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风光雕刻(海洋景观雕塑)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10 16:24   点击:7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景观雕塑

复活岛独自孤立在南太平洋中,位置十分偏远,距离她最近的一块有人居住的陆地,也在2200公里外。陆地面积仅有117平方公里。在她的周围,几乎没有什么岛屿,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几个世纪以来在复活岛上生活的居民可说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人类,他们自成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社会。

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加文作为第一个荷兰人登陆的当天,欣逢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之后来到的西方冒险家,无不对岛上林立的巨大石像百思不解,啧啧称奇,从此小岛便以耶稣复活的偶然之名,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复活岛上那几百尊瞪大了眼睛、以神秘的目光注视着大洋和彼岸大陆的巨大石像,充满了原始野性的气息和质感,这一切给智利的西班牙型文化罩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土著文化色彩,使她益发具有诱人的魅力。蓝蓝海水苍茫无际,湛湛青天幽远深邃,岛上的800多座让人无法解释由来与成因的石像更为她蒙上了一层十分诱人的神秘面纱,无数人都想揭开复活岛的种种谜团,去窥探她真正的面容。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石像的造型与墨西哥蒂纳科瓦的玛雅----印第安文化遗址的石雕人像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莫非是古代墨西哥文化影响过它,但墨西哥远离复活节岛有数千里,似乎没有可能。

甚么力量将6000多尊石像制成呢

另一个问题是这批石像小的重2.5吨,大的重50吨,有的石像还戴着沉重的石帽。一顶石帽约重2吨,如果把石帽戴到巨石像头上,起码都需要起重设备。它们是如何被制作者以采石场加工制造,又用甚么方法搬运到远处安放,使它们牢牢地耸立起来。前几个世纪岛上的居民还未掌握到铁器,这一切多么不可思议。另外,岛上的树木不生,连滚木滑动这种最原始的搬运设备也不可能存在,吊装装置又从何而来。再者,制造那600多尊石像起码需要5000个强壮的工人才完成。在几个世纪前,小岛上仅生活着几百名土著人,他们过着近乎原始生活,根本没有可能养活5000千工人,究竟是甚么力量将6000多尊石像制成呢 ? 种种神秘吸引着全世界每年20000多名游客来岛观光,给这个小小的、偏僻的南太平洋岛屿带来每年300万美元的收入

也许是宗教的力量,促使复活节岛上的居民创造出这种人间奇迹。但岛上的原始居民并未信仰任何宗教,他们直至19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来到后,才渐渐接受并信仰罗马天主教。这些面对大海的雕像,又究竟代表着什么宗教,连世居小岛的居民都说不清楚。

这些世界罕见的巨大石雕究竟是代表什麼呢?是神?死去的部族首领?神秘的外来者?宇宙来客?还是活著的人?人们对此纷纷猜测不已。又是谁,在什麼时候,什麼地方,怎样雕刻了这些石像?它们是怎样运到海边,又是怎样放置到巨大的石头平台上去的?为什麼雕像的头顶要戴上一顶硕大的红色石帽─普卡奥?石帽又代表著什麼呢?是发式?还是头饰?

最後,这些石像又是什麼时候翻倒在地的呢?是什麼力量把它们推倒的?是相互敌视的民族呢?如果是大自然的伟力,那将是何种自然力呢?是地震?火山爆发?席卷一切的海啸?还是陆地下沉?这些疑问强烈地吸引著人们,人们也在认真地研究和思考著它们的答案。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 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现在,这些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考古学家根据复活节岛上居民的语言特征,认为复活节岛人最初是从玻里尼西亚的某个群岛上迁移过来的。玻里尼西亚人又来自何方呢?曾经有人认为来自南美洲。现在,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玻里尼西亚人来自亚洲东南部。古代的亚洲人从东南亚出发,经过漫长的岁月,途经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等岛屿,最后约于公元四五世纪到达复活节岛。

