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马其顿通往海洋的河流(马其顿通往海洋的河流叫什么)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30 22:00   点击:20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马其顿通往海洋的河流叫什么

地中海气候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法国南部 安道尔 圣马力诺 梵蒂冈 克罗地亚和波黑西南 阿尔巴尼亚 马其顿 保加利亚 马耳他 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 摩纳哥温带海洋性气候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北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以西地区)、丹麦、冰岛(南部)

捷克 波兰 瑞典

2. 马其顿海运港口

从大流士一世的时代起,在波斯帝国中即已有某些主要道路存在,可能从爱琴海上的以弗所起,经过萨迪斯、巴比伦、埃克巴塔那和巴克特拉,有一条大路一直可以通到塔克西拉。这一条大路即为亚历山大的交通轴线——一种古代的西伯利亚铁路 ] 。

除了这一条大路和一些支道以外,亚历山大还有海运之便,在战争开始时,安提帕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达达尼尔的交通线不被切断。在提尔被攻陷后,对于爱琴海的威胁也消除了,这个责任又改由费罗克尼斯(Philoxenes)来担负。依照普鲁塔克的记载,费罗克尼斯的官衔为“小亚细亚海岸线总督”,实际上,比较合适的头衔应为基地指挥官。费罗克尼斯的司令部设在以弗所,就是主要交通线的西端顶点,他在那里集中补给品和从马其顿及希腊派来的补充人员,并将他们转送给亚历山大。当苏萨被占领后,亚历山大又指派米尼斯(Menes)指挥腓尼基与西方之间的海上交通,当塞萨利部队服役期满之后,他又命令从海上把他们由叙利亚运往欧波亚。最后到其统治将终时,亚历山大又在忙于开辟帕塔拉 [ 注:在印度河上 ] 与巴比伦 [ 注:幼发拉底河上 ] 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以便帮助他控制印度。

从西至东,以主要大道为枢轴,亚历山大将其陆上交通分成几个区,每一个区由一位军官负责指挥。最西面的一个区包括小亚细亚在内,由安提哥那负责,其司令部设立在佛里几亚的西莱拉。在其东面的一个区,可能是到米西德或希拉特为止,首先由帕尔米尼奥指挥,以后又改为克林德,司令部设在埃克巴塔那。再往东可能就是巴克特里亚地区,更往东去即为印度地区,不过对于这两个地区却已经没有什么记载了。

虽然我们对亚历山大的交通组织已经无法得知其详情,但是从其补充和补给可以源源送达这一点上看来,可以想见它是有高度组织的。亚历山大沿着主要的大道设立了许多仓库,其间的距离都是一天的行军里程。此外,亚历山大对于波斯的驿站制度不仅继续使用,并且还进行了改良。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当亚历山大在撒马尔罕(Samarkand)时,有人从海边把希腊的水果送到了御营之中——这中间的距离在3000里以上。

3. 4.马其顿有( )条国际航线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腕、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镇压希腊人的反叛后,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腐败,政局不稳,国势日衰。波斯在小亚细亚仅部署有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余艘。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波斯军约3万人沿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渡河。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中央,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命令先头部队佯动,诱使敌军向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中央。激战中,马其顿军发挥长矛优势大量杀伤敌人。波斯骑兵亡千余人,其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即溃败,2000余人被俘。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初战告捷,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奇里乞亚。前333年10月,远征军在西利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之战中击败大流士三世所率12~13万大军,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大流士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求和,遭拒绝。亚历山大率军继续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军据点,从而确保了远征军与希腊之间的交通线。前332年初,远征军抵达滨海要塞提尔(今黎巴嫩的苏尔),遭坚决抵抗,经7个月陆海夹攻,始破该城。此役,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俘。此后,亚历山大又用两个月时间攻占加沙。至此,远征军彻底摧毁波斯海军基地,切断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制海权。11月,亚历山大进军埃及,兵不血刃,占领上下埃及。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进军。为保证给养,他把进军路线选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人烟稠密地区,于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大获全胜。大流士三世逃往米底。远征军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经短期停留后继续北上,向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进发,追击波斯国王。在米底首府,亚历山大遣回希腊盟国士兵。前330年夏,亚历山大沿里海南岸东进,进入帕提亚(安息)时,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属下巴克特里亚(大夏)总督拜苏斯所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于前329年春穿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亚,追击拜苏斯至粟特 ,并将其处死 。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其中尤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马拉坎达(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余,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前327年夏,他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离开巴克特里亚,率兵约3万人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前326年4月,远征军由布克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与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亚历山大率军渡河作战,消灭波鲁斯步兵近2万、骑兵3000,迫使波鲁斯国王投降。远征军继续东进,抵达希发西斯河畔。此时,军中疫病流行,官兵厌战情绪增长,亚历山大被迫于前326年10月决定停止东征并撤军。他分兵水旱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经阿拉伯海入波斯湾至幼发拉底河口(希腊人从未走过的新航线);陆路一支经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亚历山大亲率;另一支北上阿拉霍西亚,然后向西与亚历山大会合。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抵巴比伦,东征结束。

