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的地形
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地形复杂的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黄、渤海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约有三分之二在大陆架上,但有部分陆坡和海槽;南海二分之一面积在大陆架上,阶梯状大陆坡及张裂的深海平原占据南海海区绝大部分,南海以东太平洋海区绝大部分为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所占据,海底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2. 海洋的地形特点
海相沉积的简称,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沉积物、岩石或岩层。按其形成时的深度,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次深海相、深海相等。
海相:对于地质学家来说,现代的地球表面就是他们的实验室。地球表面可以划分出若干个不同的地理景观单元,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海洋(大陆架、大陆棚、大陆坡、海沟、深海平原) 。这些不同的地理单元均有其独特的与其它单元不同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可以研究现代各种自然地理景观单元的物理化学特点、生物特点以及沉积物特点。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通过对保留下来的沉积地层和古生物的研究和分析,来推断其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一定的沉积环境可以形成特定的地层、岩石类型及古生物组合。换言之,一定的岩石类型、地层及古生物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环境。研究沉积岩,一方面研究其特征,另一方面研究其成因及沉积环境,这样,就引入了“相”的概念。
陆相: 沉积相的一类,和海相相对,即在陆地地区形成的沉积。
陆地总体是接受剥蚀为主,但在相对低洼地区则可接受沉积。
和海相沉积相比,陆相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横向变化显著,地层对比较困难。沉积物中以碎屑(砾、砂、泥)成分为主,有时含有陆生动植物化石。
陆相沉积对于气候和地形的反映十分敏锐,在不同气候、地形和外营力的条件下便有不同类型的沉积,主要有残积、坡积、洪积、冲积、湖泊和沼泽沉积、风积、冰川和冰水沉积、洞穴堆积等。
3. 海洋的地形图
显示的是海底地形谷歌海洋“GoogleOcean”,Google研发的海洋地图产品,为使用者带来世界各地海洋的水下全景图。
用户只要从谷歌首页下载最新版本的“谷歌地球”就可免费获得“谷歌海洋”。最新版本的“谷歌地球”可以帮助用户“深入”海底、“潜游”于海底火山口周围,“盘旋”于失事船只上空,“飞行”于洋底山脉之上。
这套软件还可以显示海洋的保护区域,用户可以对带有卫星跟踪系统的海洋动物进行跟踪研究。
“谷歌海洋”不但可以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还能满足普通人“遨游”海底世界的愿望,人们将有机会在红海和大堡礁等著名的潜水地区进行虚拟“潜水”。
谷歌还计划通过这一工具,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向人们展示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海洋的。
4. 海洋的地形类型
1、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2、大陆坡: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
3、大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
4、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5、海洋盆地:是在海洋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海底山脉。
5. 海洋的地形区域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部分。大陆边缘约占22%,大洋盆地约占45%,大洋中脊占33%。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组成;但有的大洋稍有特殊,如太平洋,它的大陆隆不发育,被海沟取代。大陆边缘地形复杂,陆架浅海一般一二百米深,在陆坡上的峡谷,深者可达三四千米。 大洋中脊是全球规模构造,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总长约8万多公里,是地球最长最大的山系,雄伟而状观,其上伴有地震和火山,为地球板块间的边界。 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被海岭分割成若干海盆,海盒内有深海平原,水深一般在四五千米;另外,还散布着一些海山和深海丘陵
6. 海洋的地形结构是什么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海底地形与陆地一样,有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态。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浅海底。大陆坡是大陆架 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岭、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沟、海槽、深海盆地等负地形。
7. 海洋的地形是什么样的
你好! 你是想问海底地形的形态吗? 海洋中的陆地就是岛屿,岛屿一般是中部高四周低。 海底地形起伏不平,由陆地边缘到海洋中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