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纳入《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系统部署相关重点任务。另外,结合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重大治理行动,生态环境部还督促地方加快实施海洋生态恢复修复,组织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开展海岸带碳通量监测,加强有关监测评估能力建设
5.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最新
养殖水产有碳交易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包括“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中CO2的吸收)。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实现增汇,即研发负排放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应强调主动作为。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我国的海洋碳汇理论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并推动了科学与政策的连接。
当前,应从顶层设计、及时布局,对外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内结合国情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打造负排放生态工程;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并通过大科学计划将其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6.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pdf
碳汇是个碳排放相对而言。15年的联合国巴黎大会签订的巴黎协定,主要内容是限定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但是,减少碳排放,意味着要关停一些高耗能企业,意味着GDP受到影响,而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现在美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益性”问题而对本国经济做如此大的手术,所以碳排放在国际上一直难以推行。
碳排放不好搞,所以国际上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新词汇,就是碳汇,碳汇就是将二氧化碳汇集到一起。具体来说,以林业碳汇为例,就是将二氧化碳通过森林吸收汇集到树木及土地上,以达到减少地球二氧化碳的目的。因此,目前来说,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源,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汇”。碳汇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作用。但是目前碳汇的难题在于计算方法学和与经济难以结合的问题,一吨碳汇国际上也就几十块钱,而且计量上目前国内大概就竹林碳汇方法学通过了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其他的像海洋、沼泽等碳汇方法学都没有形成科学的权威的论证。
7.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解读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以林业碳汇为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应的还有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生物碳汇,本质上只要能产生固碳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称为碳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一个对应的词语是碳源。自然科学研究中会经常问森林是是碳汇,还是碳源? 理解碳汇简单的说就是吸收的碳或者固定的碳。碳源一般是相对于碳汇而言,对于一个项目或者研究主体,吸收的碳减去排放的碳,就是净碳汇,这个值为正就是碳汇,为负就是碳源。所以理解碳汇一定要看研究的目的和场景。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不同的角度和行业需求去理解。碳汇的碳就是化学元素C, 严谨的科学表述,一个数据后面总会有其单位,吨碳、吨二氧化碳当量。 相应的在碳交易市场,碳汇就是指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这个需要结合不同的参与市场与核算方法学具体理解。
8.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下载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 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2. 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3. 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 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5. 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 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7. 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8.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9. 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10. 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11. 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12. 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13.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14. 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15. 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6. 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17. 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18.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19.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20. 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21. 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2.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23. 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24. 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5. 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6. 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27. 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8.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9. 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
30. 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31.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32. 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33.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34.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35. 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36. 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7.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8. 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
39. 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0. 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41. 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42.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43. 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44.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45. 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46. 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47. 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48. 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49.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50. 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