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里的神秘世界
世界上还真有生活在海中的树。红树是一种生长在热带海边的树,中国海南还有专门的红树保护区呢!
其实红树林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林,那就奇怪了,它为什么叫红树呢?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些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进入海洋边缘后,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在的红树林。这种在潮涨潮落之间,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植物富含一种叫“单宁酸”的化学物
质。“单宁酸”在红树被砍伐后会发生氧化,变成红色,所以人们才称它为“红树”。
红树不但名字奇怪,连生活习惯也与其他树不同。它们每年开两次花,春秋季各一次。这种树甚至有胎生现象。红树花谢以后,能结出又细又长的果实。每个果实中有一粒种子。果实成熟后,里面的种子就开始萌发,从母树体内吸取养料,长成幼苗。幼苗长到一定长度后,就脱离母树,利用自身的重量扎入海滩的淤泥之中。几小时以后,就能长出新根。年轻的幼苗有了立足之地,一棵棵挺立在淤泥上面,嫩绿的茎和叶也随之抽出,成为独立生活的小红树。
2. 神秘的海洋世界故事
凡尔纳的三部曲不是同一个故事。 凡尔纳三部曲,也被人称为“海洋三部曲”,指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讲述了游船“邓肯号”船主格里那凡得到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他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海底两万里》是三部曲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神秘岛》是三部曲的第三部,它把前两部的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故事是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们团结互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3. 海洋中神秘的物种
深海里面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生物1. 抹香鲸抹香鲸 抹香鲸是一种典型的深海潜水员.它们能够潜入到水下数千英尺的海底,捕食深海鱿鱼和鱼类.在抹香鲸的一生中,90%以上的时间里抹香鲸都是潜入到深渊之中.科学家们认为,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深海区域并不输于热带雨林.科考研究发现,在数千米深的海下,那里生活着各种奇怪的生物,它们已完全适应于这种极端的环境. 2. 腔棘鱼腔棘鱼 这种长相怪异的物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活化石.腔棘鱼曾经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但是,一位渔民曾经于1938年在南非海岸附近海域捕获过一条腔棘鱼.20世纪50年代,又有人在非洲东部沿海捕获第二条腔棘鱼.从此以后,人们又多次发现活的腔棘鱼,并拍照记录.腔棘鱼被发现的海域主要集中于印度洋,从非洲的西南海岸,一直到印度尼西亚.腔棘鱼生活的环境大约有700米深. 3. 日本巨型蜘蛛蟹日本巨型蜘蛛蟹 日本巨型蜘蛛蟹生活于大约400米深的海底.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螃蟹,伸展的蟹腿最长可达4米.由于巨型蜘蛛蟹可以食用,因此捕捞巨型蜘蛛蟹已经成为水产业的重要一支.为了保护这种物种,在巨型蜘蛛蟹的产卵期,是严禁捕捞作业的.在繁殖期,巨型蜘蛛蟹会游入较浅海域,因此更容易被捕获. 4. 黑叉齿鱼黑叉齿鱼 黑叉齿鱼的著名之处在于,它们可以吞下比自身大得多的其他鱼类.
4. 海洋的神秘世界的无穷奥秘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全球海洋总面积3。6亿平方千米,海洋的平均深度3 800米,最大深 度11 034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体部分,平均深度都超过4 米。全球海洋的容 积约为13。
7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假设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 的球面,那么地球便成为一个表面被2 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正是在海水中和 海洋底下聚集着极为丰富的宝藏。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全球60多亿人口中, 约有2/3分布在瀕临沿海地带,“靠海吃海”;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中70%的氧气,来源于海 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陆地上的饮用淡水,几乎全部来源于海洋水气的蒸发;地面的温度、湿度 全靠海洋调节,海洋也是全球环境的调节器,吸纳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
蛋白质是人 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科学家们认为,未来食物蛋白来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海洋。据统计,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在海洋,海洋中有2万种植物,18万种动物,目前只开发利用了 500多 种。
整个地球的生物生产力每年约为1 540亿吨有机碳,其中有1 390亿吨产自海洋。 在不 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高蛋白水产品,至少可供300亿人食 用,难怪人们将海洋称为人类的“食品仓库”。
海洋还是矿物资源的宝库。据推测,37%的海底大陆架蕴藏着石油,海底石油储量为1 400亿~2 000亿吨,相当于世界推算石油总储量的 1/3左右。 此外,海底锰结核(包括锰、铜、镍、钴等金属元素)储量巨大,其中锰的储量是陆地 的180倍,镍是150倍,铜是22倍,钴是1 450倍。
同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海底热液矿储量 可观,所含金属的潜在价值很大,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开发对象。海洋本身还蕴藏着巨大能 量。 除核聚变燃料氘和氚外,仅海水涨落的潮汐能就大到无法估量的程度,只要利用其中的 一小部分来发电,即可获得几十亿千瓦的电力。
海浪的能量也很惊人,在每平方千米的海面 上,运动着的海浪能就能提供约为20万千瓦的电力。另外,海上运输在现代交通运输中的地 位越来越重要。海上运输运载量大,经济效益高,在各国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 国家都把海上运输视为现代社会的“生命线”和“经济命脉”。
5. 海洋里的神秘世界是什么
