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
一般来说,国家对于退捕退船的渔民不仅有着一定经济补贴,而且还推出了其他的就业方式提供给大家生活,只是不同地区之间可能会有着不同罢了,这就需要大家去了解一下当地情况才行。
国家设立了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规定在海洋伏季休渔期间,未发生任何违法违规行为的渔船可申请该补贴。
休渔期渔民补贴政策:
1.退捕渔船船网证收回补偿政策
(1)补偿对象:具有本区户籍、持有合法有效的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或三证合一的“内陆渔业船舶证书”)的船舶所有人(船主)及其核定成员。
(2)补偿标准:
(2.1)捕捞网具。仅对捕捞证许可的网具进行评估补偿,许可网具数量范围内的按实际数量评估价补偿,超出部分不予补偿。
(2.2)捕捞权收回。持合法有效证件的退捕渔船按2500元/千瓦补偿,持有临时捕捞许可证的退捕渔船按1250元/千瓦补偿。渔船主机功率不满8.8千瓦的按8.8千瓦确定;渔船主机功率超过8.8千瓦的,按照《内陆渔业船舶证书》载明的功率数确定。
(2.3)退捕渔船和辅助渔船。持合法有效证件渔船、每户1条生产辅助船,按评估价补偿,第2条辅助船起按评估价依次递减20%补偿,最低不低于评估价的40%。对于宿城籍在外地的渔船,统一要求回区内评估处置。
2.住房安置政策
(1)安置方式:采取实物安置方式,安置实行“先退先选”,根据楼层、朝向不同,实行一房一价。原则上,住家船房屋面积低于80平方米的,安置房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下;80--120平方米的,安置房面积70--92平方米;120-160平方米的,安置房面积101-111平方米;160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房面积115-127平方米。对于无住家船、岸上又无住房的专业渔民,可根据家庭人口,按照不超过25m2/人予以安置。
(2)奖补政策。鼓励渔民进城,在宿城新区城区 购买商品房的(仅限一套,不包含储藏室、车位等),低于144平方(不含二手房),可按实际购房总价的8%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8万元),具体参照农房进城奖补办法;购房补贴期限截至2020年12月底(以协议签订日期及购房合同 备案日期为准),超期不再享受购房补贴。
3.就业服务补贴政策
(1)创业 相关扶持政策 。对退捕渔民取得营业执照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5000-2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具备条件的退捕渔民,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贷款额度个人最高50万元、企业最高300万元;创业人员入驻乡镇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租金补贴。
(2)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将重点水域退捕渔民的技能培训纳入补贴范围,对经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贴。培训期间,对其中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给予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
4.社会保障政策
(1)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参照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领取相应生活补助费,不再作为退捕专业渔民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
(2)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按照宿迁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乘以139筹集退捕专业渔民社会保障资金,建立个人分账户,用于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3)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从水域实行禁捕公告时间次月起,按照宿迁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退捕前已经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同时享受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2.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短期内难以见效。如何直面挑战?高体健在发言中也提出了应对的建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保护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保障生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逐步建立健全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要强化国土空间和资源开发管制。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实施工业绿色发展战略,推进工业集约化发展,严控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加快推进生态安全重点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立法。在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修订时,推动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相关条文。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相关的评估、监管、执法的标准规范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制定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落实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强化天然湿地保护和恢复,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强化自然海岸线保护,控制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探索建立以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国家公园体系,加强极小种群、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外来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
四要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调查和评估,彻底摸清家底,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规范生物遗传资源采集、保存、交换、合作研究和开发利用活动,加强出境监管。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监管,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建立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
五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水生态保护,实施江河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和系统整治,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六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要深度参与环境国际公约谈判,加强与世界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在全球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引导完善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和规则。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生态环境合作机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应对极端天气和低碳发展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七要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保护政策措施,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探索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生态安全综合数据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3. 海洋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
不破坏、不伤害、不采集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不饲养、不购卖、不食用珊瑚礁生物,尊重每一种生物的生存权利,并尽力维护海洋生物的生存。
2
/6
不把废弃物和垃圾倒在海边,维护海洋环境的清洁。完善法律规划和管理体制,建立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3
/6
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珊瑚特殊保护海域.4修复珊瑚礁生态,建立珊瑚礁动态监测网。
4
/6
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系统评价及研究,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5
/6
不要在珊瑚礁区打鱼、毒鱼、电鱼、炸鱼、采集海胆或其他珊瑚礁生物。因为这些活动都会直接破坏珊瑚礁生态,造成藻类不正常繁衍而影响珊瑚的正常生长。
6
/6
不要在珊瑚礁海域滥垦也不要把建筑或其它废土倾倒在海边,因为会造成水质混浊及优养化直接或间接杀死珊瑚及岩上的生物。
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1.
打开支付宝,在支付宝内点击“蚂蚁森林”;
2.
在蚂蚁森林内点击“种树”;
3.
在环保项目内点击“去保护海洋”;
4.
进入“蚂蚁森林丨神奇海洋”页面,点击“开始修复”,即可修复
5.
