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我国海洋相关产业增速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2. 2016年中国海洋年鉴在哪里看
中国海洋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部分海洋国土存在争议。
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地理部分读到:“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2.7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网是这么说的:“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这里没说中国管辖的海洋面积,只说中国中国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有470多万平方千米。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是中国周边的边缘海,面积分别为7.7、38、77、350万平方千米。加上台湾东部的200海里以内的近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中国周边的近海水域面积确有473万平方千米。但是,中国周边的近海并不全归中国管辖。黄海要与朝鲜、韩国划界,东海要与日本划界,南海要与更多的国家划界。因此,中国管辖的海洋面积要远小于473万平方千米。
据测算,中国管辖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加起来的海洋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但其中部分还与邻国存有争议。
3. 2016年中国海洋年鉴出版
中国的海洋邻居有8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其中,朝鲜、越南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我国的海上邻国,其余6个国家则只是与我国隔海相望,并不接壤。
1、中国和朝鲜是隔黄海相望。
2、韩国与中国之间隔着黄海、东海。
3、日本隔着东海望向中国。
4、菲律宾与中国以南海为邻。
5、马来西亚与中国以南海为邻。
6、文莱与中国以南海为邻。
7、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以南海为邻。
8、越南与中国隔南海相望。
4.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7
创办人高恩洪,中国海洋大学(OceanUniversityofChina,OUC),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30年,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历经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时期,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等为基础,于1959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在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生院;设有21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有教职工36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全日制在校生273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9000余人、博士2000余人;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居全球第301-400位
5.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8出来了没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给沿海地区下的定义是指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地区,按行政区划分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有57个沿海城市,其中53个地级市,2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沿海城市名单如下。
辽宁省: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 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 天津市; 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日照市; 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 上海市; 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 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广西省: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靠近渤海的城市有天津、大连、烟台、秦皇岛、唐山、锦州等; 靠近黄海的城市有连云港、盐城、南通、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等; 靠近东海的城市有厦门、泉州、漳州、温州、宁波等; 靠近南海的城市有三亚、湛江、珠海、海口等。
6. 2016年中国海洋年鉴图片
2016年,我国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当年底完成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案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