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遥感技术的定义
地理观测技术遥感的分类
一.根据工作平台分3类
1地面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2航空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和遥感平台等。
3航天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二.根据记录方式分2类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很多,例举如下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四.按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波段分5类
1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2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3红外遥感(0.76~1000 μm)、
4微波遥感(1 mm~1 m)、
5多波段遥感。
五.按工作方式分2类
1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2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反射太阳辐射或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
2. 海洋遥感的作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地球资源普查、环境污染监测、地震监测、海洋监测、土地利用规划、植被分类、作物产量调查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
按照常用的电磁谱段,遥感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3. 海洋遥感的概念
生态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
生态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在获取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环境信息方面“快”而“全”,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
4. 海洋遥感是什么
海洋遥感专业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海洋学各分支学科的各个方面。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内波、中尺度涡、大洋潮汐、极地海冰观测、海-气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气象卫星红外图象,直接记录了海面温度的分布,海流和中尺度涡漩的边界在红外图象上非常清晰。利用这种图象可直接测量出这些海洋现象的位置和水平尺度,进行时间系列分析和动力学研究。
但是,某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很难做到定量测量;有的遥感资料不够直观,分析解译难度很大;传感器主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穿透海水的能力较弱,很难直接获得海洋次表层以下的信息。
海洋遥感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5. 海洋遥感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象判读仪和数字图象处理机等。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以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