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十二五海洋发展纲要(海洋十四五)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3-08 16:38   点击:26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十四五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

2.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第一节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第二节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加快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风险,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第三节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深海战略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提高参与南极保护和利用能力。加强形势研判、风险防范和法理斗争,加强海事司法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序推进海洋基本法立法。

3. 海洋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的项目。

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33、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34、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

35、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

36、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

37、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

38、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39、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40、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

41、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42、支持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推动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43、加快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应用。

44、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

45、构建国家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体系。

46、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47、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48、建设川藏铁路等沿边铁路。

49、建成北京新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

50、大力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

51、建设城市群交通圈。

52、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

53、实现村村直接通邮。

54、加快构建车联网、船联网。

55、推动驾驶自动化、设施数字化和运行智慧化。

56、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

57、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58、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

59、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60、推动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开发和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

61、建设水电基地和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通道。

62、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扩大天然铀储备规模。

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

64、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引江济淮、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引大济湟、引绰济辽等多项重大引调水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

65、建设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龙江奋斗、湖南莽山、云南阿岗等大型水库。

66、建设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新疆阿尔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67、基本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条重要河流治理。

68、推进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加快推进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69、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生中小城市。

70、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

71、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

72、建设海绵城市。

73、建设地下管廊(网)。

7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75、实施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

76、在胶州湾、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厦门湾、北部湾等开展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

77、突破“龙宫一号”深海实验平台建造关键技术。

78、在北极合作新建岸基观测站,在南极新建科考站,新建先进破冰船,提升南极航空能力。

79、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

80、实施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工程。

81、建设50个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82、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83、新增用气450亿立方米,替代燃煤锅炉18.9万蒸吨。

84、对江河源头及378个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江河湖库实施严格保护。

85、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

86、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

87、推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地区生态修复治理。

88、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

89、推进边疆地区国土综合开发、防护和整治。

9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91、发展特色产业,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劳务输出,实现1000万人转移就业扶贫。对“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地区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

92、改造建设百万公里农村公路。

93、让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94、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95、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96、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97、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每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98、青年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99、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100、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

4. 十四五中关于海洋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5. 十四五规划海洋环境保护

一、能源布局

在能源布局方面,“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此外,“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

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与此同时,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

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油气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培育以我为主的交易中心和定价机制,积极推进本币结算。

“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业务准入,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

二、生态环保

在生态环保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此外,“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十四五”规划还强调,要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三、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上,“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创新对接方式,推进已签文件落实见效,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加强海关、税收、监管等合作,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通关一体化。

拓展规则对接领域,加强融资、贸易、能源、数字信息、农业等领域规则对接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

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创新融资合作框架,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等作用。建立健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投融资。完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法律服务保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野生动物保护、荒漠化防治等交流合作,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四、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