彝族话中的海觉鸟觉是指人类的眼睛和耳朵。海觉指的是眼睛,鸟觉指的是耳朵。因为在彝族文化中,海洋被视为神秘而又广阔的领域,眼睛就象征着开阔的视野;而鸟则有飞翔、听觉敏锐等特点,耳朵则象征着敏锐的听力。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人类通过眼睛和耳朵去感受世界的重要性和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彝族话是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也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民族语言之一。
6. 海洋里的神秘事件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渔夫和水手们中间就流传着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
在传说中,这些海怪往往体形巨大,形状怪异,甚至长着七个或九个头。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民752年卑尔根主教庞毕丹在《挪威博物学》中描述的“挪威海怪”,据说,“它背部,或者该说它身体的上部,周围看来大约有一哩半,好像小岛似的。……后来有几个发亮的尖端或角出现,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只的桅杆那么高大,这些东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据说可以把最大的战舰拉下海底。
“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过于荒诞的海怪传说逐渐消失。
但还有一些报道,值得我们注意: 1861年11月而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地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有5-6米长,长着两米长触手的海上怪物。
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的、许多人认为虚构的大章鱼。”
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疯狂地乱舞 角手,把鱼叉弄断逃去。
绳索上只留下重约40磅的一块肉。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纽芬兰三个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一只因退潮而搁浅的巨大海洋动物,渔民们说,它身长足有7米,有的角手长达11米以上,角手上的吸盘直径达10厘米,眼睛足有脸盘大。
渔民们用钩子钩住它,怪物挣扎了一会儿,不久就死去了。
比利时的动物学家海夫尔曼斯搜集并分析了从1639年至1966年三百多年间共五百八十七宗发现海怪的报告,排除可能看错的、故意骗人的和写得不清楚的,认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
他把这些报道中所有的细节输入电脑分析,得出九种不同的海。
虽然这些报道中仍不免有夸张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种从前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证实:那就是大王乌贼。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几次发生大王乌贼的残骸在加拿大海滨被冲上岸的情况,其中最少有一次还是活的,借助这些实体,人们终于了解了大王乌贼的一些情况。
大王乌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3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光脊椎动物。
它的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
国外常有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报道。
据记载,有一次人们目睹了一只大王乌贼用它粗壮的角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大王乌贼的尾部。
两个海中巨兽猛烈翻滚,搅得浊浪冲天,后来又双双沉入水底,不知所终。
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但也有过大王乌贼用鲁手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 这么看来,前面所引用的1861年和1878年人们遇到的海怪,可以肯定就是大王乌贼。最大的大王乌贼可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07米大王乌贼,其角手上的吸盘直径为9.5厘米。但从捕获的抹香鲸身上,曾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以上的吸盘疤痕。
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大王乌贼可能身长达6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大王乌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远了。
7. 海洋里的神秘世界图片
与那国岛遗迹
1985的时候一位叫做新高喜八郎的探险家在与那国岛潜水时,发现这个小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个很奇怪的岩层,查探后发现原来这是一处海底遗迹。与那国岛是日本最西端的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的外海。这个发现很快便惊动了日本政府,让琉球大学成立一只海底考古调查队,由海洋学教授木村政昭带领,在经历八年的研究调查过后,他们发现这座被珊瑚覆盖的岩层是一座多边形的平台,整体呈阶梯状结构,整个平台高度约25米,宽度140米长度达到200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规模非常大
。
北谷海底遗迹
1992在距离与那国岛500多公里外的冲绳北谷町,也发现了一处海底遗迹,被称为北谷海底遗迹。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和木村教授团队合作,对这个海底遗迹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显示北谷海底遗迹几乎和与那国岛遗迹长得一模一样,在北谷町遗迹的中央发现了一个阶梯状的金字塔结构,科学家们这里采集了一些样本经过化验之后,发现和它底下的岩石是在不一样的时代产生的,证明这是人造建筑。
虎井沉城
我国台湾省澎湖县的县志中记录着一个奇异的故事,“每当夏季天气晴朗海水大退潮的时候,只要站在虎井从高处俯视,就能隠约地看见海底有一道城墙”。1976年潜水专家谢新曦应澎湖县长邀请,在此寻找“虎井沉城”。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2年找到了这个遗迹的正确位置。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状,且建筑工整,绝非自然形成,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布满各种生物,东西向、南北向总长各约100公尺以上。城墙上端厚度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接砌面平整,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在北部还有一个呈圆盘形的构造物,直径外墙约20公尺。日本专家称其和“与那国岛遗迹”有同工异曲之妙,都属同时代巨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