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论文(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09 21:01   点击:29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学中出现的新词,是生态恢复重建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那什么是生态修复?我们不妨从“生态修复”的概念说起,来对其内涵进行探讨。

  何谓“生态修复”?  提到“生态修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态重建”。

  2002年以来,最新的定义为:生态重建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其中,“协助”是关键词。谁来协助?当然是人类。生态重建的实质,是希望人为地创造或促进生态系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通常以工程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为主,但主要的逻辑和理念仍必须是生态学的。

  “生态重建”的英文科学术语是“Ecological Restoration”,但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译作“生态恢复”,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在西方学术文献中,生态恢复(recovery)是特指“自然回复到原来事物,即生态系统被干扰之前的生态结构的过程”,“恢复”的发生是没有人的直接参与的自然发生过程,而“生态重建”却是在人为活动的辅助下实施的,这就是“恢复”与“重建”二者的根本区别,不容混淆。

  “生态重建”不仅英文释义不同于“恢复”,其科学含义与技术也要比“生态恢复”丰富得多,在生态管理中处于更高的层次,在生态文明和理念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而生态修复,比生态保护更具积极含义,又比生态重建更具广泛的适用性,也可用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既具有恢复的目的性,又具有修复的行动意愿,在中国语境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是否可以用生态修复来取代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笔者认为都不行,它只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地位是什么?  地球上现存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河湖水域、海洋,大多处在不同的退化阶段,因而,需要不同的对待和处置。

  其中,一小部分自然生态系统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它们大多处在开发较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一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原始草原,仍将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对大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实施或将要实施封闭式的保护,设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或各种其他类型的保护地。

  相当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处于轻度退化的状态,如有些森林已残缺稀疏,或转变为天然次生林。对这些生态系统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培育措施(抚育管理、促进更新等)进行生态保育或生态保护。

  有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或破坏,如过伐、过牧、过垦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退化。对这样的生态系统要采取较为强烈的修复措施,包括改造(如低效次生林改造)、改良(如草场改良)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各种保护(如禁伐、禁垦、禁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和修复措施,达到生态系统的再植复原和恢复重建的目的。

  在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彻底破坏消失的土地上,需要采取决然的重建或新建的措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造林种草,以仿造重建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果可溯源的话)或新建适合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新人工生态系统。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新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农田、工矿交通建设用地),由于种种原因其生态环境欠佳,需要人为改善。

  这包括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园林绿化、城市(郊)林业、建筑立体绿化及庭院内部绿化。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改良和修复,生态农业、农林复合经营、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矿及交通用地的矿山废弃地修复、采空塌陷地修复、工厂废弃地修复、厂区绿化、交通建设损害地修复、绿道建设、油气管线和高压线路建设用地的修复等。这里的修复含义中实际上包括大量的新建内容。

  在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即景观、区域乃至全球层次则需要大范围的综合治理,包括土地利用调整和合理的生态格局维持在内。综合治理性质的生态建设活动有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防治、生物碳汇增储等。

  以水土保持为例,作为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就要包括土地利用调整,造林种草等植被建设,使用保持水土耕作制度,牲畜改为圈养的调整,建设水平梯田和沟坝地,沟系中谷坊、塘坝和小水库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等。

  所有这些生态活动统归于一个大项目之下,可称之为“生态保护和建设”,它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一起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块基石。

  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生态修复必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来确定其行事准则。《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同时,要树立六大理念,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生态修复针对突出的生态问题采取行动,是为了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修复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又专门加上了“在生态建设和修复中以自然修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这样较为全面的诠释,意义深远。

  生态修复要为自然资本增值,全面增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供给、调节、支持、文化);要维护好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按照系统论的观念进行综合治理。

  生态修复有5条措施,第一是生态红线的划定。第二是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功能区划)。第三是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布局的调整,形成农、林、草、漠、泽、水与城市、交通、工矿之间的合理布局。这三条是前提。第四是以保护优先,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发挥自然恢复的潜力,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补水保湿。第五是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根据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工治理措施。如造林(植灌)、种草、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林下或林隙引入混交树种(草种)、抚育管理(修枝、除蘖、割灌、间伐、补植或补播、复垦);必要时的合理采伐更新(或更替树种);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水土保持措施(整地、修梯田、治沟等),设置机械沙障固沙等;辅以病虫鼠害防治及防火措施。

2.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开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

1.国家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2.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推动种养结合、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开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综合整治农村水系,因地制宜推广卫生厕所和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加强乡村无障碍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国家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建设农村住房应当避让灾害易发区域,符合抗震、防洪等基本安全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强化新建农村住房规划管控,严格禁止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鼓励农村住房设计体现地域、民族和乡土特色,鼓励农村住房建设采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材,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

6.国家对农业投入品实行严格管理,对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兽药采取禁用限用措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7.国家实行耕地养护、修复、休耕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的时间和区域,并可以根据地下水超采情况,划定禁止、限制开采地下水区域。

禁止违法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产业、企业向农村转移。禁止违法将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等向农业农村转移。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和土地复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

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唐三的海洋之心是通过他超过100%的海神亲密度和信仰之力修复的。

4. 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

当前农村存在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五大重点任务,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农业投入是结构是否合理。

