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水汽降水到海洋循环(海洋降水量)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22 12:39   点击:19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降水量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地中海 、三四西,夏炎燥......

判断气候类型的口诀如下: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地中海 、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亚寒北纬五七十,冬季长寒夏暖湿。

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地中海 、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

2. 海洋降水量分布图

1、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带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

2、全年雨季,冬雨较多

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

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4、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多,湿度高。

5、在热带海洋多风暴

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6、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3. 海洋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陆地只有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它大部分地降水量小于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取决于气候特点,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同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然在高纬或高寒地区因气温低,蒸发微弱,同样降水大于蒸发。总之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陆地上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如非洲大陆,亚欧大陆中部广大地区,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地区,南极大陆等,或因距海远,或因地势高,或因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4. 海洋降水量蒸发量与陆地降水量关系

蒸发量的空间变化,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的影响。纬度愈低,气温愈高,蒸发能力愈强,蒸发量也就大;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大陆内部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

所以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5. 海洋降水量统计

全球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是119000立方千米,多年平均蒸发量是72000立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47000立方千米。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是577000立方千米,蒸发量也是577000千米。

水平衡

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根据水平衡原理,一条外流河流域内某一段时期的水平衡方程式为:

P-E-R=ΔS

式中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域径流量,ΔS为流域储水变量。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量ΔS的值趋于零。

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为:

P0=E0+R0

式中P0、E0、R0分别代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

P0=E0-R0

全球多年平均水平衡公式为:P0=E0

根据估算全球平均状况,每年海洋上约有505000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458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少47000立方千米,这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每年陆地上约有72000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119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多47000立方千米,这也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

6. 海洋降水量最多的区域

加勒比海域位于低纬度地带,终年受到东北信风的控制,因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即便是干季也会有充足的降水。强大的南、北赤道暖流在此交汇注入墨西哥湾,增温增湿,具有显著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加勒比海域大部分地区是雨量分布集中的热带草原性气候,只有在南部的部分岛屿因地处季风迎风坡,带来丰富的地形雨,北赤道暖流直接流经岛屿沿岸,也带来丰沛的海洋水汽,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高达8000毫米,形成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加勒比海正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加勒比海域,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西印度群岛一带形成丰富的雨水,9月份是热带风暴、飓风最集中的时段,空气湿度可达80%以上。

所以,加勒比海地区夏季节降水最多。

7. 海洋降水量与陆地降水量关系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东南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至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3.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

4.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