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物生态
沉积物分类问题。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谢帕德分类,新修订的《海洋调查规范》仍然使用谢帕德分类,而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美、韩国、日本都使用福克分类,近年来国内有许多专家也呼吁改用福克分类。鉴于这种情况,本分技术规程仍采用谢帕德分类,但同时也给出福克分类图,作为一种过渡,要求编两套沉积物类型图,一种是按谢帕德分类,一种是按福克分类,以后逐渐过渡到福克分类。
2 关于底质采样间距,本规程引用了国家相应调查规范,但在专项实际工作中由于受总体设计方案和任务量的要求,可能总体达不到规程要求,因此需要收集资料。
3 关于黏土矿物计算公式,本技术规程采用了实际应用中最广泛、最实用的公式。
2.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
3.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包括
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空前的合作计划,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
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出炉了。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这个计划叫做海洋生物普查,预计要花上10年时间,至少需要花10亿美元的经费,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参与到这个史无前例的合作计划中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海洋科学家可以一起合作作。
从2000年开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个新的海洋物种被发现。根据这个研究计划的估计,大约还有5000种海洋鱼类以及成千上万种其他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还没被发现。
4.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是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辑,刘瑞玉。
本名录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4位系统分类研究人员和18位特邀专家,在总结了中国海域海洋生物主要类群分类区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系统记录了细菌界、真菌界、色素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主要门类的已知全部现生种,共46门,22629种;比1994年(相同门类共17511种)增加了5118种,达29%以上。
本名录按生物六界分类系统排列。详列了各门、纲、目、科、属、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命名人(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代。每个种还列出了主要同物异名、中国海域和世界各大洋的地理分布,以及部分种栖息水深等内容,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信息全面、资料翔实。
本书主要内容中英文并列,可供国内外海洋生物分类、生态、资源及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水产学、生物地理学、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产业工作者及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5. 海洋生物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浮游植物。
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2.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6. 海洋生物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系统被誉为绿色水库。
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地球可以说是是一个海洋的星球。浩瀚无边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海水中存在80多种元素,生存着17万余种动物和2.5万余种植物。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摇篮,它以无比的壮观和无尽的宝藏。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洋大气局的K.Sherman和罗德岛大学的L.Alexander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作为大海洋生态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1)大海洋生态系统的面积一般要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上:(2)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特征和生产力特征;(3)生物种群之间形成适宜的繁殖、生长和营养(食物链)的依赖关系,组成一个自我发展的循环系统;(4)污染、人类捕捞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压力对其具有相同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划定的大海洋生态系统共64个,在水深、海洋学、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类群等方面各具有其独特性。毗邻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都被列入6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中。虽然大海洋生态系统支撑着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95%,但是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的海域。目前大海洋生态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仍旧是各种污染、过度捕捞、对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
岛屿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域隔离特征,有别于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特点主要有:(1)明显的海洋边界及不连续的地理分布;(2)海域隔离降低了岛屿间的有效基因流;(3)不同岛屿间具有异质化的生境条件;(4)海洋岛屿面积相对狭小;(5)火山和侵蚀活动等随机事件致使岛屿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中。
生物学家常把岛屿作为研究生物地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天然实验室或微宇宙。这是因为,岛屿与大陆隔离,它们的动物种群和植物种群的进化都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以免受其他物种在大陆所面临的残酷竞争,并朝着特殊的方向进化。许多偏僻的岛屿上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这些植物甚至未曾在其他地区被发现。这些物种因其具有地理隔离、种群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成为物种分化、起源研究的模式种。相应的,随着岛屿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岛屿生态系统被视为模式生态系统。
海底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又称深海生态系统,是指在海底黑暗、低温(或高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下,以化学能和地热能为基础而存在的特殊生态系统。深海通常是指水深1000米以下的海洋,这里缺乏阳光,静水压力高,温度低至1℃,或是高达350℃,营光合作用的植物以及相应的高营养级动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根本无法生存,因此,长期以来深海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生机的“荒芜沙漠”。然而,海底的生命远比我们的想象要丰富得多。
1977~1979年,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阿尔文”号深潜器最早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热泉进行调查,在其周围发现了完全不依赖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深海生物群落,包括10个门500多个种属,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复杂生态系统。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水生生态系统相似,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也能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逐级传递,构成完整的海底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