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事局党建品牌
载人深潜英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企业青年先锋……38周岁的叶聪,面对众多荣誉很是淡然。“没有整个团队的努力,就没有我个人出彩的机会。我感到幸运的是,从事的工作是我喜欢并且愿意坚持做下去的事。”叶聪说。
专注做喜欢的事
从小就对画格子画房子等设计类东西感兴趣的叶聪,来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702所(以下简称“702所”)后,正值7 000米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接近立项,从此开启了他与蛟龙号共同成长的10余年历程。
工作伊始便能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工作,叶聪在深感自豪的同时,不忘审视自己的不足,大学老师“职业生涯的第一个10年,一定要专注地做一件事”的寄语让他记忆犹新。铆足了劲,叶聪全身心投入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中。“挑灯夜战,翻大门进宿舍”的故事至今仍是同事们笑谈间鞭策年轻人的“经典”事例。2003年,24岁的他被委以重任,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布置设计。没有现成的设计标准、规范和参考资料可借鉴,他开创性地进行了“载人潜水器的功能模块化和结构分块化的总体布置及性能优化技术”和“载人潜水器的作业系统与运载器本体的集成技术”两个课题研究,总结提炼了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方法。潜水器最重要的设计文件和图纸——每个设计阶段的任务使命分析报告、均衡计算书、深潜操作流程以及潜水器总图均出自他的手。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专注激情,直至今日依旧汹涌地澎湃在他所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中。作为世界最大、国内首型自主研发的全通透观光潜水器的总设计师,他大胆创新采用全通透载客潜水器总体设计方案,带领团队克服全通透有机玻璃带来的密封、连接形式、变形协调等设计安装难题;面对“首吃螃蟹”带来的设计检验规范及营运管理法律法规的空白,他顶住压力组织团队对现行船舶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协助中国船级社、中国海事局开展载客潜水器审图和检验原则的编订以及国内首批商用载客潜水器驾驶员理论与实操培训。如今两艘“孪生姐妹”全通透观光潜水器已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国人看海观海的新维度。
4年、38次和7 000米
“海底是什么样呀?有五彩斑斓的生物么?”过去近10年来几乎每个遇到叶聪的人都会问他类似的问题。作为我国7 000米级载人作业潜水器的主驾驶员,叶聪领略过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深蓝色海底不同地质地貌。也许会有人对他担当的潜航员角色充满羡慕,但熟悉的人都知道,深潜背后需要承载多大的风险和挑战。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大量的海上试验进行验证和改進,而试验背后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下潜,就意味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关键时刻,叶聪主动请缨。2009年至2012年,4年海试,蛟龙号下潜51次,他承担了38次下潜试验主驾驶任务。蛟龙号第一次突破50米、300米、1 000米、2 000米、3 000米、4 000米、5 000米和7 000米深度,都是在他的驾驶下完成的。这些数字背后需要太多的勇气。
载人潜水器看似庞大,但座舱内径只有2.1米,包括驾驶员在内仅可乘坐3人,基本没有多余活动空间,乘员只能保持固定坐姿,想要将腿伸直都有些困难。顶着狂风巨浪,忍受着剧烈的摇晃和颠簸,他圆满完成了一次次下潜任务。“潜航员要遇事不惊,按照操作手册、应急预案以及个人知识积累来分析、处理问题,能够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对潜水器和舱内所有人员的安全负责。”他说。海试期间,他多次有效处理了潜水器水下故障,保证了潜水器和人员的安全。
让被人戏称为“深海的哥”的叶聪感到欣慰的是,通过4年海试和多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考验和经验积累,蛟龙号正带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深入海底进行考察。“越来越多的‘乘客深入海底,我们自己诞生的蛟龙号能够为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考做出应有贡献,我们由衷感到高兴。”叶聪自豪地说。
化压力为不竭动力
伴随着蛟龙号的成长,叶聪逐渐成长为项目副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先后肩负起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担子。担子越来越重,面对新的挑战,他将压力化作前行的动力,蛟龙号10年研制锤炼而成的载人深潜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作为4 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的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叶聪全面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工作,同时肩负总质量师职责。在总装联调和水池试验阶段,他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计划书和故障排查措施及检验方法,实行每周报告制度,对试验过程遇到的每个问题,他都会与大伙一道仔细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往往令大家茅塞顿开。身边的同事常常被他强大的专业知识面和工作能力折服。对所有已解决的故障和问题,他会细致检查确认,不放过任何隐患。
2016年7月的一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正式立项。这一天,叶聪既喜悦又倍感压力。目前该项目设计工作正有序开展。作为总工程师,他全面谋划做好顶层策划,把握技术方向,协调数十家参研单位的研制进展;同时,他大胆地为年轻的主任设计师们压担子,以身作则投入技术攻关中。
作为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50余人团队的领头羊,他思虑谋划部门的长远发展、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一方面通过创建深海支部微信交流平台、与员工聊天谈心等方式,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在科研海试现场,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参加海试临时党委组织的学习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
在繁重的科研管理工作之余,作为中国载人深潜第一人,叶聪在各种场所举办了数十次有关蛟龙号的科普讲座。在他看来,能够增进社会大众对海洋科技的了解,在学生、青年中播撒下“蓝色海洋梦”种子,也是他们船舶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2. 属地海关党建品牌
山东省地震局获悉,经山东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2月23日0点54分41秒,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发生了M2.1级地震,本次地震震中经纬度为:东经120.6度,北纬37.09度,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1.0公里(千米)。
2021年,“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这座城市开始了新一轮思考。
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是全国的烟台。党的百年辉煌已经载入史册,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赶考路已经全面启程。在新征程上,一代人要扛起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烟台,是山东的烟台。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要求,我们如何扛起重任?