农药减量控害工程,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研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和先进施药器械,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推广有机肥增施替代工程。

3、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记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提升工程。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污水处理利用率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农用地土壤保护与修复工程,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以及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

4、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包括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改厕步伐,改水改厕同,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现存的耕地不得擅自扩大规模。在主要河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重要海湾的敏感区域内,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河湖海洋、违法占用河湖水域和海域,严格管控沿河环湖沿海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逐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降低水土流失侵蚀强度。

5. 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运输交通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了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外,辽阔的海域还是交通的通道,防易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事业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6. 海洋生态修复措施

珊瑚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珊瑚礁能维持渔业资源对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的场所。在马来西亚,有百分之三十的渔获来源都是从珊瑚礁丛中捕得的。例如:海参、龙虾、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脊椎动物等。保存了珊瑚礁,就同时确保了渔业发展、渔民的工作及食物的稳定供应。

2.珊瑚礁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财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珊瑚礁的破坏无宁就是对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再从伦理上来考量,有许多实际的理由说明何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在珊瑚礁中有许多资源可资制造药品、化学物质及食物,当珊瑚礁被破坏了,许多物种也就在被发现其作用前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破坏了什么,但我们若不停止破坏,珊瑚礁恶化的情况将会持续,且许多尚未被发现的价值将会损失掉。

3.珊瑚礁保护了我们的海岸线珊瑚礁对于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健康的珊瑚礁就好象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

由于珊瑚对水温非常敏感,水温升高会造成珊瑚白化,随着气候变暖,珊瑚礁大面积的死亡,这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

7. 海洋生态修复的意义

面对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环境及其资源的严重破坏,近30年来,不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为数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海洋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特殊自然景观保护区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区等等。通过海洋保护区能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本来面貌;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护区的兴起,为人类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8.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海洋生物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维持者,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食物和能量,蕴含丰富的药用资源和基因资源,一旦一个物种灭绝,人类将无法利用其生物多样性,最终威胁的将是人类自身的生存。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多年来,我国制定了众多有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工作不断加强。但也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仍须健全和完善,海洋执法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唯有施行更加严格的制度、更加严密的法治,方能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伞撑得更牢。

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大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提高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包括强化陆海统筹,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强化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和船舶港口及岸滩污染整治;强化海洋工程污染防治和海洋倾废管理。

其次,要坚持保护优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依法拆除清理占用红线区的违规工程、设施和项目。实施最严格围填海管控措施和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海岸带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强风险意识,严密防控海洋生态灾害和突发事故。建设法治海洋,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再次,应当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督察,建立陆海一体化联动督察机制。发展绿色环保的海洋工程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领域的支撑作用,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也十分重要。应建立近岸带和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信息的公开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共同打造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为保护好海洋这个生机盎然的蓝色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9.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规划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

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并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

规划提出,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640万公顷,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10.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是什么

红树林的特点一、叶子,会吐盐

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依赖淡水,海里的生物也不例外。虽然周围全是海水,但对于红树林而言是“生理缺水”,它需要的是淡水,因此红树林首先必须解决淡水的问题。所有的红树植物都有“拒盐”的本领,通过构建特殊的“半透膜”体系将盐分过滤。过滤效率高的植物如秋茄和木榄可达99%以上,称为“拒盐植物”;过滤效率稍低的植物如白骨壤和桐花树也可达90%以上,吸入体内的多余盐分可通过叶片的盐腺分泌出去,称为“泌盐植物”。

红树林特点二、根,为支撑、为呼吸

抵御潮水冲刷和获取氧气是红树林需要解决的另外两大难题。不同的红树植物有庞大的且奇形怪状的根系,用以解决这两大难题。具有支柱固着作用的根系主要有:红海榄和正红树的支柱根、银叶树和秋茄的板状根等;具有呼吸和传输氧气作用的根系主要有:白骨壤的指状呼吸根、海桑属红树植物的笋状呼吸根和木榄的膝状呼吸根等。

11.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是提高海洋空间治理水平。健全陆海一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构建陆域、流域、海域相统筹的海洋空间治理体系。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构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的海洋生态环境管治格局。

二是实施海岸带美化提升工程。在闽江口、东山湾等重点海湾河口开展“蓝色海湾”、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每个沿海市(区)建设1个以上滨海沙滩景观带样板。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漳州八尺门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及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主要海湾互花米草外来物种防治,实施重点河口红树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四是联防联控陆海主要污染。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整治入海排污口,开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实施船舶水污染物分类管理,出台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

五是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海上环卫机制,集中攻坚清理近岸海域和海岸带既有垃圾。开展重点岸段的定期随机抽查,夯实海漂垃圾源头管控。建设重点岸段海漂垃圾视频监控和重点海域海漂垃圾漂移轨迹预测预报系统,推动海漂垃圾智慧治理。

六是提高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动态评估和常态化防控机制,建立重点区域涉海风险源清单和管理台账,建设生态海堤,筑牢海上安全防线,对涉海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逐步完善疏堵结合的监管措施。

七是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在科学研究、监测体系、增汇工程方面,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海洋储碳新机制等研究,探索海洋碳汇调查、监测、核算方法和蓝碳交易方法学,试点增汇工程,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