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海冰吗
海冰这一海洋灾害被称为是“白色杀手”。其危害在于:海冰不仅对海洋水文状况,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它也与海啸、风暴潮、灾害性海浪和赤潮并称为海洋五种主要灾害。
2. 海洋水文是什么意思
河流水文特征最大的差异在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上,由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故该地区河流水文特点是全年径流量季节分配均匀;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湿多雨,故该地区水文特点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径流量小,冬季径流量大(即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汛期).
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地域类型),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主要是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南岸的地中海气候地区主要是地中海型农业.
3.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pdf
包括海洋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质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自然条件是指一个地域经历上千万年的天然非人为因素改造成形的基本情况,包扩地质地貌,生物资源,水文气候等。
4. 海洋水文调查包括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由于船舶的发展,现代船舶的种类很多。那么科学考察船和油轮的区别是什么呢?
1、科学考察船和油轮的区别是定义不同。
2、科学考察船是指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油轮是油船的俗称,是指载运散装石油或成品油的液货运输船舶。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科学考察船和油轮的区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5. 海洋水文气象
第一,长河数量多。
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千米以上的河流共7条:鄂毕河(5570千米)、叶尼塞河(5940千米)、勒拿河(4270千米)是北冰洋流域的长河;黑龙江(4350千米)、黄河(5464千米)、长江(6397千米)、渊公河(4500千米)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千米)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千米)长一些。
第二,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占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人黑海和地中海.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
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 770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之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摸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
6. 海洋水文要素的重要性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
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
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
7. 海域的水文特征
河流呈辐射状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约德勒姆冰河等。
河流数量多。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海域,流程短,支流少,流域面积小。
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瓦特纳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格陵兰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8. 海洋水文灾害主要是海浪灾害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我国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气象局、区域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2600个气象台站形成了全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实时业务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数字化天气雷达和甚高频电话辅助通信网等先进技术,在全国建起了一个广泛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网。
900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站组成的地震检测网以及"各种前兆手段的大震快速响应系统"、"大区域遥测台网联网"等的建立,提高了我国地震重点检测防御区的监测预报和震情信息反应能力。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四个预报区台、中心海洋站和海洋站组成的检测预报系统,对风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灾害每天进行动态的监测、预报。此外,现有的3500多个水文站、1300个水位站,也建立了水文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和接收处理系统,洪水预报和调度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对迅速预测1991年、1998年洪涝灾情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