在澎湃激昂的发展律动中,烟台,更是烟台人的烟台。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奔跑?
历史的长河潜流深沉,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发现水道令人惊叹的转换。
这是时代的声音,更是一座城市勇攀高峰的回响。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为烟台发展行稳致远打牢基础、积蓄后劲、争得先机。
——我们必须树立“三核”境界、格局、标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必须细化明确今后3年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目标如何明确?路径如何规划?这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节点,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副省长、市委书记傅明先就《决议》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强调,“1+233”工作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补短板强弱项、长远与当前结合、产业导入,是对既定部署的优化整合、细化完善、接续推进。
这是发展的考量,更是一座城市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战略抉择。
使命与担当
为行稳致远
打牢基础积蓄后劲争得先机
人们不禁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构建“1+233”工作体系?
如同人生不同阶段都要有相应规划和目标一样,一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纲举目张”,需要我们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需要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沿着统一的路径疾驰、飞奔,才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这是站在全国看烟台的抉择——
立志千秋伟业,风雨兼程恰是风华正茂;
迈向伟大复兴,击鼓催征再踏赶考之路。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7月1日,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扬,从空中俯瞰,天安门广场“巨轮启航”造型宏伟壮观,正乘风破浪、扬帆奋进,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号召,我们必须坚决响应,在新征程上奋力担当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在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节点,努力实现高点起步、精彩开局,为烟台发展行稳致远打牢基础、积蓄后劲、争得先机。
这是站在全省看烟台的抉择——
环视周边,省会、鲁南经济圈各城市一派生机勃勃,同为胶东经济圈的兄弟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反观自身,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传统动能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动能成长不快、实力不强,动能转换尚未走出“阵痛期”。放眼未来,今后3年是烟台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格局决定结局,标准决定水准。烟台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省委、省政府对烟台提出了“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要求,我们必须扛起重任,树立“三核”境界、格局、标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站在烟台看烟台的抉择——
在全省16市和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两个坐标系中,烟台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都是一流的,又叠加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区”之一、中韩产业园“三园”之一等重大机遇。面对如此优越的条件,我们必须以各项工作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赶超进位为目标定位,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当仁不让、勇创一流。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我们必须抢抓开局,细化明确今后3年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市委提出构建“1+233”工作体系,不是在发展思路上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搞“翻烧饼”,而是对既定部署的优化整合、细化完善、接续推进。
这一点从“1+233”工作体系把握的四条原则可以看出: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借鉴已有规划建设成果,特别是承接好“十四五”规划,增强工作连续性、严肃性、权威性。二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充分考虑烟台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交通出行等短板制约,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历史欠账。三是坚持长远与当前结合。着眼中长期发展,以前瞻思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并立足当前明确3年任务目标。四是坚持产业导入。注重产城融合,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带动就业。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三区”建设,强化民生改善、营商环境、风险防控三项支撑保障——“1+233”工作体系连接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一抉择,源于奋进新时代的使命情怀,始于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的责任担当,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基于现实忧患的重大考量,更是这座城市迎风奔跑的风向标。
思想与共识
凝心聚力勠力同心
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统一不起来,什么事也干不成,至少是干不好,我们必须摒弃杂念、消除杂音,步调一致向前进。
上下同欲者胜!
