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中国海鲜产量前十名,第一名不是海南,而是山东省,每年海鲜产量高达737万吨。
2.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状
我国近海渔业存在的现象:
一是近海渔业资源利用过度,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
二是捕捞结构严重失调,捕捞生产秩序混乱;
三是渔船数量盲目增加,船舶趋于小型化;
四是近海水域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五是新的海洋制度给渔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3. 我国海洋渔业
1、舟山渔场
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它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号称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这个渔场就是舟山渔场。
2、渤海湾渔场
这个渔场位于渤海湾一带,面积约3600平方海里,是山东省、辽宁省两省渔民的主要捕捞渔场。不过近十几年,环渤海地区上马了众多的石化项目,对渔场的海洋生态系统确实有所损伤,渔场的功能在逐渐衰退。
3、南海渔场
南海渔场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渔场,这里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
4、北部湾渔场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恰好被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这里是捕捞绯鲤、红笛鲷、金线鱼、蓝圆鰺等鱼类的优良渔场。
4.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调查
北部湾这块全国的最后“渔业净土”近几年也已不堪重负, 渔民的捕捞强度已, , , 主要问题表现在漠视环境污染、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发展格局不合理, 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 渔民“一夜暴富”的急燥心理, 渔政管理不力, 科技投入资金过少, 跟不上生产需要等。特别是长期受以“产量论英雄”管理理念的腐蚀。
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面对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 喊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走渔业管理型道路已经很多年了, 政府也曾为此多次推出各种管理措施方案, 但总是捕捞船只越控越多。统计产量越喊越高, 资源衰退越来越严重, 原因就在于人们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对其没有充分的重视, 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很少, 往往是嘴说的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
这样下去必将使北部湾近海渔业资源走向毁灭。今后, 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 从长远利益、大局利益出发, 认真执行, 切实做好各项资源管理工作, 以便在北部湾海域的伏季休渔顺利得以实施, 并休出成效来, 使农业部推出的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不至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 还应该对捕捞强度实行“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严格控制、大力削减渔船数量、渔船功率、非渔劳力的增长, 做到“釜底抽薪”, 标本兼治。
5. 海洋渔业的发展前景
渔业发展专项硕士就业前景?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首先应该明确渔业发展在我国个省市都是优先发展的行业因为他们从事的产品是广大市民的消费品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因为愉悦发展的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所以,渔业发展专项硕士就业前景光明。
6.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渔场有:黄渤海渔场、吕泗渔场、大沙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东沙渔场、北部湾渔场、中沙渔场、西沙渔场、南沙渔场等。其中的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由于产量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渔场。
7.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论文
生命科学基础性研究的优先发展领域: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动植物区系的系统演化与协同进化、生物信息学等。
基因组研究:在基因组这一前沿领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是继美、英、法、日、德后成为正式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项目的第六个国家,也是惟一加入该计划的发展中国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800多条,已申请一批国内外专利;证明了东亚人群的基因组与其他现代人群一样起源于非洲;建成了南、北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最近,中国科学院在水稻基因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发表了水稻基因组的框架序列,并在参加水稻基因组完成序列图测定的国际合作中率先完成了第四号染色体的工作。中国在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方面也已成为主要的参加国,迄今已完成了钩端螺旋体等6个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
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中国科学家充分发挥人类遗传资源优势,近年来取得了疾病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的一系列进展。首先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致病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继而克隆了耳聋、短指(趾)等一批单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近来又定位了II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和鼻咽癌的基因。应用基因表达谱和生物芯片,最近发现了一批与原发性肝癌发病、发展相关的基因和基因标志。
其他前沿领域:在诸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近年来中国生命科学界也取得了不少国际一流成果。例如,发现了与精子成熟和保护有关的抗菌胜基因、揭示了果蝇有与高等动物类似的认知行为,首次观察到植物防止自交的一种新的繁育机制等。在系统发育和动植物区系演化方面,完成了255卷的《植物志》、《动物志》、《中国隐花植物志》,这些工作均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领域:高产优质农作物的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基因和蛋白质工程疫苗及药物、基因治疗等。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在超级杂交稻研究与组合应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选育出一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较好地实现了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的结合。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组合增产15%-25%。2000-2001年超级杂交稻累计推广300万亩,共增产优质稻谷3-4亿公斤。优质小麦品种业已得到推广。在植物基因工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