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物间的共生现象有哪些主要类型
共生的海洋生物有:鲨鱼与鱼类为伍,鱼类与虾共生,虾则和海参相伴;拳击蟹拿海葵防天敌,小虾为电鳗的口腔做清洁。
鮣鱼与鲨鱼共舞,鮣鱼不仅在鲨鱼大餐之后可以吃点零星碎末,还为鲨鱼清理下侧表面的的寄生物。
发亮细菌帮琵琶鱼捕猎、小丑鱼借助海葵护身。
2. 海洋共生现象的动物有哪些
鮣鱼通过头顶吸盘吸住鲨鱼或者其他大型海洋动物,因为他本身游泳能力较弱,没有什么捕食能力。他们摄食载送者的食物残渣,有时也吃载送者体外的寄生物。因此对载送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危害。鲨鱼也不会捕食他们或者驱逐他们,另外鮣鱼吸盘很牢,鲨鱼没什么办法,所以就形成共生关系。
3. 海洋生物共同点
不是,鱼翅又称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等,具体指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干燥制成。根据中国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公务接待中提供鱼翅等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鱼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为鲨鱼的鳍含有一种形如粉丝状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脂肪、糖类及其他矿物质,但很难吸收,因此吃个鸡蛋吸收的营养都比鱼翅多。
4. 海洋生物间的共生现象有哪些主要类型及特点
1.浅海生态系统
水深6~200m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陆架区的许多海洋现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潮汐、波浪、海流的作用都比较强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深解氧和各种营养盐类,所以陆架区特别是河口地带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场所;由于陆架区有着丰富的有机质,特别是繁殖极快、数量极大和很快死亡的微生物残骸,它们长期埋藏在陆架区沉积盆地泥砂中,在缺氧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形成巨大的海底油气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大陆架上开采或正在计划开发利用这个天然的海底宝库。
2.深海生态系统
深海带动水深2000~6000m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oC左右,海水化学组成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相粘泥,压力很大,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由于无光,深海动物视觉器官多退化,或者具发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极大,位于长柄末端,对微弱的光有感觉能力,没有坚固骨骼和有力肌肉,有薄而透明的皮肤以适应高压的特征。
3.大洋生态系统
图2 鲨鱼
从深海带到开阔大洋,深于日光能透入的最深界线。大洋面积很大,但水环境相当一致,惟有水温变化,尤其是暖流与寒流的分布。由于大洋缺乏动物隐蔽场所,所以大洋动物一般有明显的保护色。
4.火山口生态系统
最近,一些学者在考察深海生物时,发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生物群落,它位于Galapago 群岛附近深海的中央海嵴的火山口周围,火山口放出的水流温度高于周围200oC,栖居着生物界前所未知的异乎寻常的生物,如1/3m长的蛤蜊,3m长的蠕虫,它们的食物来源是共生的化学合成细菌,它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C02而制造有机物,生产三磷酸腺苷。
5.河口生态系统
河口湾是大陆水系进入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由于许多河口湾是人类海陆交通要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甚深,也易于出现赤潮,河口湾生态学是一重要研究领域。一般地说,河口区生物的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湿地公约》的规定,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归为湿地范畴,所以潮间带生态系统等未划入海洋生态系统范畴。但潮间带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海洋动物共生关系
虫黄藻
珊瑚体内通常都有大量共生虫黄藻,虫黄藻是最重要的一类单细胞海藻。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升温导致虫黄藻等藻类大量死亡,进而造成珊瑚本身死亡,引发白化现象。然而研究发现,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其他藻类生物等途径,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虫黄藻可以为珊瑚礁提供高达90%的能源需求。作为回报,珊瑚为虫黄藻提供保护、居所、营养(主要是含有氮和磷的废料)和恒定供应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透过对养分、光线及对过剩细胞的驱逐,珊瑚可以控制虫黄藻的数量,以免其过度繁殖。 虫黄藻亦有在其他原生动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里居住。
6.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存现象
鲸是海洋的霸主,大海养育了鲸。当鲸活着的时候,大海提供给鲸活着的养分,鲸的生命生活过程中(从幼鲸到成年到死亡),会吞噬了大量的海洋动植物生命,故一鲸生万物灭。
当鲸死亡之后,会形成以鲸尸体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系统长达百年之久,当鲸鱼的身体沉入海底,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会迅速聚集在这里,鲸鱼身体的软组织会被分解吞噬。这段旅程可以持续几个月。当鲸鱼只剩下骨架时,大量细菌会进入鲸鱼骨骼,分解其脂质。鲸骨很大,分解很慢。巨鲸可以喂养数百种无脊椎动物。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最后,当残留在鲸鱼尸体中的有机物耗尽时,鲸鱼骨头的矿物残渣就会变成焦石,成为动物的生活区。
所以说,鲸起万物灭,鲸落万物生。这是自然规律与最朴素的法则,告诉人们,整个世界需要共存共生与彼此依存,生与死是轮回转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