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
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监测网建成 ,观测全球海洋仅需6小时。
2.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360度全景盛放,无论在广场、明华轮、shopping mall的哪个角度,游人都可以信步游走驻足观看。
海上世界音乐喷泉,又名海上世界水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海上世界C区、明华轮东侧的水景广场。是投资3000万打造的深圳规模较大、360度视角、最高可达50米的开放式全景水秀。
海上世界水秀主体是四个莲花状喷泉灯光大圆环,再经长长的喷泉灯光轨道串联而成,全长168米,其中由188组超级气爆喷头组成的超级激射组合系统,最高可将水柱抛向50米的高空。网友形象地容它“平地惊雷腾空而起”。
3.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有哪些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中,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2、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3、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
截止2016年12月,已经发射了18颗工作卫星,具备了早期操作能力(EOC),并计划在2019年具备完全操作能力(FOC)。
4、中国“北斗”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4.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探测到马里亚纳海沟是最深处
5. 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
扩展资料:
最近40年海洋观测表明,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越来越高,而两极附近海域的盐度却趋于下降。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更为明显,热带海域盐度已增高了5%~10%。
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热带大气及海水温度增高,导致蒸发量增大,淡水向两极迁移的速度加快,致使热带海域蒸发量超过降水量,而高纬度地区则蒸发量少于降水量。
6.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国际网站
1988年8月2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建立全球海平面监测网计划,我国在南沙永暑礁建成海洋观测站,即全球海平面联测第74号站。1988年8月2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建立全球海平面监测网计划,我国在南沙永暑礁建成海洋观测站,即全球海平面联测第74号站。
7. 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海洋GPS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