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水汽能深入大陆多少公里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在水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海洋里。 当阳光照射到海面,太阳的热量使海水温度升高,一部分海水蒸发,变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叫水蒸气的气体,混合在空气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就凝聚成细小的水滴。无数小水滴聚集在一起成为云。当云里的水滴越积越多,空气承受不了时,继续冷却的水滴就从云中降落下来,变成雨。如果温度很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就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陆地上。降落到陆地上的水在陆地上流动,并缓慢渗入土壤中。最后,一部分水汇入河流中,河流将它们带回海里,水循环又重新开始了。 地球上水循环根据其强度、规模和路径,存在着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大循环又称全球性水循环,是指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地表。降落地表的水,一部分又被蒸发进入大气,一部分被植物截流,大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最终注入海洋。这种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陆地上的水就是靠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小循环又分两种,一是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即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海洋表面上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虽然只在海洋领域内进行,但从参与水循环的量来说却是主要部分。二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即从陆地表面蒸发的水汽或从海洋输送向内陆的少量水汽,在内陆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大陆表面上,在陆地内消耗,不返回海洋。这种循环大多发生在大陆腹地的内陆区域。
2. 海洋水汽能深入大陆多少公里的海域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水汽的其它提供者:
大气中的水汽来源于下垫面,包括水面、潮湿物体表面、植物叶面的蒸发。由于大气温度远低于水面的沸点,因而水在大气中有相变效应。水汽含量在大气中变化很大,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云、雾、雨、雪、霜、露等都是水汽的各种形态。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也能放出长波辐射,水汽的蒸发和凝结又能吸收和放出潜热,这都直接影响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影响到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3. 海洋水汽能够深入我国内陆吗
海洋海湿润气流通过盛行风水汽输送环节深入内陆地区。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暖湿气流,在夏秋季节,通过盛行的东南季风,把来自太平洋,南海的湿润气流,输送到西北地区的贺兰山东南坡,形成丰富的降雨。
又如,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随盛行西风可深入到天山山脉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4. 海洋向大气提供多少水汽
根据条件不同,1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水在0-30.38克之间。
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空气的温度越高,它容纳水蒸气(水蒸气与水汽是不同的)的能力就越高。
虽然水蒸气可以与空气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悬浮的灰尘中的盐)进行化学反应,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这些过程或反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数水蒸气可以溶解在空气中。
根据空气密度1.293g/L=1.293kg/m³。我们忽略水汽对空气的密度的影响,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
5.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是海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气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水汽,指大气中的水蒸气。水汽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变化很大,其变化范围在0到4%之间,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低层,有一半的水汽集中在2公里以下,四分之三的水汽集中在4公里以下,10到12公里高度以下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总量的99%。
6. 海洋蒸发的水汽有多少输送到陆地上
高空由于空气密度降低,使得其对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小
夏季海面的气压高,是因为海水的容纳热量能力很大,吸收同样的热量,海洋表层水温要比陆地地温要低,因此就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低于大陆的气温(热传导作用,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前面说了,温度越低的空气,对单位面积地表的压力就越大,因此海面气压就会相对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