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洋行战役(上海洋务运动)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02 02:33   点击:27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上海洋务运动

1872年3⽉ 曾国藩病死。

1872年8⽉ 第⼀批30名幼童乘轮船赴美留学。

1872年12⽉ 轮船招商局上海成⽴,官督商办。

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 。

1885年8月 镇南关大捷,李鸿章《中法新约》,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次鸦⽚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2. 上海洋务运动的路名

上海“局门路”因附近它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江南制造总局”而得名,从纺织厂云集的“织造”发端,到改革开放中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制造”转型,再到如今文创产业云集带来的“智造”升级,一字之差,呈现的是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百年风云。

3. 上海洋务运动的路

安庆,上海,福州是洋务运动主要基地。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4. 上海洋务运动的道路名称

  北洋:旧说是指今天的渤海和黄海一带,到了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则以今江苏省沿海以北到辽宁省沿海一带为北洋,也包括黄海、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等。我们比较熟悉和经常听说的与之相关联的通常有“北洋大臣”和“北洋海军”等。

  南洋:“南洋”一词自清朝以后被广泛的使用,在朝廷文件、奏折中只要涉及到东南亚等地区的几乎都用“南洋”一词来指代。此外,在地理位置的划分中,清朝时一般将今江苏省以南的沿海等地区划为“南洋”。清朝末年,曾有“南洋大臣”这样的官职负责处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地区通商口岸的大小事项。

5. 上海洋务运动人物

1、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到慈禧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曾国藩

1811年(生)—1872年(死),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因此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4、李鸿章

1823年(生)—1901年(死),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麾下当幕僚。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不得已妥协退让,被认为是投降卖国。

5、张之洞

1837年(生)—1909年(死),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

6. 上海洋务运动有关道路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雇用英国人马格里会同直隶州知州刘佐禹,首先在松江创办了一个洋炮局,此后,又命韩殿甲、丁日昌在上海创办了两个洋炮局,合称“上海炸弹三局”。同治三年(1864年),松江局迁到苏州,改为苏州机器局。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今上海江南造船厂)。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厂)。同治九年(1870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另一个是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

  同治十一年(1872年)底,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现任朱其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1875年)、江西兴国煤矿(1876年)、湖北广济煤矿(1876年)、开平矿务局(1877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山东峄县煤矿(1880年)、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唐胥铁路(1881年)、上海电报总局(1884年)、津沽铁路(1887年)、漠河金矿(1887年)、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1887年)、上海华盛纺织总厂(1894年)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