“市委‘1+233’工作体系,站位高、思路清、目标准、措施实,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合烟台实际。”烟台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森说。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政治站位高、思路格局大、目标靶向准、推进措施实,集中展现了创新跨越的胆识和气魄,切实抓住了突破发展的关键和要害。”烟台保税港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克文说。
昆嵛山保护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丛刚表示,市委 “1+233”工作体系扭住了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昆嵛山保护区将突出生态功能区特色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发展大局。
“烟台是农业大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落实上级要求的硬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必须坚定扛牢的政治责任。”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鹏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聚焦市委“1+233”工作体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领域工作短板弱项,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阔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市委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松杰表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33”工作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行动纲领。市发展改革委将切实提高执行力,把抓落实作为头等任务,按照“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的要求,以务实的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阳表示,构建“1+233”工作体系是市委在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推动烟台高质量发展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制造业强市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本次全委会精神,责无旁贷、勇于担当、带头实干,奋力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奋斗创造人间奇迹。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
县域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7月30日至31日、8月23日下午至8月24日,市委、市政府分两个阶段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暨作风建设推进会议,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切实紧起来、快起来、跑起来,用心用力抓产业培育,精准精细抓经济运行,攻坚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党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9月15日下午,全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攻坚大会召开,当前,“1+233”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必须发挥党的建设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尽快落地落实。
如何突破芝罘?10月7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在芝罘区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突破芝罘工作。突破芝罘是构建“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的首要任务,是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保证群众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如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11月1日,我市印发《百户企业走访活动方案》,市委、市政府确定,1日-5日,由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带队,开展百户企业走访活动,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诉求,加快推动相关项目落地落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如何抓牢抓实项目建设?11月19日上午,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两周年推介活动在烟台开发区举行。当前,烟台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主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稳定增长。
城市更新,看芝罘!“璜山北片区,也就是很多老烟台人口中的‘小璜山’,提起这里,人们的印象就是‘老旧差’,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区,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居民盼望改造的意愿强烈。”璜山北片区由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城市更新指挥部具体负责实施,目前,该指挥部正在攻坚克难中蹄疾步稳,“现已完成摸底调查和预评估工作,相关工作正按计划加快推进中,年内启动改造。”指挥部负责人介绍。
对外开放,看烟台综合保税区!3月16日,综合保税区进口食用水生动物监管场地投入运营,这是目前烟台唯一一家运营良好的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口活鲜产品以帝王蟹、雪蟹、毛蟹为主,大多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智利等国家,平均每个月的进口量在40吨到60吨左右。”杰仕(烟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检验员刘昕介绍。
项目建设,看烟台开发区!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大型机械和工人们正在进行幕墙、精装及机电安装施工,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0%,再过不到2个月,一个新颖大气、美轮美奂的精品工程即将全面建成。
勇于突破局限,干则干好、干到完美、干到极致。高新区招商部高级主办李文静说,作为一名招商人员,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干成事的本领,更要有一股拼搏创新的冲劲儿,突破思维定势,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强化担当、快干实干。
“我们组织社区工作者、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市委‘1+233’工作体系,并传达到大街小巷、千家万户,激发大家的干劲和热情。”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冷晓燕说,将紧盯社区为民服务等重点任务、重要事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让社区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奋斗。
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人们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
对于2021,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一个共同感受:这一年,烟台走得着实不易。我们在压力中负重前行,收获着别样精彩。
守底线——
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决不要带血的GDP。
2月25日,我市在全市开展清理整顿非煤矿山行动,所有非煤矿山停产整顿期间,不得进行包括检维修在内的一切井下作业;
烟台开发区明确目标任务,组建工作专班,“超常规”推进自查与巡查,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
海阳召开会议“问计”、深入企业调研遴选好点子、硬办法,创新推出“教、考、查、评、奖、罚”六字诀,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 海事党建品牌名称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选择的公务员岗位较多,比如宣传部、乡镇机关的文秘岗位等等。几乎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写材料的人,因此在设置岗位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单位都会招录汉语言文学专业,当然进入单位后,你是否一定从事专门写材料的岗位说不准的。
4. 海上党建品牌
灯塔不可以注销重新注册。因为灯塔是一个物体,不是人或者账户,所以不存在注销或重新注册的概念。灯塔是一个起到指引作用的建筑物,在航海、载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本身并没有与用户的关联,也没有相关的注册操作。灯塔是对船舶和航空器的导航设备之一,可以提供信号和光线,帮助船员和飞行员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航向。在过去,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导航设备,灯塔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灯塔已经逐渐被其他先进的导航设备所取代。然而,多年来,灯塔一直以它在海上导航方向上的瞭望塔作用为船员提供方向和指引,也为人们留下了浓郁的海洋文化。
5. 海事局党建品牌L00G
江苏海事局属于长江海事局。
长江流域3家直属海事局(上海、江苏、长江海事局)和11家(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河南)省(市)地方海事局在武汉召开海事管理机构联席会议,确认14家海事机构将实现联动执法,此举标志着长江黄金水道海事管理联动机制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