玻里尼西亚人到达复活节岛后,也将雕凿石像的风俗带到复活节岛上,并由于多种原因雕凿石像之风愈演愈烈。

据科学家考证, 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并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宗教领袖。在古玻里尼西亚人心目中,这些人具有无比强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们的子孙。

根据雕凿现场留下的运输遗迹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古玻里尼西亚人是这样运输石像的:在凿好的道路上铺满茅草和芦苇,然后用撬棒、绳索把平卧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绳子拉着“大雪橇”。至目的地后,也是利用绳索和撬棒将石像竖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穆罗曾带领岛上居民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7座16吨重的石像竖立起来。

科学家们还认为,大约在1650年,复活节岛上的两大集团——肥人和瘦人发生激战。被迫从事石像雕凿工作的瘦人起义,并采用迂回战术,突然袭击肥人,将肥人全部消灭。于是,石像雕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来了。

2. 海洋主题雕塑手绘

李海涛,中国画海洋绘画的开拓者、重要奠基人,1932年生,山东青岛人,开国大将萧劲光女婿。据媒体报道,李海涛先生于2月15日病逝,享年88岁。李海涛先生一生充满“海洋情结”,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李海涛在没有文献可考、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将中国海洋绘画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探索海浪留白等技法,将大海的千变万化以水墨方式记录下来,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画海技法,填补了中国美术史国画画海的空白。

3. 海洋文化雕塑作品

漫天飞舞的雪花像一个个灵动的精灵慢慢降临在大地上

4. 海洋景观雕塑小品图片

湛江漂亮的海滨城市,城中有海,海中有城的城市。

走进鱼港会看到鱼民雕塑也称为”景观雕塑,充满着渔民与海洋相依为命的生活艺术,而且渔港公园风景优美,蓝天,白云,碧海,环境特别漂亮。

湛江的鱼港公园里的沙滩脚踏细沙,眼看大海游艇飞梭,海鸥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阳光照面,海味入鼻,还浪卷卷而来,翻腾叠起;非常美丽。傍晚随晚霞归来美丽而动人。

5. 海洋景观雕塑介绍

答: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在琅讶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 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武官员、武士、侍女、侍从等。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讶时,徐福向秦 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 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气势宏大。群雕把一个充满 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讶台上。

6. 海洋景观雕塑图片

这个句子可以扩句为:岸边的人们透过灰蒙蒙的雾气凝视着巨大的雕像慢慢地沉进大海,渐渐消失了踪影。

扩写与数据相反,是将一个只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进行扩充,加上表示时间地状态等等的定语状语补语,从而使句子更加丰满,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扩句后的句子必须与原句保持意思的不变。

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在原句上加上一些表示修饰成分的定语状语补语,从而达到扩句的目的

7. 海洋雕塑设计说明

龙背山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个半弧形的文化墙了。文化墙始建于1997年8月,竣工于1999年9月。文化墙长50米,高7.8米,微有弧度,类似于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使用淡赭色花岗岩拼砌而成。它与公园正门相对,参观游览者入园第一眼就可以目睹它的芳容。新颖的设计,精湛的雕刻,丰富的想象,诱人的传说,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多少游人焕发奇思异想,徜徉徘徊。   墙的中间雕塑的是葫芦女引蛟龙出世,画面劈浪腾空,蹈海翻江,生灵活现,仿佛龙须都在颤动。这龙头恰是龙背山之首,后面的群山为龙身,宛如一条蛟龙从大海中腾出,直上九重霄。这条巨龙不正像征着葫芦岛腾空出世、一展雄风吗?巨龙后面是飞翔的鸽子、海鸥、海浪和鱼群,与蓝天碧海融为一体,象征葫芦岛这一海滨城市定会安乐和谐、风调雨顺、春满人间。   墙右面的雕塑是菊花女为拯救渔民与恶龙搏斗,最后化作礁石的故事;墙左面的雕塑是虹螺女普降甘霖滋润万物的故事。   设计者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葫芦岛民间传说中的三位女神组合在一起。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群山与大海、现实与传说、文明与乡土、远古与未来有机交融,形成了葫芦岛的独特文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