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数据专网接入(海洋数据集)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06 00:18   点击:7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数据集

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被海洋储存,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最新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比2019年明显增加,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的水同时烧开。在过去80年中,每一个十年海洋都比其前一个十年更暖。海洋变暖也使强台风、飓风和极端降雨变得更多。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从而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同时,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过去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可能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这一现象也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海洋数据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的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科学类。

大气科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看海洋技术,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海洋数据集网站

海上通海洋气象软件提供在线的日本传真图,实时更新,数据来自JMA

4. 海洋数据集成的必要性

。863计划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信息网络、深海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天地观测系统、海洋观测与探测、新一代核反应堆、超级杂交水稻、抗虫棉、基因工程等方面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重视高技术集成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点;同时,围绕国防现代化建设需求,发展我国新的战略威慑手段和新概念“杀手锏”装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863计划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高技术研究发展的一面旗帜。更为重要的是,863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海洋生物数据集

海洋中蕴藏着一笔巨大的宝藏,这笔宝藏包括四个方面: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化解未来的能源危机是毫无问题的。

海底是海洋动植物残骸的集聚地,这些海底沉积物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形成了多余的带正电的氢离子,于是海洋表层和底层的电位差产生了,从而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生物电池。

海底的矿产资源,其种类之繁多,含量之丰富,令人惊叹。在地球上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在海洋中存在。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钠、镁、硫、钙、钾、溴、碘、碳、氟、硼、铀等。它在海水中的含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它们都提取出来,平铺在全世界的陆地上,那么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0米!

海洋每时每刻都在不息地运动着,这永不息止的海水运动,使海洋拥有了无穷的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6. 海洋数据统计

长江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平均每秒钟,就有约3万立方米水流经过,如果以年来计算,每年流入大海的长江水甚至接近了一万亿立方米。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不仅是我国的第一长河,在全亚洲也是最长的。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两条河比它更长,那就是全长6650公里的尼罗河以及全长6400公里的亚马逊河,而长江的长度约为6300公里,所差不多。长江在长度上虽然是世界第三,但其水能却位居世界第一。

长江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平均每秒钟,就有约3万立方米水流经过,如果以年来计算,每年流入大海的长江水甚至接近了一万亿立方米。这是一组非常壮观的数据,但在赞叹其壮观之余,我们又不禁觉得有些可惜,每年近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就这样白白流入大海是不是太可惜了?要知道,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可是低于世界平均值的,而且由于水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干旱缺水的问题。一方面是缺水,另一方面却是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岂不可惜?

1972年,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太空中为地球拍摄了一张照片,在这种照片中,地球显示出了清晰的蓝色,因此这张照片就被命名为“蓝色弹珠”。

之所以在太空中眺望,地球会如同一颗蓝色弹珠一般,就是因为地球是一颗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的星球,在地球表面大约70%都是水,而陆地面积只占到了30%。不过这70%的地表水之中,97%都是海水,淡水是极其稀少的。地球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还并非全部都可以为我所用。因为其中有很多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川,还有一些深埋于地下,总之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细算下来,还不足地球水资源总量的1%。

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存在的,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我国幅员辽阔,而自然界中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可能是绝对均衡的,所以就必然会有一些地区面临干旱缺水的问题。一方面是干旱缺水,另一方面是每年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我们能不能把长江水截留下来?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每年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如果能够截留并输送到需要的地区,那么很多地区干旱缺水的现状都可以得到彻底改变,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奔腾而过的长江水如何截流呢?如果我们要想不让长江水流入大海,那就只能将其引入一个地方存储起来,也就是建造一座用于储水的人工湖,然后再从湖中将水引流到缺水地区。而要建造这样一座人工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长江每年流入大海的水量接近万亿立方米,而我国现有的储水量最大的水库就是三峡大坝,其总容量还不到4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三峡大坝的储水量还不足长江年流量的4%,而要建造一座与长江年水流量相匹配的水库,那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况且抛开技术难度不谈,如此大规模的截流长江水,必然会给沿途生态造成难以估算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是难以承担的。如此说来,只能够看着如此之多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吗?其实不能说是白白流入大海,因为这些流入大海的水最终还是会回来的。全世界的外流河都在源源不断流入大海,如果流入大海的水是一去不复返,那么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可能早就枯竭了。事实上地球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水循环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通过某种形式实现地点转移的过程,而海陆大循环是地球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河水流入大海,而海水在经过阳光照射之后会蒸发,以气态的形式上升到大气之中,而后水蒸气会随大气环流移动,再次回到陆地上方,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些水蒸气又会再次凝结为水滴降落下来,从天空落下的水滴,有的直接汇入江河,有的则流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地下水又有一部分会渗出地表汇入河流。

所以长江水并不是单向流入大海,这些流入大海的水还会通过另外一种形式重回陆地,正是因为有了海陆大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才能够处于不断更新之中,地球才能够因此而生生不息,长江之水并没有浪费掉,它只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惠及地球生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