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明朝海洋技术(明代航海技术)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24 23:23   点击:6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明代航海技术

古代版的GPS定位技术---牵星术。

这门技术起源于元明时期,牵星的工具叫牵星板,可算是我国航海天文仪器的先声。它可以用来测定船舶在海中的方位,从而来指引船舶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

牵星板的形状大致如下:用十二块方的木板,最大一块每边长约24厘米,叫十二指。其次是约22厘米,叫十一指。这样每块递减2厘米,到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2厘米,叫一指(“指”是我国古代测量天体高度的度量单位)。木板的中心穿一根绳子,这绳子的长度约72厘米,也就是左手执板,左臂伸直,板到眼睛的距离。使用时先选择一块板,用左手拿着,右手牵着绳子拉直。

2. 明朝航海事业

元明朝,中国的航海业发展迅速,主要有郑和船队下西洋。

3. 明代航海技术的特点

地文航海技术

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航海罗盘是我国发明的。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使用到航海上。北宋时的指南浮针,也就是后来的水罗盘。宋代朱彧叙述宋哲宗元符二年到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099年到1102年)间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兢到朝鲜去回国后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描写这次航海过程说:晚上在海洋中不可停留,注意看星斗而前进,如果天黑可用指南浮针,来决定南北方向。这是目前世界上用指南针航海的两条最早记录,比公元1180年英国的奈开姆记载要早七八十年。

4. 明代航海技术探究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客观上加强了我国人民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以及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明朝强大的航海实力。

同时也该看到由于航海目的是建立封建王朝的朝贡体系,是一次宣扬国威之旅,耗资巨大,必然不可持续,所以到明宣宗时进行了最后一次航海后,即宣告停止。

5. 明代的航海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个世纪以后,麦哲伦船队经东南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共同意义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6. 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

应该是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这一时期是中国航海业最发达的时期,此后,清朝由于闭关自守,不重视海洋军事,也不重视对外贸易,航海也逐渐衰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