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碳汇的计算(海洋碳汇概念股那3家)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02 22:57   点击:22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碳汇概念股那3家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碳汇,每年吸收全球约一半的碳排放量。如能提升碳汇功能,固定更多的碳,将会分担部分减排的压力。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开展的科学研究较多,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早在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允许各国通过人工造林、森林和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导致的“碳汇”用于抵消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在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幅增加了森林碳汇,也是不争的事实。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固碳能力毫不逊色。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就指出,海洋生物具有固碳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的独特优势。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上,加强海洋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望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的又一重要措施。尽管海洋碳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理念到行动还面临不少挑战。

和陆地碳汇相比,我们对海洋碳汇的储量、速率、过程机制和功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尚未建立起专门的观测和评估体系,难以做到“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建立健全海洋碳汇的核算体系,形成系统的海洋碳汇核查理论、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通过科学进步,凝聚更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我国海洋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几十年来,受到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沿海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红树林面积丧失了60%,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海草床绝大部分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碳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增加海洋碳汇首先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海洋就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近年来,渔业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原理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达到负排放的功效。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现代立体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广阔海域具有了巨大的空间潜力。通过筛选高效良种,构建增汇模式,蓝碳产业未来可期。

海洋碳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取决于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撑。我国前期探索值得称道,后续应加强群策群力,尽早形成中国方案,充分激发海洋碳汇的价值和潜力,为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不断努力实践,从而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2. 海洋碳汇 上市公司

一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我国尚有6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以及相当数量的边际性土地等可用于植树造林。“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完成造林约600万公顷。

  二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大力开展森林抚育,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十二五”期间每年拟完成森林抚育500多万公顷。

  三是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严格控制森林火灾、乱征占用林地以及滥砍乱伐,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源自森林、湿地等的碳排放。

  四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加大对森林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和培育能源林资源。

  五是多使用木材,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加强速丰林建设,多使用工业人工林的木材,提倡“以木代塑”“以木代钢”,增加木制林产品固碳。

3.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与哪种气体的关联?

主要指森林、草原、湖泊等从空气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汇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自愿减排量(CCER),可按一定比例用于抵消部分排放配额,抵消比例由国家碳交易的主管部门确定。

4. 海洋碳汇概念股票

所谓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它包含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这里第二碳汇是二期的碳汇项目。

5. 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

珊瑚礁是生产力水平最高,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珊瑚礁全球衰退,已经影响到珊瑚礁的钙化和碳循环过程,也加大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珊瑚礁二氧化碳“源-汇”争议。尽管珊瑚礁的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但考虑到珊瑚礁生态系统内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造礁珊瑚特殊的混合营养特性,其作为碳汇功能的属性也不容忽视。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预计每年可固定 9 亿吨碳。海洋中来自珊瑚礁的初级生产力高达 300—5 000 g C·m-2·a-1,而非珊瑚礁系统只贡献 50—600 g C·m-2·a-1。虽然珊瑚礁潜在的碳汇功能早已被发现,但由于其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珊瑚礁在很长时间一直被定义为碳源属性。

目前,珊瑚礁的碳源/碳汇属性仍然存在争议,还没有被纳入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为代表的海岸带蓝碳收支中。因此,厘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源-汇”机制、探索将珊瑚礁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生态调控方式和途径,是当前最为紧迫的珊瑚礁生态修复之举,也是服务好国家碳中和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6. 海洋碳汇是什么意思

碳汇是个碳排放相对而言。15年的联合国巴黎大会签订的巴黎协定,主要内容是限定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但是,减少碳排放,意味着要关停一些高耗能企业,意味着GDP受到影响,而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现在美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益性”问题而对本国经济做如此大的手术,所以碳排放在国际上一直难以推行。

碳排放不好搞,所以国际上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新词汇,就是碳汇,碳汇就是将二氧化碳汇集到一起。具体来说,以林业碳汇为例,就是将二氧化碳通过森林吸收汇集到树木及土地上,以达到减少地球二氧化碳的目的。因此,目前来说,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源,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汇”。碳汇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作用。但是目前碳汇的难题在于计算方法学和与经济难以结合的问题,一吨碳汇国际上也就几十块钱,而且计量上目前国内大概就竹林碳汇方法学通过了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其他的像海洋、沼泽等碳汇方法学都没有形成科学的权威的论证。

7. 海洋碳汇核算指南

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

8. 海洋碳汇类型有哪些

绿碳和蓝碳是两种不同的碳汇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 来源不同:绿碳主要是森林和其他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而蓝碳则是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2. 存储方式不同:绿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植物体内,可以在林木、森林土壤、湿地等地方积累;而蓝碳则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碳并将其沉积到海底,存储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中。

3. 影响因素不同:绿碳的数量和质量受到气候、土壤、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蓝碳的数量和质量则是受到海洋温度、盐度、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4. 相关政策不同:在国际气候变化政策中,绿碳通常被视为森林保护和气候相关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而蓝碳则被视为海洋管理和沿海开发的重要因素。

9. 海洋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 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2. 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3. 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 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5. 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 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7. 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8.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9. 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10. 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11. 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12. 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13.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14. 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15. 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6. 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17. 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18.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19.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20. 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21. 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2.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23. 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24. 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5. 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6. 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27. 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8.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9. 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

30. 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31.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32. 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33.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34.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35. 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36. 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7.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8. 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

39. 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0. 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41. 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42.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43. 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44.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45. 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46. 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47. 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48. 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49.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50. 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