4. 马其顿在哪个半岛

马其顿首都是斯科普里。斯科普里现有人口约54万,首都机场PETROVEC距离市区17公里,市内有长途巴士通往全国各主要城镇,也有国际长途巴士驶往周边各国。巴尔干半岛通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5. 马其顿通往海洋的河流叫什么名字

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克罗地亚语:Republika Hrvatska),简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同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和东南部同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为邻,西部和南部濒亚得里亚海,总面积566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880千米。国土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和中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海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国设20个省和1个省级直辖市。截至2022年6月,总人口为406万人,主要民族为克罗地亚族,其他为塞尔维亚族、意大利族等,共22个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11]

6世纪末和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10世纪,克罗地亚王国建立。1918年12月,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克罗地亚成为南联邦6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

6. 马其顿主要港口

塞尔维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周边到黑海,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的直线距离其实都不算远。

从塞尔维亚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海岸线的重要性。首先在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同属南斯拉夫。首都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拥有大段海岸线,以及众多优良的港口。塞尔维亚地区的物产,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港口出口到世界各地。塞尔维亚地区的化工和纺织工业一直比较发达,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前,塞尔维亚地区的化肥年产量可以达到350万吨,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年产量也非常高,当时欧洲最大的粘胶纤维出口商就是塞尔维亚的企业。

7. 马其顿通往海洋的河流叫什么名称

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被称作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使得周围河流冬季涨满雨水,夏季干旱枯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大岛屿有马略卡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等。 地中海中的群岛: 巴利阿里群岛、艾奥尼亚群岛 地中海中的岛屿: 马略卡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罗得岛、马耳他岛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大岛屿有马霍卡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其中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上的第一大岛,撒丁岛排位第二,塞浦路斯第三,科西嘉岛第四,克里特岛列第五。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岛国,位于土耳其以南。至少在公元前800年腓尼基人就在此定居,后来相继被亚述人、埃及人、波斯人、马其顿希腊人、埃及人、罗马人(58 公元前)占领。

拜占庭从公元395年-1191年统治该地,并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被英格兰理查德一世占领。1489年被威尼斯兼并。1571年被土耳其征服。1914年大不列颠宣布拥有其统治权。1960年塞浦路斯独立。尼科西亚是其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642731。塞浦路斯的居住主要分为两大人群:土耳其人与希腊人。 科西嘉岛 科西嘉岛距离海岸193千米,在法国东南海岸,岛面积为8480平方千米,是地中海群岛中第4大岛,居民约55万人。在葱翠高山和湛蓝大海之间科西加岛为一绝佳度假胜地。

科西嘉岛与其他几个岛屿一样充满了动荡,这里最先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曾经被罗马人占据,然后又被比萨与热那亚共和国占领,1769年又成为法国领土,这一状态一直保留到今天。这个岛屿不仅产生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拿破仑,而且产生了许多航海家与地图制作者,其中不乏阿拉伯人。 马耳他岛 马耳他也是个不能忽视的小岛。全境由五个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面积最大,面积316平方千米,它处在地中海东西方的交界处。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海岸线长180千米。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该岛人口主要组成为阿拉伯人、西西里人、(法国)诺曼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以及英国人。当地人说英语和一种带有闪族特点的马尔它语,也有很多人说意大利语。所有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历史上马耳他曾经最先被腓尼基人占领,后来是希腊人,再后来迦太基人,最后是罗马人。

后来阿拉伯人、诺曼地地人、土耳其人,最后是拿破仑。19世纪初期英国人驱逐了法国人这里成为英国殖民地。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提升了马岛的战略地位,这里成为蒸汽船到印度与东亚的装煤加运站。

