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海洋能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海洋能是指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海风能、海洋热能等,这些海洋能经过合理利用可以转换成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海洋能蕴藏量巨大,具有可再生性,属于清洁能源,在全球调整能源结构、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海洋能开发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已经成为较多沿海国家着重开发的能源之一。
经过不断发展,部分海洋能已经被列入到较多沿海国家的开发利用计划中,但由于海洋能开发利用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部分关键领域技术瓶颈尚未突破,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比,现阶段全球海洋能开发利用程度依然较低。海洋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随着其应用技术不断进步,受全球各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海洋能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海洋能发电装机容量迅速攀升,增长近一倍;2011-2019年,全球海洋能发电装机容量较为平稳,维持在520MW上下浮动。由此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较小。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地区均在开发利用海洋能,其中,欧洲地区应用比重最大,潮汐能是其主要开发利用领域。
中国海岸线有1.8万公里,海洋面积有470万平方公里,海洋能可开发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增长。我国海洋能理论潜在量中,温差能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左右,而我国开发技术成熟、开发规模相对较大的海洋能主要是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领域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从技术领域来看,我国潮汐能与潮流能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潮汐能发电装机容量最大,潮流能发电装机容量相对较小;波浪能发电技术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发电设备可靠性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总装机容量小;在温差能与其他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海洋能种类多样,蕴藏量巨大,且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其可开发潜力巨大。在全球市场中,欧洲地区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相对较大,我国经过不断发展,在部分技术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领域技术尚不成熟,需要继续探索。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未来随着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成熟,我国海洋能市场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就目前全国而言,四大海洋产业(按海洋GDP排):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给出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2020年5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
3. 海洋经济产业链
国际海洋智区项目定位“TOD双站之上、西海岸动能之芯”,规划范围约2800亩,投资额约300亿,项目以海洋产业为主导、智慧产业为基础,聚焦海洋、智慧两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研发、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等产业功能,匹配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力争在西海岸新区创新实践全球先进的TOD产城融合模式,打造产业、商务、商业和生活全业态融合的产业新城。
国际海洋智区将围绕智慧城市和智慧海洋产业,重点引进智慧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应用产品、产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关联企业和机构,构建以企业管理、产业配套为主的横向公共服务生态和以为芯片、卫星通讯、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纵向服务生态,构建完成产业服务体系,汇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影响力,加速企业集聚,同时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更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产业项目之一,国际海洋智区整合各合作方优势资源,也是位于新区最具潜力的区域,发展前景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青岛海洋产业新标杆和智慧科技新高地。
4. 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海洋专属区前十排名(平方公里)
1美国12174629
2法国10084201
3澳大利亚8505348
4俄罗斯7566673
5新西兰6682503
6印尼6159032
7加拿大5599077
8英国5453428
9日本4479388
10中国3962897
国家和地区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排名:
1俄罗斯24664915
2美国21814306
3澳大利亚16,197464
4加拿大15583,747
5巴西12,175832
6法国10,755,724
7中国10,520,487
8印度尼西亚8,019,392
9新西兰6,953478
10英国5,714.564
11印度5592406
12墨西哥5,141,968
13日本4857,318
14丹麦4,761,811
15智利4431,381
16阿根廷3,939463
17基里巴斯3442,536
18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997,121
19巴布亚新几内亚2,865128
20挪威2,770404
21南非2,756,575
22哈萨克斯坦2,724900
23苏丹2,573961
24阿尔及利亚2.508094
25沙特阿拉伯2378323
26刚果民主共和国2,346,464
27利比亚2,111129
28秘鲁2,101,131
29马绍尔群岛1990,711
30哥伦比亚1949906
31菲律宾1890,780
32葡萄牙1819498
33马达加斯加1812,300
34伊朗1,797468
35安哥拉1,765,133
36所罗门群岛1,618,373
37蒙古1564,100
38西班牙1,545,225
39索马里1462709
40纳米比亚1,388864
41委内瑞拉1,382,716
42莫桑比克1,380,576
43塞舌尔1,337,014
44厄瓜多尔1,333600
45斐济1,301,250
46毛里求斯1,287,037
47乍得1,284.000
48尼日尔1,267,000
49埃及1,265451
50马里1,240,192
51缅甸1,209353
52毛里塔尼亚1,190.858
53坦桑尼亚1,186975
54尼日利亚1,141.081
55巴基斯坦1,117,911
56埃塞俄比亚1,104,300
57玻利维亚1098581
58也门1,080,637
59土耳其1,045,216
5.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6.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
1、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是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的总称。主要有石油、煤、铁、铝钒土、锰、铜、石英岩等。
2、海水化学资源。主要有氯、钠、镁、硫、碘、铀、金、镍等,它们溶解在海水中,其性质同海洋矿物资源一样,都是矿物资源(区别于生物资源)
3、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4、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指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其特点为:①蕴藏量大,可再生。②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③能量多变,不稳定。
7. 海洋经济发展海报
1、珍惜海洋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珍惜海洋资源,爱护绿地资源。
3、愿大海永远清澈与辽阔,愿人类更美好。
4、拥抱蓝色海洋,珍爱生命摇篮。
5、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扬帆绿色奥运,拥抱蓝色海洋。
7、污染海洋千夫指,关爱海洋万人颂。
8、手拉手保护海洋环境,心连心传承海洋文明。
9、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共图民族复兴大业。
8.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海巡,顾名思义是海上巡查、海上巡视或者海上巡逻。它和海警都是海上的警察,只不过海警是治安警察,海巡是交通警察。海巡的主要目的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海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1年,《中国海事工作发展纲要》提出,到2005年,中国海事“将把100海里内的国际航线和海上设施等纳入监管范围,50海里内重要干线航道和重要港口附近的应急到达时间不大于3小时”。
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远航能力的现代化的海巡船舶。几乎与《中国海事工作发展纲要》制定的同时,交通运输部部决定,建造一艘3000吨级的拥有装备直升机库,且具有多种海上作业功能的海上巡视船,这就是“海巡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