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方面的专家(海洋研究专家)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12 22:06   点击:12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研究专家

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有:海洋勘探、海滨旅游、远洋运输、海洋生物的捕捞及海水养殖、温差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风发电。

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有:鱼、藻类、贝类、等可以食用.利用海水研发新型药物、将海水净化为淡水并将海水中的盐、金等提炼出来。利用海洋研究物种进化、仿生学、探究地球进化和生命起源。

2. 中国海洋专家

苏纪兰,物理海洋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

1935年12月,苏纪兰出生于湖南攸县。大陆解放前夕,苏纪兰随父亲去了台湾。

1957年,苏纪兰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生活条件的优越和事业的成功未能磨灭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196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多年。

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们变卖了房子,辗转到加拿大打听回国事宜,后又向使馆多次申请回国。然而,当时大陆正处于“文革”动乱之中,苏纪兰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

1979年,苏纪兰带着一家人回归祖国,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动力学及陆架动力海洋学。

1979年,回国到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7.1-8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系 代理讲师

1967-1974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74-1980 佛罗里达州立大西洋大学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1977年5月取得终身任教权)。

1979-198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访问副教授。

1981-今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1993年,杭州湾水系界面对悬浮物和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浙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浙江沿海(台州湾)高混浊水体动力沉积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方成果,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中日黑潮综合研究中方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海洋所研究员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青岛新增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两人均来自海洋领域。至此,青岛共拥有36位住青院士,其中20多位为涉海院士。

海洋人才是海洋科技的动力之源,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的强力支撑。不断集聚的海洋人才和不断提升的海洋科研能力,催生了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成为青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和长板优势。目前,青岛共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近30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发布的海洋科技指数显示,青岛蝉联中国大陆海洋科技指数第一名,在全球海洋科技指数中以93.195分继续保持第2位。

10月2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在青岛揭牌运行,已完成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样品入库超10万份,未来10年内种质资源保藏量将达到34万份。通过建设种质资源库,青岛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水产种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海洋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及种质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支撑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4. 海洋研究会

国内机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智渔、无境深蓝、青岛海洋生态研究会、仁渡等,最大的机构应该是蓝丝带,他们好像在全国有很多个分支办公室,开展的项目也比较多,志愿者是最多的,智渔是国内做可持续渔业最专业的机构,无境深蓝主要做潜水员保护联盟,青岛海洋生态研究会主要做海鲜的,仁渡专门做垃圾的。

5. 海洋研究专家名单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田原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战略委员会张训华、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行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延致、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崔洪芝、中国海洋大学——美国奥本大学水产养殖与环境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董双林、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董蒨。

6. 海洋工程专家

根据公开资料,玄哲海算(Xuanzhe Hai Algorithm)是一种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导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该算法利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至于玄哲海算的团队成员国籍或个人身份,目前没有公开的明确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该算法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其知识产权也归属于中国科学院。因此可以认为,玄哲海算是源自中国并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人工智能算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