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理构造图片(海洋生物解剖图)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13 19:01   点击:17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物解剖图

古老的鲸可能曾经是一种海洋和陆地的两栖者,白天在海里以鱼为食,夜间又返回陆地。原始鲸鱼生长在陆地上靠猎取其他动物和鱼类为生,后来,由于大量的鱼类的引诱,使它们逐渐移向大海。

从解剖学的观点看来,鲸类的许多特质都显现了对于海洋中生活的高度适应。然而,解剖学上的证据,并不足以解答许多有关鲸类起源的问题。

但是从生化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鲸类与有蹄类动物关系较近,且化石记录(约5000万年前)也支持鲸类是由有蹄类动物演化而来。

鲸类的祖先,极可能是产于北美、欧洲与亚洲的陆栖有蹄类动物——中爪兽科(中兽科,Mesonychidae) 。

中爪兽的成员有的娇小如家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许多动物的演化过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鲸类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兽演化而来。

根据推测,这些齿数不多,在浅水区捕鱼的中爪兽,经由逐渐转变为水陆两栖的生活形式后,再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变成的各种鲸与海豚。

扩展资料: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

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

鲸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

鲸目动物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外形看起来和鱼很相似,身体长度一般在1米-30米之间,皮肤裸露,仅吻部有很少的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这些脂肪有助于保持体温,当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这些脂肪能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

鲸目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有的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一般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

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换气。一般冬季从高纬度冷水区游向低纬度热水区产仔,夏季又由低纬度游回高纬度冷水区捕食

2. 海洋生物解析

海洋里有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鲎、虾类、蟹类、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海龟、海獭、海绵、海葵等。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3. 海洋生物介绍图

和尚蟹:圆球状的甲壳呈悦目的天蓝色,细长的步足与螯足呈白色。因背甲呈球状,如光光的和尚头一般,因此得名。行走方式与其他螃蟹截然不同,并非横行霸道,而是可以向前直行。它挖沙方式像拧螺丝一样,十分好玩儿。

宽钳寄居蟹:可作为观赏蟹家庭饲养,能与花虫海葵建立共生关系,共同分享一个贝壳。它会靠近岩石附近的海葵群,让海葵附生在其寄居的螺壳上。花虫海葵附在贝壳上,给寄居蟹提供伪装及保护,而宽钳寄居蟹可与花虫海葵共同分享食物。

4. 海洋生物解剖图片

1、海葵是腔肠动物,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没有,但是海葵有毒。

2、海蜇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可食用,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可供食用和入药。

3、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属腔肠动物,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4、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外壳。

扩展资料: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3、细胞出现原始的组织分化

4、网状神经系统(扩散或散漫神经系统)

5、特有的刺细胞

6、有性和无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

5. 海洋生物分层图

海洋食物链marinefoodchain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者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亦称为“营养链”。食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生态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 营养层次海洋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是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为植食性动物,如钩虾(Gammarus)、哲水蚤(Calanus)等浮游甲壳动物,蛤仔(Ruditapes)、鲍(Haliotis)等软体动物,鲻(Muilcephalus)、遮目鱼(Chanos)等鱼类,提供食料。植食性动物为一级肉食性动物所食,如海蜇(Rhopilema)、箭虫(Saitta)、海星、对虾(Penaeus)、许多鱼类、须鲸(Balaenoptera)等。一级肉食性动物又为二级肉食性动物(大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所食。随后,它们再被三级肉食性动物(凶猛鱼类和哺乳动物)所食。依此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各个生物类群层次,叫做营养层次。 类别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很大部分不是直接被植食性动物所食用,而是死亡后被细菌分解为碎屑,然后再为某些动物所利用。因此,如同在陆地上和淡水中的情况,在海洋生态系中也存在着相互平行、相互转化的两类基本食物链:一类是以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另一类是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 海洋中无生命的有机物质除以碎屑形式存在外,还有大量的溶解有机物,其数量比碎屑有机物还要多好几倍。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聚集物,成为碎屑有机物,而为某些动物所利用。所以,在海洋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碎屑食物链的作用不一定低于植食食物链。 此外,在海域中还存在一条腐食食物链。它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以化学能合成的细菌为起点,在海洋生态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特点海洋食物链较长,经常达到4~5级。而陆生食物链通常仅有2~3级,很少达到4~5级。海洋食物链的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多分枝的,加上碎屑食物链、植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相互交错,网络状的营养关系比陆地的更多样、更复杂。因此,在海洋中用食物网更能确切表达海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食物链只表示有机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中的转移与流动方向,而不表示每一营养层次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的数量(即生物量和热量)。这些量的大小须视不同摄食者对所摄食食物的实际利用效率,或者说依被食者向摄食者的转换效率而定。从图[食物链转换效率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磷虾为所食时转换效率接近10%,为所食时为7%左右,而为鲐所食时则为4%左右。这说明同一种饵料由于摄食者不同,转换效率也不同。其次,鲐摄食磷虾的效率为4%左右,若中间经过的环节,按磷虾→→鲐这一条食物链流动的情形几乎约低半个以上的数量级。 可见食物链每升高一个层次,有机物质和能量就要有很大的损失。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就越低。因此,从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或碎屑算起,处于食物链层次越高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少;相反,处于食物链层次越低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多。这便构成了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食物网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往往摄食多种生物,而它本身也为多种生物所食。因而每种生物在一个海域中是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环节,或者说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之中。这样,整个海域中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事实上,同一种鱼也依其发育生长阶段、季节和所在海域的不同,其饵料也各异,因而食物网的结构是可变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