二战中间,这里是德国与意大利轰炸最为彻底的一个区域。上个世纪该岛获得独立,成为一个宪政国家。 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英语:Sicily意大利语:Sicilia;法语:Sicile)是地中海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岛。它属于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的西南。东与亚平宁半岛仅隔宽3公里的西西里岛卫星图片墨西拿海峡。公元前八世纪至前六世纪希腊人在岛东岸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41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以后历经汪达尔、拜占庭、诺尔曼人等统治,1442年并入西西里王国,不久又分裂,改受西班牙统治,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国。1946年5月起西西里岛获得自治权。 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平原。多地震。地中海式气候,北部、西部较湿润,南部较干燥。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朗博利岛上的斯特朗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农业以小麦、蔬菜、葡萄、棉花为主,并多柑橘、柠檬等亚热带果品。西海岸渔业发达,产沙丁鱼和金枪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此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从而促进了地区工业的发展,还有硫黄等矿藏和盐场。 由于许多世纪以来与不同血统和身体型态的种族相接触,西西里人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民族。尽管处于地中海许多种文明的交汇点,但由于远离意大利半岛,所以西西里仍旧保留着许多较为农村化地区的特点。大多数西西里人说意大利语的西西里方言。有时这个方言也被认作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少数人说阿尔巴尼亚语或希腊语。大多数人信天主教。社会问题严重,例如:人口过度密集、浪费、贪污、环境污染、缺水和国际性的非法组织(黑手党)。 地中海曾被认为是以前环绕东半球的特提斯海的残留部分。知道它是在结构上较为年轻的盆地。其大陆棚相对较浅。最宽的大陆棚位于突尼斯东海岸加贝斯湾,长275千米。亚得里亚海海床的大部分亦为大陆棚。地中海海底是石灰、泥和沙构成的沉积物,以下为蓝泥。海岸一般陡峭多岩,成很深的锯齿状。隆河、波河和尼罗河构成了地中海中仅有的几个大三角洲。大西洋表层水的不断注入是地中海海水的主要补充来源。其海水循环的最稳定组成部分为沿北非海岸经直布罗陀海峡注入的海流。整个地中海海盆构造活跃,常有地震发生。是世界上强地震带之一。这里水下地壳破碎、地震、火山频繁,世界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即分布在本区。 西西里岛与非洲大陆之间有一海岭将地中海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地中海中有3个由海岭隔开的主要海盆。由西向东分别为:阿尔沃兰海盆、阿尔及利亚海盆和第勒尼安海盆。地中海东部为爱奥尼亚海盆(其西北为亚得里亚海)和勒旺海盆(其西北为爱琴海)。地中海中的大岛屿有马略卡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海域中的南欧三大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岛屿,将地中海分成若干个小海区:利古利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伊奥尼亚海、爱琴海等。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岭和海盆交错分布,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到非洲突尼斯一线为界,把地中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岖不平,深浅悬殊,最浅处只有几十米(如亚得里亚海北部),最深处可达4000米以上(如爱奥尼亚海)。有的地方,一条航行着的船只,船头与船尾之间,水深相差竟有四五百米之多。 1970年,地理学家Kenneth J. Hsu 和 William B.F. Ryan曾在海洋调查船Glomar Challenger号上致力收集调研资料。这次特别巡航的一个目的是调查地中海的地层以及解决关于其地质历史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有关地中海地区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600百万年前发生剧变的证据。大部分古老的生物都几乎灭绝了,尽管一些顽强的种类得以生存。一些动物成功地迁移到了大西洋。不久后,这些动物又回来了,并带回来新的物种。为什么这最近的动物灭绝和迁移会发生呢? Glomar Challenger号上科学家们的另一个任务是尝试去确定深埋在地中海海底穹顶状巨块的起源。这些结构在早些年被回声探测器探测过,但是它们在探测过程中从未被穿透。它们是像美国海湾海岸一带的含盐圆顶状巨块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在地中海海底之下会有这么多坚硬的结晶盐呢? 带着这些清楚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科学家们登上Glomar Challenger号前往地中海寻找答案。1970年8月23日,他们恢复了一个样本。这个样本由石膏鹅卵石和火山岩碎块组成。周围没有鹅卵石被发现,这可能说明这些小石头不来自附近的大陆。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海底岩层穿透实验的进行,石膏固体样本被不断地放在甲板上。而且,这些膏状物的组成和结构特性表明它们形成于沙漠。在石膏层上下的沉积物中包含了微小的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是开放性的海洋环境。当钻到地中海盆地中心的最深处时,科学家们从钻管中获得了坚实的、光亮的结晶盐。跟结晶盐相互嵌在一起的薄层像是被风吹起的泥沙层。 时间明确地阐明了一个假设。调查者们构思了这样的理论:大约2000万年前,地中海是一条宽阔的航道,它通过两条狭窄的海峡与大西洋连接。地壳运动封闭了海峡,被陆地包围的地中海也开始蒸发。由蒸发引起的越来越高的盐度造成无脊椎动物种类的灭绝。只有一些能抵抗高盐度条件的物种保留下来。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盐水浓度太高以致硬地层的硫酸钙发生沉淀。在盆地的中间深处,剩余盐水的持续蒸发形成更多的可溶的氯化钠(盐)。后来,在上层沉淀物的重压下,盐向上形成了含盐的圆顶。然而在这之前,地中海是一个3000米深的大沙漠。然后,550万年前发生了洪水。作为地壳调整和断层作用的结果,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打开了,水流像瀑布一样壮观地涌回地中海。湍急的水流冲击并摧毁了坚硬的含盐层,使把它们磨成了Challenger号获得的第一份样品中所观察到的鹅卵石。随着盆地的填充,普通的海洋生物又回来了。不久后海洋软泥层开始在老的硬地层上堆积。 盐、石膏、动物区系的变更,还有不寻常的沙砾层都为地中海曾经是块沙漠的理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