修复完成后用户可停留本关欣赏,也可继续下关修复。
5. 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并将其日期调整到6月8日。2017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Our oceans, our future)”。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2021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战略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力度的日益加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也更加严重。
由于生态补偿价值评估的复杂性,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无法得到有效补偿。
因此,应针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具体生态损害类型及特点,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进行评估,构建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模型。
并以渤中19-4油田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为案例,以期为海洋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提供模型和案例参考。
切实推进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工作,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7. 国家对海洋生态修复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恢复,沿海地区建设蓝色生态屏障,恢复海洋生态功能,提高海洋生态承载力。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普查,重点调查和评价98个海洋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
8. 我国修复海洋生态总投入超过多少亿元
开展全区海洋观测网络建设工作,完善海洋观测网络布局
研发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污染修复、入海污染物处置等实用技术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物种资源信息系统、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标准体系
建成全海域覆盖的在线监测观测监管体系
9. 关于下达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预算的通知
2021年3月3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0010亿元,比上年下降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海洋渔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取得较快增长,产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海洋生物医药业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增加值稳步提高;海洋电力业快速发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增幅较大;海水利用业保持良好发展,多个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海洋船舶工业企稳态势明显,新承接订单量增加;海洋工程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智慧港口、5G海洋牧场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呈现先降后升,逐步恢复的态势。
10.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办法
202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从自然资源管理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关键词。
国土修复,重在“得法”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黄河保护法正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与此同时,我国完成或加快推进的立法修法工作包括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法律,都注重生态修复理念,为国土修复工作提供全面法律支撑。
作为资源管理、生态保护领域重要改革任务,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管控围填海和天然林、湿地保护修复,以及推行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修复”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今年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第一年。作为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做了系统规划,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
真金白银,“还山复水”
8779亿元!这是最近5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数目。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陆续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地区开展25个试点项目;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支持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防沙治沙,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落实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还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首期募集资金8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地区开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
国家还通过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自然资源部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宁静、和谐、美丽,还给自然
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滩、还海,只要人类还万物休养生息的时间,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惊人的。
一定要给人类活动划定边界:“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统保护陆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极度重要和极度脆弱区域以及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冰川及永久积雪、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划入生态红线。
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实行严格用途管制,防止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特别是加强执法和督察,只要人类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时间,自然就会给人类一个不断更新的美好家园。
11. 2020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
1.逐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完善直达资金管理,强化对直达资金全过程、全链条监控,确保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2.支持省农信系统提升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功能,推动新增5项政策资金通过服务点直达基层。
3.支持龙岩市跨境电商中心建设,促进苏区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4.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重点促进全省镇、村32个旅游服务中心和35个重点A级旅游景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二、推进乡村振兴方面
5.将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新型经营主体补助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纳入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推进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提质扩面增效。
6.适度提高基层“三保”保障标准,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350元,提高农村低保困难群众保障水平。
7.扶持80个产业振兴示范村,采取上下联动、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产业带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10万元,促进村集体和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8.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标准,安排资金1.4亿元,支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及农村公厕管护。
9.支持建设“乡村书屋”25处及“大梦书屋阅读体验空间”拓展提升。
10.支持龙岩市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三、提高生活品质方面
11.将百岁老人重阳节慰问补贴标准从原来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进一步提高百岁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支持全省县(市、区)综合医院能力达标和提升,包括支持达标县建设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等“四个中心”,支持薄弱县综合建设和学科建设。
13.支持省级特色步行街项目建设,促进街市繁荣发展。
14.支持柘荣县部分村庄开展节能路灯建设,更新或新建节能路灯300盏。
15.支持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地旧址保护修缮。
16.支持林则徐出生地修缮,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
17.支持闽中司令部纪念园党史教育基地保护和修缮。
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18.支持小微出口企业通过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引导企业规避收汇风险。
19.减免2021年省本级164家资产评估机构团体会员会费及1029名资产评估师执业会员会费。
20.助力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领域、扩大服务供给,精准为园区800多家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咨询、审计一站式服务。
21.面向宁德市企业开展国际金融组织机构非主权业务政策的宣讲。
22.在宁德市开展“财政法规政策进企业”宣讲活动。
23.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助推莆田市2021年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比2020年度增长10%。
五、服务台胞台企方面
24.支持引进台湾建筑师(含文创)团队开展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对全省100个乡建乡创闽台合作项目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
六、数字赋能增效方面
25.加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涉及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完善“一站式”网上缴款。支持有关部门实现涉及社会保障卡补换工本费事项“立等可取”、一般不动产登记费事项缩短2个工作日。
26.为省直单位、社团组织提供申领电子票据数字证书代办服务,专门设立代办服务窗口,统一窗口受理、统一流程代办,实现代办受理率达到100%,报送省经济信息中心申领数字证书通过率达到100%,使用票单位线上“零跑腿”、线下“最多跑一次”就可申请到数字证书。
27.通过“福建省财政厅政务公开网——福建会计专栏”,为会计人员提供会计公益课程。
七、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28.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项目。
29.支持泉州市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争取中央资金3亿元支持实施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泉州市北部海岸带保护修复,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
30.支持建设300座城市环卫工人休息屋及配套设施,每座给予补助5万元。
31.支持国家公园沿线20个行政村开展绿化美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32.支持泉州德化县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33.支持浦城县开展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工作,创立有效防控、合理补偿模式。
34.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节能法律法规,推动基层财政部门创建节约型机关,推动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领域的绿色创建行动。
八、基层治理工作方面
35.支持基层综治维稳项目建设,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36.支持基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为困难群众、特殊案件当事人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接待人民群众法律咨询,免收法律服务费,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37.宣传国债知识及银行账户安全防护措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