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美学观点有哪些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它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其中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情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这些都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
整体来看的话,主要体现的就是儒家的中庸的思想,同时也是体现了我民族特有的礼法的思想。
2. 儒家美学思想的意义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
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3. 儒家的美学观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1.儒家的“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2.儒家的“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3.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义: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4. 儒家美学的三大价值
儒家美学在当代中国古典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儒家美学提倡整体性思想完整性,以及内容平和的特征。完美阐述美学的精髓。
5. 儒家美学观点有哪些内容
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
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仁学、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因此,美学(诗论、乐论、文心、艺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持征和演变作一番整体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整体思想,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文化的根本特征。
6. 儒家美学观点有哪些特点
先秦儒学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论著-《乐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专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其核心类容是系统的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总结了秦朝以前音乐美学思想的成果。对“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第一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论述周代社会礼乐文化体系最具价值的灿烂篇章。
1.首先谈到音乐与现实的关系,对它做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2.《乐记》对于音乐的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认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它肯定音乐的本质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乐记》明确的论述了音乐和生活、政治的关系,认为音乐必然表现呢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所谓“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提出音乐与政治是相通的。把音乐的和谐看作是宇宙万物和谐的规律的体现。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符合于当时巩固新兴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时代要求。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同等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4.《乐记》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认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平民好恶,而反人道之正。”提出了音乐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指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音乐必须要接受政治、伦理道德的制约。
5.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他认为“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 和父子 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记》主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强调音乐社会的和谐功能。
6.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的美感来打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所谓“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对音乐以情感人的特点有不少阐述。它认为“夫乐着,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但是《乐记》对音乐审美观念的认识是以雅乐为最高标准的,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