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物现状和原因
是地球重力的原因。
地球生物都会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生物要生存,就必须有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内部组织和结构,必须给予这些内部组织以足够的空间,也就必须具有维持内部空间和保持其外形的能力。地球具有重力(地心引力的表现),重力会把所有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具有势能)的物体都拉向地球表面,使生物各部分与地表的距离为零(此时生物对地表的势能为零)。而植物要尽可能靠近阳光,取得生存优势,要长高;动物要具备移动能力,要保持身体的外形,就都要具备身体内外的支撑结构。植物的支撑结构为纤维素组成的网络组织;动物的则为骨骼。
所以,植物要长高,就必须先长得粗壮。而动物要尽可能长得大(也是为了取得生存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先具备强壮的骨骼系统。但在长高、长大与地球的重力之间会产生矛盾。就是长高、长大、粗壮,则重量增大,需要抵抗的重力也增大。所以陆地生物都不可能长得太高、太大。
而海洋生物就没有这个矛盾,至少这个矛盾变得轻微了。这是因为与空气相比,水的浮力抵消了绝大部分的重力。所以水生植物不需要强壮的枝干,水生动物也不需要强壮的骨骼。因此,海洋生物(不管是动物不是植物)都可以长得比陆生生物大许多。
2. 海洋生物面临的问题
答案D
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据实测,每滴石油在水面上能够形成 0.25平方米的油膜,每吨石油可能覆盖5×106平方米的水面。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还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人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的最大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鱼卵死亡、幼鱼畸形,还会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
3. 海洋生物现状和原因分析
空气潮湿
太平洋内海产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盛产金枪鱼、沙丁鱼、鲱鱼、鳕鱼等鱼类,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海豚、海狗、海豹、鲸鱼等海兽。太平洋里的海底植物的种类也及其丰富,除了植物与动物,太平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太平洋海域广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是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
4. 海洋生物现状和原因论文
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为《海底世界一夕》是一篇非常细节丰富的文章,读者可能会对其中某些特定细节产生疑惑,比如海底生物的命名、文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概念等等。同时,这篇文章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背景知识的人都能够理解的,比如不熟悉海底生物、海洋生态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人可能存在阅读障碍。为了理解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资料,比如查阅海洋生物的百科全书,了解其中提到的生物类别;查阅相关的科研论文或科普文章,了解文章中提到的科学理论和概念。同时,也可以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篇文章。
5. 海洋生物发展
20278种
一、海洋生物种类
我国管辖海域已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海洋动物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的鲸类。从海面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
2、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植物属于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 1万多种。
3、海洋微生物及病毒
海洋微生物来自(或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或高压、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子代的微生物均可称为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原虫)、原核微生物(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无细胞生物 (病毒)。
扩展资料
常见的海洋动物有:虎鲸、抹香鲸、海豹、海豚、海狮;
爬行动物:海蛇、海龟;
海鱼:鲨鱼、珊瑚鱼、章鱼、电鳐、蝴蝶鱼等;
软体动物:海兔、海星、石鳖;
肠腔动物:水母、海葵、珊瑚等。
6. 海洋生物现在的生存环境
你指的有点宽泛,主要指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